生活健康知識教育廣播稿

  隨著現代的經濟發展,人們對生命健康越來越關注,學習健康知識是通往健康生活的途徑,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和煦的秋風吹拂著我們的面龐,明媚的九月讓人神暢,而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更會讓我們舒心。

  今天,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就交通、學習活動、飲食衛生等方面的安全事項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議:

  ***1***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左右看。年齡不足12週歲的學生一律不得騎車。騎車的同學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主動避讓機動車輛,謹防意外事故發生。

  ***2***做好秋季防病。現在甲型H1N1流感在有的地方蔓延,秋季又是多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因此我們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通風,勤鍛鍊,不暴飲暴食。堅決杜絕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以免發生食物中毒和誘發腸道傳染病。各班要做好每日晨檢,午檢,及時填寫晨檢午檢表,一旦發現有傳染病發生,要儘快向班主任報告並立即採取正確的防控措施,不能任之蔓延。

  ***3***安排好作息時間,既要學習好,又要休息好。適當進行健康有益的活動。活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謹防意外傷害發生。

  ***4***不允許玩火、皮電,防止人身傷害,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5***不和生人搭訕,防止壞人拐騙,做到生人的話不聽、事不做、路不帶、東西不拿。

  ***6***愛護校園,保持環境衛生。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在校園裡的各個角落撿拾果皮紙屑,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了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景:操場上、樓梯上、走廊上有紙屑、食品袋。再看草坪,有的同學在肆意踐踏,學校的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同學們,我們是學校的主人,我們要有責任感。多彎彎腰撿撿果皮紙屑,不要隨地亂扔亂吐;多走幾步,不要穿越綠化帶,踐踏綠地。保護環境,淨化校園。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立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

  篇2

  同學們:中午好!

  我們每天都要食用鹽,但是食用的鹽太多會對身體有害,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食鹽與健康的知識

  一,食鹽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要物質

  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鈉離子.它參與調節人體內水分的均衡分佈,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維持機體內酸鹼平衡和血壓正常功能,保證體液的正常迴圈,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慾.人體不能沒有鹽,一般成人每天攝入3克食鹽就可以維持生理基本需求.

  二,攝入食鹽過多會影響人體健康

  過量攝入食鹽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如引發高血壓,胃癌,骨質疏鬆等疾病.研究證實,高鹽飲食有升高血壓的作用.飲食過鹹時,大量的鈉離子進入血液迴圈,大量水分就會瀦留在血管中,從而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血管壁受到的壓力也隨之增大,最終導致血壓的升高.據調查,日本某地區居民平均每天吃鹽25克,患高血壓的人佔全體居民的30%~40%;在世界的另一些地區,每天吃鹽只有5~15克,患高血壓的只有8%~10%;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每天吃鹽量低於5克,幾乎沒有患高血壓的.

  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每人每天食鹽的平均攝入量為12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2.4倍.為了預防高血壓等危害嚴重的慢性病,倡導清淡少鹽膳食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不要超過6克***包括醬油,醃製食品中的食鹽量***.

  三,如何做到有效控鹽

  1,逐步改變口味過鹹,過重的習慣,減少過量使用食鹽和醬油.

  2,限制每天食鹽的使用.可以用限鹽勺來控制鹽的攝入.對每天食鹽攝入採取總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餚.

  3,一般20毫升醬油中含有3克食鹽,10克黃醬含鹽1.5克,在用醬油和醬類時,應相應減少食鹽用量.

  4,在烹調時,使用少許食醋可以提高菜餚的鮮香味,滿足口感的需要.

  5,還要注意減少醬菜,醃製食品以及其他過鹹食品的攝入量.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歡迎收聽健康教育廣播!

  感冒,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提到的“傷風”,每個人幾乎都曾領教過,儘管我們會馬上聯想到頭痛、鼻塞、咽痛、流涕等許多不愉快的經歷,但是,很多人仍是輕描淡寫地說:不就是感冒馬,有生命大不了”。

  事實上,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了。感冒,是一種傳染性強的疾病,對人的健康可造成極大地危害,特別是一部分患者,還可能由此併發一些嚴重病症:如病毒性心肌炎、腎炎、風溼病、肝炎等等。可見,感冒看似病小,其實禍患無窮。

  感冒,又稱急性呼吸道感染,它是鼻、鼻咽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合稱,大多數因病毒感染所致,引起感染常見的病毒有鼻病毒、付流感病毒、埃克***、柯薩奇病毒等,這些通過飛沫和被汙染的用具、食物、水等進行傳播,傳染性很強。成人和兒童均可能遭受感染而發病,全年發病以冬春季為主,氣候突變時易造成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常由受涼、淋雨、過度疲勞、老友體弱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引發,由於此時呼吸道區域性和全身的防禦力功能低下,從界入侵的原來已存在於上呼吸道的病毒可迅速繁殖而引發本病。

  本病以鼻咽部炎症為主要表現,症狀常有咽痛、噴嚏、鼻塞、流涕、發熱和全身不適等等,病程持續一週左右。但有時炎症不僅僅侷限於鼻咽部,眼結膜炎、鼻竇炎、喉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以及咽後膿腫、扁桃體周圍膿腫均可發生,部分患者甚至可引發病毒性心肌炎等嚴重病症。

  病毒性心肌炎的確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致病的病毒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種:

  柯薩奇病毒性心肌炎:柯薩奇病毒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血內,然後侵犯心肌。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最常見、最嚴重。而且發病地區廣泛,應特別重視。

  流感病毒性心肌炎:流感流行時流感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很高,多於感冒恢復期時發病,有極少數病人臨床表現較重,可以併發致命的心律失常。

  埃可病毒性心肌炎:埃可病毒性心肌炎多見於小兒,常由消化道感染,病情較薩素病毒性心肌炎輕得多。

  我們可以看到,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幾種主要病毒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在前面提到的引起感冒的幾種主要病毒種曾經出現過,且各型病毒性心肌炎常在呼吸道或消化道遭受感染以後發生。由於病毒性心肌炎常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以後發生,所以,很多病人會把病毒性心肌炎發病早期所產生的症狀誤認為是由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造成的不良發應,而不予重視,不及時就醫而延誤了病情。事實上,如果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髮生的1——4周內即感染恢復期經常出現低熱,盜汗,全身不適,疲乏無力以及心悸,氣急,胸悶等症狀,即應懷疑病毒感染累及心臟。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經醫生聽診,心臟X線,心電圖及各種化驗,綜合判斷是否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在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以後,病人首先應該保證充足的休息。通常輕症者需要休息數月以上,重症者需休息半年至一年,直至心臟完全恢復正常為止。

  同時,應根據醫生的意見合理用藥,合理用藥的原則主要是對症治療,控制心功能不全和糾正心律失常,若合併高熱不退,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考慮短期使用激素,另外,大量維生素C可改善人體的一般抵禦能力,改善心肌的代謝,這樣,有助於保護周圍血管,有利於修復損傷的心肌,對某些病例有一定效果。如果得到良好的治療和休息,本病大多預後的較好,但是,少數病人在身體抵抗力較低時易復發,常表現為在感冒,過度疲勞,情緒波動等誘因下產生心動過速,早搏和低熱等症狀,如果在一年內不能恢復正常,要發展為慢性心肌炎。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生活要有規律,切勿勞累過度,還要避免情緒劇烈波動。病毒性心肌炎是兒童,青少年易患的一種疾病,這可能與他們自身的抵抗力低有關。而且,兒童,青少年常常聚集在一起學習,活動,這就大大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機會。如果不講究衛生,很容易發生病毒感染,病毒侵犯心臟,就引起了病毒性心肌炎。

  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特別注意講衛生,曾經患過心肌炎的同學,更要留心保護自己。要防止病從口入,嚴防病毒進入呼吸道,在感冒流行季節特別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和清潔,經常開窗通風,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