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議論文自由

  自由,如同一站盞明燈,照亮了被束縛之人前行的路;自由,如同廣闊的藍天,帶給鳥兒自由翱翔的空間;自由可以是令人嚮往的,自由也可以是值得追求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自由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每個時期人們對自由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其內涵也發生著變化。

  《人權宣言》中提到“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也有人說是任性意義的自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由放任。但我認為這種對自由的認識太膚淺了,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自由的內涵。一個人的自由,是在不要侵害別人權利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而不受他人的強迫和干涉的行為,才是真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權利,那便是不自由的。即一種相對自由,人類個體在外在的約束條件下***法律,道德等***自願去做任何事情。

  那人是自由的嗎?

  薩特說,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自由是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實質上是一種不“自由”,因為人無法逃避選擇的宿命。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動物,要在社會上生存,因而無可逃避地會去選擇,選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然而,現在的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不自由的,現在大多數人一生只做一件工作,真正地是一枚螺絲釘,人遠不自由,因為人總是忙於生存鬥爭,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常常是為了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而做出一些違心的選擇或是被迫選擇。這是被奴役的選擇。

  現在很多人為了某一目的去選擇做一些事,比如說學習,中小學生學習是為了升學,為了能到更好的學校去學習深造,被老師催促著學習;大學生學習,有些人是為了拿到畢業證、學位,為了將來有個好工作而學,有些人是為了自己能掌握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而學習。都是選擇學習,但顯而易見,這也有自由與不自由之分。如果這種選擇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就可以說是自由了。如果是受到了外界的強制和干涉,就是不自由了。這就是佛法所說的:“你自己求的,你想要的別人不願干涉。”

  自由可以是個好東西,也可以是個壞東西,就看什麼樣的人追求什麼樣的自由了。自由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力又有不損害他人責任義務。自由的背後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還要接受他律,他律就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規則的約束。因此為所欲為的權力只是自由的一部分,很多人一談到自由就誤解成為所欲為,那就以偏概全了;自律和他律是自由的另一部分,兩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自由。自由的概念就像一個太極,一面是為所欲是陽,一面是自律和他律是陰,陰陽結合,相互轉化和制約才是真正的自由。

  篇2

  人的一切願望,人性的解放也好。慾望的滿足也罷。無非是希望為所欲為,心想事成。凡次種種,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這就是——自由,人的困惑與痛苦來自自由與現實的反差。這一點,如果我們有了一些人升閱歷並願意靜下來想一想應該就不會有異議的。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決定了人生的自由度到底有多大?在理論上當然也只能在理論上。我們往往願意心平氣和地承認,生活不是完美無缺的。人生的自由度是有限的。可是,一旦扎進生活的海洋就會不知不覺地、毫無節制地膨脹。我們的這種理性認識也就不難發現。生活中,我們感到缺少的東西實在太多,缺少時間。缺少金錢。缺少智慧。缺少快樂。

  惟獨不缺少煩惱、生氣和痛苦的機會。如願以償時歡呼雀躍。事與願違時又垂頭喪氣。慾壑難填。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鬱鬱寡歡便成了多數人的生存常態。看事芸芸眾生。有多少人在仰面感思蒼天饋贈的生命,又有多少人常常在臉上寫滿幸福呢?

  由此看來,對自由度的幻想是思想上的一個誤差。也是人生的一個死結。這個結解不開。人生的痛便永無休止。解開這個結,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富谷達、堅強、樂觀而熱情。人生便無戰不勝了。

  絕對的自由帶來了絕對理想人生,這不僅僅是老子的舊夢。莊子的追求。更是世世代代人類的理想。只是,事實早已證明,這一條路根本就走不通。於是,老子及時把夢想的追求變為生存的辯證法。莊子則依舊在執迷不悟地自得其樂地執著精神的逍遙。而他們聰明的後代很快打消了那些不勞而獲的可笑念頭並堅定地用勞動和汗水逐步走向自由的生活目標。

  我們現在仍然有兩種人容易在人生中迷失。他們都是對人生的自由度懷有很高期望值的人。其中之一是飄在半空中時常幻想自由降臨的人。之二則四一味地沉漫在生命流年似水的悲嘆中疏忽了“此生”寶貴因而不能積極投身生活。盡情享受“此生”的人。

  有缺憾的人生就像一次艱苦的遠行。但絕不足以使我們厭棄人生。因為在途中我們可以盡情享受沿途的牧歌。江河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當然還有成功的喜悅和人生的幸福。而且走的越遠,看到的風景就會越好。在遠途中,暫時的落後和領先,都不值得過分在意。因為人生決勝的法寶乃是恆心和毅力。

  篇3

  自由,如同一站盞明燈,照亮了被束縛之人前行的路;自由,如同廣闊的藍天,帶給鳥兒自由翱翔的空間;自由,也如同毒瘤,侵害人們無知的內心。自由可以是令人嚮往的,自由可以是值得追求的,然而,自由也可以令人陷入後悔的深淵。

  在孤僻的莊園小道上,他奮力地奔走著,黑色的身影在微弱的月光下不斷地前行著,莊園的大門近在咫尺,他心裡明白:再加把勁,只要跨過了那陰暗的“牢門”,他便可以離開這”暗黑的地獄”,從而邁向光明的自由之路。然而,幾聲狗叫打斷了他的思考,他一回頭,“惡鷹的手下“便撲倒了他,他掙扎著,想要擺脫犬口,可是他失敗了,惡狗狠狠地壓制了他,莊園的主人趕來,再次將他帶回了那殘酷的地獄,他的自由夢破碎了……。幾年以後,一紙《解放黑奴宣言》;將他從黑暗中救了出來,讓他獲得了自由。

  豪華的鳥籠裡,它眯著眼,靜靜看著藍天,看著那些在天空中展翅飛翔的同類,不禁意之間,內心一酸,淚水湧了出來,“沽、沽、沽……”它哀嚎著,它折騰著,可是沒有人能理解,飼養它的小女孩,以為它餓了,拿來鳥食餵它。“啪”,小女孩打開了籠門,在這一瞬間,它不顧一切,一鼓腦地衝出了鳥籠,頓時,自由讓它重賦生機與活力,它展開翅膀向藍天衝去,“嗚、嗚、嗚……媽媽,鳥兒逃走了,媽媽”。儘管背後的小女孩如此哭訴著,它依舊毅然決然地飛向那遼闊的藍天。

  他,靜靜地坐在監獄冰冷的座椅上,目光呆滯。他,年紀青青,如今卻淪落到如此不堪,父母給他的自由,父母對他的放縱。讓他違反了法律的約束,過分的自由令他陷入了無底的深淵,回憶起從前的自己,那個深受表揚的好孩子,那個深受尊敬的好孩子,如今已不復存在,現今,在冰涼的牢椅上坐著的是一個滿頭金髮滿臉傷痕的青年男子,十多年裡,過分的自由使他走上了惡途,染上了惡習,這一切經過導致了他如今飽嘗的惡果,從前,他過分的自由,如今,他將永遠失去自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透徹地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的的確確,自由,對我們是珍貴的,但是,過分的自由卻是不必要的,它的危害也許會使我們終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