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智慧論文

  剛柔相濟,執兩用中,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蘊含的深層哲學智慧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摘要[剛柔相濟,執兩用中,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蘊含的深層哲學智慧之一。中國模式從總體來看,就是集古今之智慧,匯中外之優長;不走極端,而取中和;靈活多變,不失其剛。

  [關鍵詞]剛柔相濟 中國模式 和諧社會

  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

  中國古代哲人很早就懂得了“剛柔相濟”的道理。在他們看來,任何事物都有剛性和彈性,而且正因二者不可分離,相互作用,才形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即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在這裡,“剛柔相濟”既是對事物的客觀規律性的揭示,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手段,是一種方法論。“一張一弛”,既是治國理政的原則,也是做好日常工作乃至修身養性的方法。

  其實,一切事物都是剛柔一體的。我國古代兵器中,弓箭具有最典型的剛柔一體特性。“張”字從“弓”從“長”,由此便可大體知道張力的意思。張力的存在表明,事物的結構可以改變,但要有一個限度,超過這個限度,事物就會被破壞。正是在事物結構的有限變化中,即一張一弛運動中,事物方顯示出它的功能來。拉弓射箭就是這樣。

  剛性是事物結構的穩定性,彈性則是事物結構的可變性。沒有穩定性,一個事物就不成其為自身;沒有可變性,事物會失去靈活性甚至失去生機與活力。但就一個社會來講,其剛性和彈性又是相對的。比如,經濟結構以及與此相應的經濟制度是社會系統中比較具有剛性的東西,它基本上決定了這個社會的性質和特徵,政治結構相對來說具有彈性,文化系統的彈性就更大一些。但即使是在文化系統中,也有剛性與彈性的區別。在中國古代文化裡面,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它大致決定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性質,具有剛性;而佛教、道教具有補充儒家思想之不足的性質,具有彈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儒佛道互補”。這種剛柔相濟的文化體系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努力做到剛柔相濟,正確利用事物的剛性和彈性,是我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也應當是我們觀察和分析中國模式並積極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剛柔相濟是中國模式成功之奧祕

  30年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乃至有的學者認為中國模式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新道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中國模式中蘊含著剛柔相濟、執兩用中的哲學智慧。

  中國模式形成的30年,就是其經濟社會結構不斷調整並不斷增強彈性的30年,但在這個過程中,又始終沒有失去其剛性。這個剛性就是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即“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始終堅持,沒有動搖。在堅持剛性的同時,又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其彈性或靈活性,這就是對基本路線的內容不斷進行調整。比如,我們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進一步完善,把原來的以GDP增長為主要指標調整為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指標;把“四項基本原則”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標準由原來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調整為今天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等等。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具有剛性,又有了無限發展的空間和靈活性,具有彈性。

  就中國的經濟模式來說,它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較好結合,是剛柔相濟的典範。資本主義主要靠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推動經濟,但由於市場機制過於靈活,因而很難避免經濟危機。傳統社會主義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病,取消了市場經濟,只依靠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來推動經濟,但由於計劃經濟管得太死,很難使經濟富有活力。實踐證明,走兩個極端都是不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超越了資本主義,又揚棄了傳統社會主義;既實行政府對經濟的巨集觀調控,又充分發揮市場的活力,使“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同時發揮作用。

  就中國的政治模式而言,也具有剛柔相濟的性質。資本主義普遍實行多黨制,這種制度比較靈活,但卻常常影響政治穩定,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很容易引起政治動盪。而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實行一黨制,這在短期內比較穩定,但由於缺乏民主,最終會導致嚴重政治動盪甚至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則既吸取了二者的優點,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較蘇聯共產黨的一黨制更具政治彈性和政治包容度;既保持了政治秩序的穩定,又體現了廣泛的民主,特別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不僅提供了寬鬆的執政環境,也積累了豐厚的政治和社會資源。

  就中國的文化模式而言,它實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同時允許和鼓勵思想文化發展的多樣化,這與中國文化傳統也是相吻合的。中華文化之所以數千年來沒有中斷,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很少被動搖。同時,各種文化、各種宗教共同發展,和諧共存。中國現代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只有堅持其主導地位,才能保持社會思想文化的穩定發展;同時,又要大力發展各種思想文化,才能保證全社會思想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仍需以剛柔相濟原則完善中國模式

  儘管中國模式已經表現出自己的優越性,但它仍然在發展中,有很多問題還有待探索,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如何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充分利用難得的歷史機遇發展自己,更是應當努力思考的問題。

  當前,我們正在全方位推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其中既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發展,還包括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特別是在社會建設方面,很多問題還是未知數。而恰恰是在這個方面,矛盾比較突出。比如,有的地方貧富差距過大,幹群關係緊張,社會秩序混亂,突發事件不斷髮生,一句話,社會關係繃得太緊。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建構和諧的社會關係,仍然需要按照剛柔相濟的原則來進行。

  要按照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原則,儘快建立消除貧富差距的社會機制。這類機制有很多方面,包括實行高額累進稅制度、徵收遺產稅,乃至最終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廢除繼承權等;儘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消除廣大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使得人們敢於消費,能夠過一種人人享有的體面生活;儘快建立和完善社會公益事業,使得人民群眾共同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總之,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大本大源,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根本體現,必須具備剛性。

  此外,還應當建立解除社會壓力的長效機制。一是應當建立“釋放壓力”機制,加大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力度。目前正在開展的“大信訪”就是一種很好的舉措,但不能當作權宜之計,而應當建立長效機制,使得人民群眾有意見能夠儘量儘快表達,使得社會壓力能夠逐步釋放。二是應當建立“分解壓力”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分級管理,使得矛盾層層分解,層層解決。目前在很多問題上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表面看來是對問題很重視,實際上效果不好,常常造成職責不明,或上級太緊張,下級太鬆解;或有的忙死,有的閒死。三是應當建立“壓力預警”機制,加強對社會壓力的研究,形成分析報告,提出多種可能性對策,使得各級政府能夠及時採取措施,把社會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社會震盪。

  同時,還必須有實現社會和諧的彈性措施。比如,要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疏導。目前我們國家的財力物力還很有限,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還需要一個過程,只能首先解決最困難群眾的問題。這就需要認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讓人民群眾瞭解國情,理解政策,體諒政府,還要加強道德建設,弘揚以人為本精神,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副祕書長***

  改革開放的大智慧:“剛柔相濟”

  “剛”、“柔”是我國古代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對概念,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哲學思想。千百年來,其豐富的內涵被廣泛地運用到政治、軍事、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處世哲學乃至治國方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在中國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也充分體現。

  第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剛性”原則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本身,也在不斷改革、不斷調整、不斷轉型、不斷完善,以不斷適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趨勢的客觀需要,比如實現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自我調整。從這個方面來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剛性”原則也是剛中有柔的。

  第二,社會主義制度是“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內容,這是“剛性”,但我們從來不把社會主義當作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根據中國的國情不斷探索和創新,從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著“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個“剛性”目標。但在改革過程中怎麼改,還在不斷探索。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柔性”。

  第三,馬克思主義作為“四項基本原則”重要內容之一,是中國改革開放乃至整個工作的指導思想,這是一個“剛性”原則。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與時俱進”本身就表明了一種“柔性”。***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鄒東濤著作《發展和改革藍皮書》***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