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經驗的名人事例

  對於成功的名人,都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回顧與反思,善於從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從而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小時侯家裡很窮,憑藉著自己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通過頑強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經歷的那段貧窮的歲月,成為了日後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家裡經濟條件太差,父母無法給他買好看的衣服,舒適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襤褸,拖著一雙與他的腳很不相稱的破舊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從不曾因為貧窮而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沒有埋怨過家裡人不能給他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那一雙過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腳上看起來十分可笑,但他卻並不因此自卑。相反,他無比珍視這雙鞋,因為它可以帶給他無限的動力。

  原來這雙鞋是他父親寄給他的。家裡窮,不能給他添置一雙舒服、結實的鞋子,即便這一雙舊皮鞋,還是父親的。儘管父親對此也充滿愧疚之情,但他仍給兒子以殷切的希望、無與倫比的鼓勵和強大的情感支援。父親在給他的信中這樣寫道:“……兒呀,真抱歉,但願再過一二年,我的那雙皮鞋,你穿在腳上不再大。……我抱著這樣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皮鞋努力奮鬥成功的。……”這封寓意深刻、充滿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布拉格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踏著荊棘前進。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裡,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裡,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幹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裡,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瞭一種比重秤,寫

  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祕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篇二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於1847年 2月11日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7歲時,父親經營屋瓦生意虧本,將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裡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從此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

  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 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 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10歲時酷愛化學。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藥品和裝置,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

  他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週刊——《先驅報》,第一期週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不幸有一次化學藥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裝置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隻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1862年8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魄救出了一個在火車軌道上即將遇難的男孩。孩子的父親對此感恩戴德,但由於無錢可以酬報,願意教他電報技術。從此,愛迪生便和這個神祕的電的新世界發生了關係,踏上了科學的征途。

  1863年,愛迪生擔任大幹線鐵路斯特拉福特樞紐站電信報務員。從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擔任報務員,過著類似流浪的生活。足跡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韋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維爾、田納西、孟斐斯、路易斯維爾、休倫等地。 1868年,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臺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臺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它會受到歡迎的。然而,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說,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從此以後,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任何發明。

  1869年6月初,他來到紐約尋找工作。當他在一家經紀人辦公室等候召見時,一臺電報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裡唯一的一個能修好電報機的人,於是他謀得了一個比他預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與波普一起成立一個“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經營電氣工程的科學儀器。在這裡,他發明了“愛迪生普用印刷機”。他把這臺印刷機獻給華爾街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本想索價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氣說出口來。於是他讓經理給個價錢,而經理給了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廠,專門製造各種電氣機械。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出許多能幹的助手,同時,也巧遇了勤快的瑪麗,他未來的第一個新娘。在紐瓦克,他做出了諸如蠟紙、油印機等的發明,從1872至1875年,愛迪生先後發明了二重、四重電報機,還協助別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又一次遷居,這次他遷到了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他在這裡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誌著集體研究的開端”。1877年,愛迪生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他還發明瞭他心愛的一個專案——留聲機。電話和電報“是

  擴充套件人類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一,“從發明的想象力來看,這是他極為重大的發明成就”。到這個時候,人們都稱他為“門羅公園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於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並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又企圖為眼睛做出留聲機為耳朵做出的事,電影攝影機即產生於此。使用一條喬治伊斯曼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將它們迅速地、連續地放映到幕布上,產生出運動的幻覺。他第一次在實驗室裡試驗電影是在18***,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他的公司攝製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建和標準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愛迪生把他的實驗室遷往西奧蘭治以後,為了他的多種發明製成產品和推銷,他創辦了許多商業性公司;這些公司後來合併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又稱為通用電氣公司。此後,他的興趣又轉到熒光學、礦石搗碎機、鐵的磁離法、蓄電池和鐵路訊號裝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製出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週年的時候,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德國的愛因斯坦和法國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祝賀。不幸的是,就在這次慶祝大會上,當愛迪生致答辭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他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作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終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麼巨大,這裡的“祕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篇三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划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裡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裡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