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解析

  很多備考廣東省公務員的考生最終慘敗收場,並不是輸了能力,而是輸了心態,而試題練習能夠提高自身的心態,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熱點背景】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因為發現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然而,屠呦呦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前的歷史條件所致,但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因此,社會大眾紛紛議論這位“三無”科學家卻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模擬試題】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科學獎項——諾貝爾獎,卻是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三無”科學家。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不僅給推動了世界醫學界的進步和發展,也通過青蒿素的研發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是,由於她特殊的背景身份也引起大眾的關注,其中也暴露出我國在科技管理、院士制度、以及科技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之所產生這樣的尷尬局面,其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現行的科技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弊端。科研專案政出多門、申請程式過於複雜繁瑣、評估考核過於頻繁,導致科研人員把大量精力耗費在申請專案、應付檢查上。考評機制上過分量化,許多單位還把論文與獎金、晉升等掛鉤,致使科研人員很難專心研究。

  另一方面,我國院士制度在考核、評定等諸多方面存在漏洞。各高校校長和行政官員每年都爭先恐後評選院士,有些人雖涉嫌學術***而屢遭檢舉卻依然穩坐院士的寶座,這就阻礙了那些真正有實力的研究人員當選。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屠呦呦”式的尷尬境地,更應多措並舉:其一,中科院等部門加強自律,遏制腐敗和不正之風,嚴格遵守院士章程和程式進行評選,在必要時也需要紀檢部門的介入和監督;其二,完善院士選拔、考評、管理機制,切斷院士評選背後的利益鏈條,迴歸求真務實的研究本質,將院士頭銜還原為一種科學榮譽。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提高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是必要的手段,這也關乎中國在世界上的科研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因此,需要通過科研體制的改革激發科研人員的活力,讓未來的“屠呦呦們”沒有遺憾,讓那些真正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尊重。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熱點連結】

  “中秋節到了,見證感情的時刻到了,同事3元,姐姐5元,長輩10元,朋友9.99元,男 朋友13.14元……”

  “今天我生日,給包個紅包吧,金額隨意,都是朋友。”

  “國慶節快樂,紅包關係各位看著辦。”

  “遇到點難事,是我的朋友給我發5元紅包,過幾天再退還。”

  “蘋果6S來了,快幫我發個小紅包吧,有你支援再也不用***了”

  這些都是很多人朋友圈經常出現的話語,無疑都是和別人索要紅包,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喜宴壽誕都免不了受到一些這樣的資訊,這些索要紅包的人被大家戲稱為“微信乞丐”,很多人對此要麼是無可奈何,要麼是置之不理,要麼是直接拉黑。這也引起了很多人對於“微信乞丐”的討論。

  【熱點預測】

  由於微信圈的火熱,帶動了微信紅包的大熱,在大家相互發紅包論交情的同時,也有很多人不堪微信紅包的所累,把索要紅包的人稱為“紅包乞丐”。對於微信紅包引發的爭議你怎麼看?

  【分析】

  隨著微信的大熱,微信紅包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也變成了大家交流的一種特殊方式,關係好與不好,都會以這種新鮮的方式送去祝福,後來經過發展,貌似變成了一種重要節日禮節。但是漸漸大家發現,看似每個紅包都沒有多少,但是積少成多,也會變成一種負擔,另外,還有些人會在微信裡主動索要紅包,理由不一,但看似很有道理,有的網友開玩笑稱:“自從微信有了紅包功能以後,朋友們什麼都缺,春天缺口罩,夏天缺冰棍,秋天缺毛衣,冬天缺手套,趕上過節就缺吃的缺路費。”所以看似是維繫友誼或感情的一種新鮮體驗,卻逐漸讓很多人不堪重負。

  我認為對於微信紅包我們應該看到確實一定程度上增進了大家的感情,是一種新的交流方式和平臺,甚至可以以此來做遊戲等,增加人們彼此交流的時間,但是也應該發現微信紅包畢竟出於自願,出於情誼,不應該用它來衡量情誼的價值,也不應該利用它謀利。而是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這一新的交流形式。

  所以針對微信紅包,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其價值作用,看到微信紅包一方面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另外一方面連線了我們的感情。其次,我們還要看到朋友之間的情誼或者是親人之間的親情,不是因為紅包維繫,而是需要真正的情感付出,希望大家能夠用其他的方式來維繫情誼,比如多打打電話,多見面相處。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模擬題】

  近日,鄭州市出臺公務員誠信量化考核標準,按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4個方面進行考核,得分由基本項、加分項和扣分項3部分構成。同時,通過設立舉報投訴視窗,建立誠信檔案,監督記錄公務員的失信行為,將誠信量化指標納入公務員績效考核等,讓誠信與考核、獎懲、晉級直接掛鉤。談談你的看法。

  【分析】

  不久前,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發布了《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勾畫出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為誠信建設制度化指明瞭著力方向。鄭州從公務員誠信開始,以此推動社會誠信機制的建立健全,這確實是有力之舉,抓住要害。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很久之前就提倡“為政以德”,強調為官者要以德施政,以“信”贏得百姓之“心”。公職人員只有自省、自律、自責、克己,權力才能真正有敬畏心、同情心、責任心。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地方部門對公職人員的誠信度先要求、高要求,可謂合情合理、合法合規。具體而言,公職人員守信,一方面,它有助於身先士卒,發揮好公務員的帶動作用。在公序良俗的遵從層面,中國自古重視吏治的示範意義,乃至歷史上出現“治吏”重於“治民”的觀念,韓非子甚至主張“治吏不治民”。誠信固然是一盤棋的制度建設,但毋庸置疑的是,公職人員守信,有助於官德建設、乃至黨風廉政建設;另一方面,它對權力公信的重塑有重大意義。這些年,因為公共事件中的隱瞞、推諉、不作為,少數地方部門已經陷入“說了沒人聽,說了沒人信”的尷尬局面。當真要解決問題,就得從“人”著眼、從“官”入手,在責任政府的理念之下,謙抑透明、真抓實幹,以人格化的誠信作為,塑造當代政府的風骨與信譽。

  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在為誠信納入公務員考核大舉點讚的同時,亦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道德考核的“手”越界無度,將誠信建設異化為私權干預;二是過分追求量化,而忽略了誠信氛圍建設,導致誠信教條化、庸俗化、數字化。只有合理範圍內的自律他律,才能真正的以官員誠信帶動社會誠信,將誠信建設的必由之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