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含答案

  備考廣東省公務員的考生要多練習面試試題,才能活學活用,面試時答到考官心坎裡去,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一

  【熱點背景】

  鐵路部門從2013年至今,頻繁升級網站驗證碼機制,圖形驗證碼的種類逐漸增加,識別的難度不斷加大。到今天,這一原本為遮蔽機器人的驗證過程,倒是把不少真人給難住了。“圖案畫素太低看不清”“這些明星根本不認識”“99%的購票者已經被打敗”等等網民吐槽,帶著對網路購票不便的抱怨。有網站釋出資料稱,這套驗證碼首次正確率極低,而且一旦選錯就得重新整理重來,大大降低購票速度。

  【分析】

  當然,驗證碼的圖片質量增加了識別難度:在較低畫質下,的確很難分辨橘子和橙子、魷魚和章魚。此外,驗證碼圖案設定不夠合理,沒有顧及到部分人群的認知缺失。從生活經驗來說,很多“90後”可能並不熟悉驗證碼圖案中的煤油燈、縫紉機、油紙傘等物品;有的人也可能認不出乾冰、發電機、排風機,所以難以做出正確的驗證。

  個人認為,鐵路部門應及時出面迴應。互聯時代,產品要靠提升使用者體驗來贏得發展空間,火車票網購產品也不例外。不及時迴應群眾關切,不作出解釋,也不針對問題修改驗證碼設定,這種冷處理的確令人費解。

  長期以來,群眾對於鐵路購票出行的不便頗有議論。包括購票時仍不能主動選擇座位,一起出行的人有時無法相鄰而坐等。這些合理訴求提出已久,但相關部門常常以春運體量大、網售難度高作為解釋,服務升級和改進遲遲不見蹤影。看來,鐵路部門還需增強意識和技術手段,摒棄一家獨大的“傲慢思維”,從改進驗證碼這種細節抓起,多麻煩自己、少難為群眾,通過體制的創新,讓群眾出行更方便。

  第一,紙質車票的發售安排是針對人群較強的購票舉措。譬如始發站設立務工人員車票受理專窗、用工企業團體購票、學生團體往返票等,倘若宣傳不到位,或者站點未落實,效果幾近於無。

  第二,技術的進步並不會從根本上解決運力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但改進驗證碼這樣的小細節急需解決。去年春運期間,鐵路部門每天安排開行旅客列車3488對,比2015年春運增加14.5%。類似於這樣優化運力安排的舉措還應再多一些。

  “本想買張春運火車票,卻敗給了12306的驗證碼。”但願以後類似的調侃自嘲會越來越少,購買一紙火車票本不該刻意地弄得這般複雜。期待鐵路部門用真誠迴應民聲,通過技術升級和機制創新,特別是在提升運力上再加大功夫,讓民眾買票不窩心,回家的路也更順暢。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二

  【熱點背景】

  一線娛樂明星李冰冰12月份因工作原因前往澳洲,不料在澳洲連續高燒16天,人已虛脫到無法行走,澳洲醫生攤手錶示無法確診之後,14個小時不間斷吃藥喝水,九死一生強撐著連夜飛回北京,落地就由快速通道輪椅推上車直奔協和。化膿性扁桃體已經全部白成一片,不能說話進食,住院輸液大量抗生素加退燒藥,高燒開始得到了緩慢控制,終於有救了!慶幸趕回來了!

  【熱點預測】

  最近,在澳洲高燒不退的娛樂明星李冰冰海外“看病難”的經歷引發網友熱議,報道說,她在澳大利亞連續高燒16天,因當地醫生無法確診,連夜飛回國內治療。訊息披露後,不少網友感嘆,原來國內的看病難和看病貴是個“偽命題”,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答案】

  李冰冰似乎是上天派來拯救中國醫生的天使,她的就醫經歷確實讓部分群眾對中國醫療刮目相看,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中國醫療和醫護人員的看法,但是,據此認為國內看病難看病貴是個“偽命題”也是比較片面與膚淺的認識。

  作為一線的娛樂明星,李冰冰的就醫經歷關注度比較高,輿論效應比較大,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更多的群眾藉此事重新審視我國的醫療問題。一直以來,群眾普遍認為,國外的醫療機構服務好,質量高,價格低,而國內的醫療機構卻永遠繞不開“看病難”“看病貴”“收紅包”等負面評價,在這個大環境下,李冰冰在澳洲高燒16天被認定為無法確診,而火速回國後,病情立馬得到了控制,讓大批網友以及群眾重新認識了國內的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為樹立良好的醫療環境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

  但就此認為國內看病難看病貴是個“偽命題”也是比較片面的。事實上,無論是“一床難求”,還是“一號難求”,“看病難”本質上都是優質醫療資源的短缺。最近,由於醫生短缺,廣東一家醫院兒科停診。生命何所繫、健康何所託,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在第二屆網際網路大會前夕,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醫院上線執行,試圖為傳統醫療服務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帶來福音。

  然而也要看到,一味的裝置依賴、過度的技術迷信,並不能解決優質衛生資源的短缺。正如《再造醫療》一書所提出的,“從根本而言,在於醫療服務工作的組織方式。”簡化就診過程,優化診治流程,讓患者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益,讓醫生能夠全身心投入醫療實踐,有賴於整個醫療系統的改革和重組。

  醫改是個世界性難題。解決我們的醫改難題,需要中國式辦法。如果只是停留在“病有所醫”的層面,就可能是隻治不防、越治越忙。焦頭爛額的救火只是治標之道,遠不如曲突徙薪的治本之策,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特別突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從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向促進和保障人民健康轉變。醫療只是實現人民健康的兜底方式,“健康中國”建設將對醫改起到引領作用。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題三

  【背景連結】

  在經歷了迅速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後,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問題。國內20多位頂尖人口學者歷經兩年的研究指出,我國的人口政策亟待轉向,尤其是生育政策應該調整。

  從2007年開始,數家官方的研究機構就已接受國家人口計生委的委託,就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完善展開調研。2011年開始逐步放開二孩政策,直到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後,“生不生”一直是不少育齡人群熱議的話題,一項對上海9個區1489對新婚夫妻調查顯示,僅有25.02%的夫妻一致有生二孩的意願。

  【模擬題目】

  二孩政策放開後,人們現在生育二孩的意願並不強烈,你怎麼看?

  【分析】

  人們期待已久的二孩政策終於放開了,這不僅是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的良策,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福音,然而基於種種因素的考慮,很多家庭的生育願望並不強烈,我想原因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經濟負擔太重,當生孩子的成本動輒百萬,這還不包括隱藏的擇校費等可能的花費,當一線的城市一套房子就可以摧毀一箇中產階層,當很多正值生育年齡的家庭正在承受房價的透支時,即便他們符合生育條件,估計也會掂量生育代價,最後可能也會望而卻步。

  其次,育兒觀念的改變,我們早已進入了優生優育的時代,多一個孩子就要多分散家長的注意力,我們很多家長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也會認為把最好的精力和財力傾注到一個孩子身上,這樣孩子成才的機會更大。

  再次,資源分佈不均。與生育二孩直接的就是教育資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必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如今教育資源分佈不均,也讓很多家長市失去了生育二孩的信心;此外我們的養老資源分配不均,當家庭養老模式已經隨著家庭“離心化”無法延續時,那些因為多養育孩子而經濟透支的父母,更加無法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最後,二孩制度雖然放開,但是相關的資源還沒有完善,比如兒科醫生不足,產假不夠等等這些都會成為制約家庭選擇二孩的考慮因素。

  對此我認為,國家層面必須全面看到以上可能隱藏的生育意願,通過制度的激勵,國家的分擔,資源的均等各個方面來增強人們生育二孩的信心,從而讓全面生育二孩從想法變成行動,讓我們更大限度的享受人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