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幹警邏輯判斷試題答案講解
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做好政法幹警行測考試邏輯判斷題的前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甘肅政法幹警邏輯判斷試題講解,歡迎大家練習。
甘肅政法幹警邏輯判斷試題:
1.時代要求教師教育學生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培養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措施是儘快把目前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
以下各項都可能是上述論述所假設的,除了*** ***。
A.能力強的學生必須建立在掌握較多知識的基礎上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培養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學生
C.素質教育的重點是灌輸知識
D.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弊端在於以應試為指揮棒
2.在打獵季節,在人行道上行走時被汽車撞傷的人數是樹林中的打獵事故中受傷人數的2倍。因此,在打獵季節,人們在樹林裡比在人行道上行走安全。
要評價上面的論證,最重要的是要知道*** ***。
A.打獵季節在樹林中行走的人數
B.在打獵季節,馬路上的行人和樹林中人數的比例
C.打獵季節在人行道行走時被撞傷的人數和總人數的比例
D.在打獵季節,汽車司機和打獵人都能小心點,那麼受傷的人數將會有所下降
3.審判員在法院工作,這些人在法院工作,所以這些人是審判員。
與上述推理的方式最為相似的是*** ***。
A.動物是由細胞構成的,植物是細胞構成的,微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所以全部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鐘錶是有一定構造,有規律的;世界也是有一定構造,有規律的。既然鐘錶是人制造出來的,世界也必然是人創造出來的
C.經過對最近3個月銷售的液態牛奶的跟蹤調查,沒有發現因有質量問題而退貨或投訴的。因此,可以說這批液態奶的質量是合格的
D.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帶電的,因此有些粒子是不帶電的
4.以下能駁倒“他既會彈鋼琴,也會彈吉他”的有*** ***。
①他會彈吉他,但不會彈鋼琴;
②他會彈鋼琴,但不會彈吉他;
③他既不會彈鋼琴也不會彈吉他;
④他或者不會彈鋼琴或者不會彈吉他;
⑤如果他不會彈鋼琴那麼他也不會彈吉他。
A.2項 B.3項 C.4項 D.5項
5.法律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戰國時期魏國李悝制定了《法經》,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唐代在總結前代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永徽律疏》的完成標誌著封建立法達到最高水平,成為中華法系法律制度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亞洲其他封建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此無法推出的是*** ***。
A.《法經》的內容為唐代的立法所繼承和發展
B.《法經》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
C.《永徽律疏》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成熟之作,因此研究中華法系必須研讀該法律
D.《唐律疏議》代表了中國封建立法的最高水平,並對明清法律產生很大的影響
:
1.【答案】C。
講解:論點: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沒有論據。由於題乾沒有論據,因此需要加強論點。A、B、D均可得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屬加強論點;C項與題幹相悖,屬削弱選項。故本題選C。
2.【答案】B。
講解:論點:在打獵季節,人們在樹林裡比在人行道上行走安全。論據:在打獵季節,在人行道上行走時被汽車撞傷的人數是樹林中的打獵事故中受傷人數的2倍。論點比較的是在人行道上和在樹林裡行走的安全性,論據比較的是在人行道上和在樹林裡行走出事故的比例,論點和論據之間存在漏洞,需要加強論證。A項只提到在樹林中行走的人數,C項只提到在人行道上行走時被撞傷的人數和總人數的比例,A、C都只提到一種情況,無法比較在樹林中行走和在人行道上行走的總人數情況,因此無法評價題乾的論證;B項:在某種情況下行走是否安全,是要看出事故的人數與總人數的比例,論據只說明在人行道上被汽車撞傷的人數和在打獵事故中受傷的人數的比例,並沒有說明在人行道上和在森林裡行走的總人數比例,因此要評價題乾的論證是否成立,需要知道在打獵季節馬路上的行人總數和樹林中行走的總人數的比例,才能得出這兩種情況下分別出事故的比例,從而比較兩者的安全程度,B項正確;D項說的是如何降低受傷人數的數量,與題幹無關,屬於無關選項。故本題選B。
3.【答案】B。
講解:題幹可以抽象為,A→B,C→B,因此A=C。A項可以抽象為,A→B,C→B,D→B,因此A∧C∧D→B;B項可以抽象為,A→B,C→B,因此A=C=人創造出來的;C項可以抽象為A→B;D項可以抽象為A→B,A→C,因此B→C;故本題選B。
4.【答案】C。
講解:翻譯題幹:他:彈鋼琴∧彈吉他。根據命題的對當關係,一個命題的矛盾命題可以駁倒原命題。題乾的矛盾命題為“﹁***彈鋼琴∧彈吉他***”,“﹁***彈鋼琴∧彈吉他***”等價於“﹁彈鋼琴∨﹁彈吉他”,只要不會其中一種,就可以駁倒題幹命題,①②③④中都提到他至少不會其中一種,符合題意。⑤可翻譯為,不會彈鋼琴→不會彈吉他,不是題幹命題的否定。故本題選C。
5.【答案】B。
講解:第一句話說明《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第二句說的是唐代總結前代立法經驗,制定《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第三句說明《永徽律疏》的意義。由第一、二句可知,《永徽律疏》的制定,有一部分是總結、借鑑和發展了《法經》的內容,A項表述正確;由第二句可知,《法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封建成文發電,而非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B項表述有誤;由第四句“中華法系法律制度的代表性法典”可知C項表述正確;由第四句可知,D項表述正確,《唐律疏議》是《永徽律疏》的另一種稱法。A、C、D均能根據題幹推出。故本題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