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幹警邏輯判斷習題講解

  邏輯判斷是甘肅政法幹警考試中考察的能力之一,要提高邏輯判斷能力需要考生在習題中積累解題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各位考生提高練習。

  甘肅政法幹警邏輯判斷習題:

  1.任何小說在寫完之前,都和作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作者總是努力使它完美無缺。 而一旦出版之後,一切可用的心血都已用盡,個人已再無力量去改動它,剩下的事情就是讓別人去評說。

  由此可以推知*** ***。

  A.任何小說都不是完美無缺的

  B.小說作者能做的就是把小說寫好

  C.小說作者不關心別人的評說

  D.出版之後的小說與作者無關

  2.所有聰明人都是近視眼,我近視得很厲害,所以,我很聰明。

  以下哪項最能揭示上述推理的錯誤?*** ***

  A.我是個笨人,因為所有的聰明人都是近視眼,而我的視力很好

  B.所有的羊都有四條腿,但這種動物有八條腿,所以它不是羊

  C.馬是四蹄食草動物,牛是四蹄食草動物,所以,牛是馬

  D.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視,我一定是高度近視,因為我是天才

  3.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問題。科學家和環境保護組織不斷髮出警告:如果我們不立刻行動起來保護環境,阻止氣候變暖,那麼人類總有一天會毀滅地球,不能繼續生存下去。

  由此可以推出*** ***。

  A.只要我們立刻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就能阻止氣候變暖,人類就能在地球上繼續生存

  B.如果人類不能繼續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沒有立刻開始保護環境

  C.要想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自身,就必須防止氣候變暖

  D.如果人類想在地球上繼續生存,就必須立即行動起來保護環境,阻止氣候變暖

  4.對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進行偵查分析後,四個警員各自做出瞭如下推測:

  甲說:“這五個人都有嫌疑。”

  乙說:“老陳不能逃脫干係,他有嫌疑。”

  丙說:“這五個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說:“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推測正確,那麼以下哪項為真?*** ***

  A.甲推測正確,老陳最有嫌疑 B.丙推測正確,老陳沒有嫌疑

  C.丙推測正確,但老陳可能作案 D.丁推測正確,老陳有嫌疑

  5.想從事媒體工作的學生都報考新聞與傳播專業。李金報考了新聞與傳播專業,他一定想從事媒體工作。

  下述哪項為真,最能支援上述論斷?*** ***

  A.所有報考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學生都想從事媒體工作

  B.有些媒體的記者是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畢業生

  C.想從事媒體工作的學生有些報考了新聞與傳播專業

  D.只有新聞與傳播專業畢業的學生,才有資格從事媒體工作

  甘肅政法幹警邏輯判斷習題答案講解:

  1.【答案】B。

  講解:第一句說明在完成創作前,小說與作者緊密相連,作者努力使小說完美無缺;第二句說明小說出版後,作者無法對小說進行改動,只能任由別人去評論。A項,題幹主要分析小說與作者之間的關係,沒有談及小說本身是否是完美無缺的,A項不能推出;B項,符合題意,在寫完小說之前,作者能做的就是努力使小說完美無缺;C項,題幹也沒有說明作者對評論的態度,無法推出小說作者是否關心別人的評說,C項錯誤;D項,題幹說的是出版後小說作者無力去改動小說,並不意味這小說與作者無關,作品仍是屬於作者的,因此D項也錯。故本題選B。

  2.【答案】C。

  講解:翻譯題幹:聰明人→近視,我→近視,結論:我→聰明。A項,我→﹁聰明,聰明人→近視眼,結論:我→﹁近視;B項,羊→四條腿,這種動物→﹁四條腿,結論:這種動物→﹁羊;C項,馬→四蹄食草動物,牛→四蹄食草動物,結論:牛→馬;D項,天才→高度近視,我→天才,結論:我→高度近視。C項的推理形式與題幹一致,最能解釋題幹推理的錯誤。故本題選C。

  3.【答案】D。

  講解:翻譯題幹:不立刻行動保護環境,阻止氣候變暖→人類不能繼續生存。A項,﹁不立刻行動保護環境→﹁不阻止氣候變暖∧﹁人類不能繼續生存,“立刻行動保護環境”否定題幹中的前件,無法推出任何絕對錶達的結論,A項錯誤;B項,人類不能繼續生存→不立刻行動保護環境,“人類不能繼續生存”肯定題幹中的後件,肯後件無法提出肯前件,B項錯誤;C項,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自身→防止氣候變暖,題幹未提及保護環境和氣候變暖的關係,無法推出,C項錯誤;D項,﹁人類不能繼續生存→﹁不立刻行動保護環境,不阻止氣候變暖,是題幹推導關係的逆否命題,正確。故本題選D。

  4.【答案】B。

  講解:由於甲和丙所說的話為矛盾關係,因此必有一真一假。本題只有一句為真,因此乙、丁所說均為假。因此可得出,即老陳沒有嫌疑;可能沒有人作案。由於老陳沒有嫌疑,所以丙真。故本題選B。

  5.【答案】A。

  講解:論點:李金一定想從事媒體工作。論據:李金報考了新聞與傳播專業。A項:可翻譯為:報考新聞與傳播專業→想從事媒體工作,在專業和工作之間搭橋,加強論證,支援題幹論點,當選;B項:提及的是媒體記者,而不是想從事媒體工作的學生,與題幹主體不同,排除;C項:該項說的是有些人的情況,不是必然性判斷,無法推出絕對錶達的結論,排除;D項:題幹強調的是想不想從事媒體工作,而D項說的是有沒有資格從事媒體工作,與論點無關,屬於無關選項,排除。故本題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