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同學們獲得素材的渠道多種多樣,所以說素材已經不再稀缺。在高考作文中我們可以使用那些名人事例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名人事例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斯大林時代,屢建戰功的紅軍大尉索爾仁尼琴只因在私人通訊中談論了斯大林,被克格勃查獲,立即被捕,判服苦役8年,後又流放3年。

  1956年赫魯曉夫執政時,索爾仁尼琴獲平反。其處女作《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於1962年問世,這是蘇聯文學中第一部描寫斯大林時代勞改營的作品。小說震驚全國,被譽為“里程碑”,深受赫魯曉夫賞識。

  1964年赫魯曉夫遭遇宮廷***下臺,勃列日涅夫掌權。蘇聯政壇在“解凍”後重又陷入“停滯”期。索爾仁尼琴的小說受到嚴厲批判。他的作品在國內不準發表,只得送到國外出版,成為世界暢銷書。1970年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當局認為是“政治挑釁”。1973年他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島》在巴黎出版,轟動世界文壇。1974年政府以叛國罪剝奪其蘇聯公民權,並驅逐出境。

  戈爾巴喬夫於1990年恢復了索爾仁尼琴的國籍,併為長期遭封殺的索爾仁尼琴作品開禁。1994年,在國外流亡20年的索爾仁尼琴應葉利欽邀請返回祖國。他雖受到新政權的極高禮遇,但依舊保持批判精神。他批評政府官僚機構膨脹、貪汙舞弊盛行,批評官僚集團借私有化名義掠奪國家財產,導致貧富分化。他認為葉利欽把俄羅斯經濟搞垮了,還拒絕接受葉利欽頒發的勳章。

  普京任總統以來,索爾仁尼琴讚賞他為俄國復興所做的努力。他們在如何讓俄羅斯重振雄風方面有許多共同語言。2007年俄羅斯國慶節,普京向索爾仁尼琴頒發2006年度俄羅斯國家獎——在獲諾貝爾文學獎37年後,他終於在祖國得到肯定。與對葉利欽不同,索爾仁尼琴接受了普京的嘉獎。

  索爾仁尼琴辭世後,***稱:“他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全心全意痛感俄羅斯人民的命運,為樹立道德和精神理想而奮鬥。”並簽署了關於永遠懷念索爾仁尼琴的總統令,決定設立以索爾仁尼琴命名的獎金,還要將莫斯科的一條街用索爾仁尼琴命名。

  一生始終堅持批判態度的作家沒有變,是時代發生了鉅變。

  二

  20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國窮小子在紐約郊外的傑斐遜港鎮上,與一位叫瓊的姑娘結了婚。結婚後,他們的所有財產只是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時間內,他的薪水甚至無法同時支付牛奶費和購買嬰兒尿布。後來,妻子把陪嫁錢拿出來,讓他在鎮上開一家生牛屠宰作坊,專賣牛肉。

  小鎮上還有一家牛排餐廳,那裡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為桑迪的牛肉作坊銷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訂貨,桑迪漸漸有了一些多餘的錢。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牛排餐廳因為內部管理和經營策略上出現問題,生意越做越差,餐廳老闆不想再經營面臨倒閉的餐廳了,他希望有人能夠買走餐廳。因為餐廳的生意不好,沒有人願意出價盤下這個燙手的山芋。

  發愁的人其實還不止餐廳老闆,因為餐廳的生意下降在無形當中也減少了桑迪的牛排銷售量。最後,桑迪經過仔細考慮後做出了一個很驚人的決定:買下那家餐廳!

  他的妻子不解地說:“你瘋了嗎?買下那家即將倒閉的餐廳?它能為你帶來利益嗎?”

  “能!而且買下它以後,我們所擁有的價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確定的口氣說。

  “真是荒唐!1+1難道會等於 3?”他的妻子說。

  “確實不是等於3,而應該是等於 4!”桑迪回答。

  幾天以後,桑迪在妻子的擔憂中用他們的全部積蓄——5000美元買下了那家餐廳。他對餐廳的經營做了一系列大膽而富有創新的改革,並且還聘請了最好的廚師來做牛排,漸漸地,餐廳的生意開始好轉。餐廳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銷售量自然就增加了。一年之後,桑迪成了全鎮屈指可數的富人。這時,桑迪對他的妻子說出了“1+1=4”的邏輯: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廳,表面上看是“1+1=2”,但是我們經營餐廳在牛排的原材料上省去了一筆開支,節省下的成本實際上就是一種利潤,這就使1+1等於3了。至於牛排賣給自己的餐廳,表面上看是收不到錢,但卻是一個非常固定的銷售點,再也不需要為如何才能保住這個銷售點而費腦筋了,而這省下來的精力,又可以用在開拓另外的牛排市場和餐廳的經營上,這又是一種無形卻又十分巨大的財富,這樣一來,1+1就成為了4!

  經過幾年的商場打拼之後,桑迪在不斷的成長中發現自己對諸如此類的資本運作特別有天賦,於是在1960年毅然賣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廳,到紐約成立了一家西爾森證券經紀公司,在隨後的數十年裡,用“1+1=4”的理念運作了一連串併購和整合,而他所擁有的商業信貸公司在1992年更名為旅行者集團。1996年,憑藉213億美元的年收益和23億美元利潤,旅行者集團躋身“財富500大”前40強。1998年他又與花旗銀行合併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團,桑迪一人統領這家旗下有27萬名員工的大企業。

  沒錯,他就是連續多年被紐約證券交易所評為“最佳 CEO”並且素有“資本之王”稱號的桑迪·威爾。美國《財富》雜誌曾為他寫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是對桑迪·威爾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財富人生!”

  三

  1953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第33任總統。為了在新總統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肯尼迪煞費苦心,通過朋友的介紹,邀請當時美豔絕倫的社交皇后傑奎琳·布維爾陪同他出席新總統的就職典禮和舞會。正是那次相遇,在傑奎琳心中掀起了狂濤巨瀾。面對這樣一位英俊瀟灑、極富魅力的年輕政治家,她怦然心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愛情追逐。

  那時,傑奎琳23歲,是《華盛頓先驅時報》的年輕記者。為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她開始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以採訪為名義,主動接近肯尼迪。

  隨著接觸的日益深入,她對肯尼迪的愛戀也到了狂熱的地步。她開始疏忽自己的工作,卻抽出時間來幫助心愛的人處理工作上的一些繁瑣事務,如幫助他撰寫政治報告,或跑跑腿送送材料等。她還常常陪同他參加一些政治性的晚會,在他累的時候,為他提公文包。而工作之外,她會陪他到野外散步,到商場幫他選購服飾,陪他玩她並不喜歡的遊艇或看他喜歡而她極為厭惡的西部片和驚險片電影。總之,為了肯尼迪,她開始心甘情願付出所有而在所不惜。

  面對傑奎琳異乎尋常的狂熱,肯尼迪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平靜、坦然和理所應當。

  當傑奎琳身邊的朋友知道了她和肯尼迪的關係之後,都紛紛過來勸她:一是他們年齡差距懸殊———肯尼迪大她12歲,他們看上去並不合適;二是肯尼迪政治前途不可估量,致力於政治,而且一直提倡獨身主義,根本不會在個人的感情生活上多花精力,顯然,他對傑奎琳的追求只是逢場作戲而已,所以“不要去碰黨內最有資格當選的那個人”;而最為重要的是,這個男人的私生活並不檢點———從大學起,他就是個以招蜂引蝶而聞名的花花公子。

  但朋友的這些話語,不光沒有阻止傑奎琳追求愛情的步伐,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場勝算不多的愛情角逐中,大家都對傑奎琳的這種危險行為而感到擔憂———害怕她最終受到傷害。

  後來,傑奎琳的父親也知道了這件事情。他並沒有像別人那樣出來阻止,而是提醒她———如果你真的喜歡他,現在這樣做,是不行的。傑奎琳好奇地問父親,應該怎麼去做。父親這樣告訴她:“不要給予男人太多,要有所保留,要使人覺得可望而不可即。”

  父親的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傑奎琳翻然醒悟。

  之後,她改變了和肯尼迪交往的策略,開始有意無意地爽約,甚至乾脆拒絕他的邀請。有時,她還會在肯尼迪需要她的時候,不打招呼地突然從這個城市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莫名其妙的改變,讓一向傲慢自負的肯尼迪極為憤慨。這些做法讓肯尼迪的虛榮心不斷受到傷害,更增加了他的不安感,同時大大刺激了他的征服慾望。

  當倆人的感情正如火如荼的時候,她又一次不打招呼地從華盛頓消失了。肯尼迪找不到傑奎琳,極為窩火,於是,著急的肯尼迪,開始動用所有的關係全城找尋。

  幾天後,在《華盛頓先驅時報》的報紙上,他終於弄明白了傑奎琳的行蹤———正在英國倫敦參加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並要完成相關的採訪報道任務。不久的一天,他收到傑奎琳從英國倫敦寄過來的信件。當他滿心歡喜的開啟來看時,信的內容卻令他極為失落。傑奎琳在信中隻字不提對他的思念,而是大談她在倫敦參加了多少次舞會和酒會,遇到了多少英俊瀟灑的上流社會的男人,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對她情有獨鍾。

  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肯尼迪。不久,他便給傑奎琳回電。而電報的內容是:“文章寫得好,只是思念你”。這次回電,成了這位不喜歡浪漫言辭的未來的美國總統,一生惟一一次羅曼蒂克的函電。

  愛情是一場智慧的博弈。至此,傑奎琳在這場勝算不多的愛情遊戲中,大獲全勝。1953年6月25日,傑奎琳和肯尼迪,這對愛情冤家正式訂婚,兩個月後正式結為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