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每逢作文,總有不少學生抓耳撓腮,雙眉緊鎖,好長時間寫不出來。問其故,說沒啥寫的;究其因,他們頭腦中確實沒有多少寫作素材。名人素材是一個平時積累素材的不錯的選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一般人來說很抽象,有幾個充滿求知慾的青年學生跑來請教他:“愛因斯坦先生,什麼是相對論啊?”

  愛因斯坦風趣地說:“你在一個漂亮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卻覺得只過了五分鐘;你緊挨著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爐只坐了五分鐘,卻覺得過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當人在愉悅的氛圍中時,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而在煎熬中時,當然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了。不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的是物理,而這裡說的是人的心理。

  二

  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歲高齡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項決定:重新開始學習俄語。

  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董老擔任著國家的重要職務,工作極為繁忙,況且年紀又大,記憶力也差了,學習外語該有多困難啊!

  董老想了個巧妙的辦法,他將俄文生詞,每五個寫在一張卡片上,並風趣地稱作一個小隊,每十個詞稱作一箇中隊,每二十個詞稱作一個大隊。又把兩個大隊稱作一個聯隊。生詞寫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釋寫在背面。隨後,象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樣,先認第一小隊,再認第二小隊,接著將兩個小隊合起來認,作為中隊檢閱多記熟了之後,再認第三、四小隊,然後將三、四小隊合併作中隊檢閱,以後再將兩個中隊合併作大隊檢閱。用這種“檢閱”法記單詞,效果很好。

  由於年老記憶力差,一個生詞往往花了好大的氣力才記住,可是過一會兒又忘了,董老就反覆地認、記、背。有時因為咳嗽得很厲害,醫生讓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堅持給生字標重點,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間斷學習。

  董老說:“我決不灰心,就是這樣搞,記生字,每天總有可能增加兒個。”

  十幾年後,董老儲存下來的外語卡片,上面抄錄了一萬零五百多個單詞,甚至連劇目單、會議簽到卡上面也寫下了外語單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董老長期艱苦的努力,終於達到了能閱讀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僅俄文版《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一書,董老就讀了四遍,抄錄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張,記錄單詞二幹九百二十八個。

  “學習當如卒過河”,這是董老八十七歲時留下的名句。在學習的道路上,象中國象棋中的過河卒子一樣,一步一步,奮勇直前,這不正是董老學習精神的最好寫照嗎!

  三

  巴金喜歡喝茶,卻不太講究,家家戶戶都有的白瓷杯,就是他的茶具。泡的方法也簡單,和農夫村婦一樣,抓把茶葉,用開水一衝,味道自然也很一般。而且,他喜歡把茶葉丟在書櫃裡,這樣,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實在難以下嚥。

  好友許四海是制壺大師,實在看不下去巴金這樣糟蹋茶葉。於是,他送了他一隻自制的仿曼生壺,還專程從家裡帶了一套紫砂茶具,為他表演茶藝。

  還別說,制壺大師確實有一手,用特別的手法沖泡的茶,還未喝,香味已經在房間裡瀰漫,巴金喜不自禁,一邊喝一邊感嘆:“沒想到這茶還真聽許大師的話,說香就香了!”一口氣喝了好幾杯。

  老舍則認為“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他喜歡一邊喝茶一邊寫作,如果沒有茶,喝多少水都覺得不解渴。出國或外出體驗生活,都不忘隨身攜帶茶葉。

  飲茶,可以說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齋雜談》說:“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

  一次,他到莫斯科開會,蘇聯人知道他的嗜好,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個熱水瓶。老舍頗為開心,趕緊泡好一杯茶,準備慢慢品。

  沒想到,剛喝了幾口,一不注意,服務員端起杯子給倒掉了,老舍很生氣:“難道她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其實,這是東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為老舍喝剩了,很體貼地倒掉呢。

  後來,嗜茶如命的老舍居然提出要戒茶,原因是物價高漲,“不管我願不願意,近來茶價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雞皮疙瘩。”糧食漲,茶也湊熱鬧,茶和糧食確實一樣重要,難怪老舍只是叫嚷一陣,並不見他真正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