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目前,學生作文 千人一面 現象比較突出,造成作文不新穎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作文素材匱乏,不新鮮。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成功的名人事例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林肯刻苦練習演講口才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

  他年青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一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鐘、慷慨激昂的演說,一邊模仿他們。

  他聽了那些雲遊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佈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覆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一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二

  龔智超的成功源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龔智超8歲那年,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迷上了小小的羽毛球。但她少年喪父,家境不好,承受了一般同齡人少有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而且她個子矮、力量小、身體單薄,先天條件不足。

  但她深知“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訓練館裡,她每天穿著裝有6公斤沙的特製訓練服練步法、打球、跳繩、跑步。不管走到哪裡,她都隨身帶著一個鉛球,以增加握拍的力量。她天天想著要比別人多練,希望教練多指點,希望多和強對手訓練。

  就是這“三多“,使她終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隊裡領導和教練對她親如家人的關懷和激勵是她至今奮鬥不止的動力。

  三

  巴西女總統的前科

  2010年10月31日,63歲的迪爾瑪·羅塞夫以55.43%的選票,成功當選為巴西曆史上的首位女總統。羅塞夫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支援率,除了她本身所擁有的政治能力之外,竟然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她在年輕時的一次“前科”!

  羅塞夫在1948年出生於瓦里諾斯市郊的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就十分有性格,因為巴西的重男輕女觀念非常深,她在中學時就從一所私立學校輟學,走上社會服務窮人,並立志要用實際行動幫助窮人們。但當時的巴西國情和民眾觀念根本不允許一個年輕姑娘說什麼話。

  羅塞夫22歲時,一次她從一個貧民社群裡做服務出來,在街上看到當時的聖保羅州州長亞森羅平在打罵一位貧困兒童,而原因僅僅是因為那位兒童在玩耍中不小心撞到了亞森羅平,弄髒了他的衣服!羅塞夫立刻上前勸說,不料亞森羅平卻不屑地對羅塞夫說:“再多說一句我對你也不客氣了!”羅塞夫見勸說沒用,拉起那個兒童的手跑開了。

  年輕氣盛的羅塞夫決心實施一項“劫富濟貧”行動,她在當天晚上潛入亞森羅平家裡,從其保險櫃裡拿出了250萬美元,並在現場留下了一張字條:“州長先生,我偷你這些錢,會將它用在正途上!”

  羅塞夫將這筆錢分別捐給了一家兒童保障基金會和一家老年慈善會,另外還有一部分捐給了兩家專為窮人而設的醫院。然而,她的這次行動卻被人出賣,羅塞夫被關進了暗無天日的監獄裡,在那裡整整度過了3年。

  1972年底,羅塞夫出獄,正逢巴西民主政治恢復,這使她看到了一個進入政界的好機會,於是開始研修政治學和經濟學。1978年,她在州立坎皮納斯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至此,羅塞夫終於受到了政界的關注,受邀加入了左翼政黨,參與慈善議政工作!在之後的20年時間裡,她先後三次向總統府獻計並得到允許,在巴西全國興建了15座全免費“窮人醫院”和“32座全免費窮人學校”,以及180家全免費農業諮詢服務機構!

  2001年,羅塞夫加入了現任總統盧拉領導的勞工黨,由於表現出色,很快被委任為能源部長,並於盧拉上任總統後出任總統府辦公廳主任。她那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深得現任總統盧拉的器重,在2008年又被提升為前總統政府參謀長。轉眼到了2010年,新一輪的總統競選臨近,盧拉力推他認為最恰當的人選———羅塞夫參加總統競選,並充滿信心地向全國公開表示,如果羅塞夫能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將延續巴西當前推行的外向型的經濟政策。

  事情並非一帆風順,不知什麼原因,羅塞夫在40年前犯的那件“案底”竟然被人抖了出來,並且她當初留在現場的那張字條也被拍成照片廣泛傳播!這張字條被公開出來之後,多家調查機構迅速對當初那筆“贓款”的去向進行了核實,最終確認羅塞夫在字條上的所言非虛,那幾家受捐單位的受捐總數剛好是250萬美元,也就是說,羅塞夫從始至終沒有往自己口袋中塞進過一分錢!

  原本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準備用這來打擊羅塞夫,但沒想到結果卻幫助了她。這份調查結果公佈出來後,無數的普通民眾被感動了,他們在街口高呼“羅塞夫是窮人的母親,是巴西的母親”,紛紛把手中的選票投給了她。最終,迪爾瑪·羅塞夫以絕對的優勢,成功當選為新一屆的總統,成為真正的“巴西之母”!

  “我們不認為這是羅塞夫的什麼前科,相反,我們認為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所以我們必須要支援她!”一位名叫蒙卡拉·亞達的選民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