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附評語

  高考作文是高考語文科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分的高低,將直接決定高考語文科成績的高低,甚至關係到高考戰役的成敗。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考的作文加評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篇一

  轟動水牛城的少女宣兒失蹤案已經第三次開庭了,大量證據表明,被警方控制的嫌犯殺了人。但前兩次開庭,受害方律師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似乎太老實了,話語不多,態度謹慎,大家都開始為受害方擔心了,怕他們贏不了官司,因為相比之下。嫌犯的律師聰明伶俐,話語滔滔,機智而善辯。

  果然,此次開庭以後,利用警方尚未發現屍體這一點,聰明律師做起了文章,在一番動人的演講後,他突然朝陪審團宣佈,少女宣兒找到了,並指著右側門說,一分鐘後,宣兒將從這裡走進來。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紛紛轉身朝那道門看去。一分鐘過去了,宣兒並沒有出現,卻聽到聰明律師悅耳的聲音:一個死去的人是不會出現的,你們為什麼還要朝那裡看去呢?這說明你們並不肯定宣兒已死,既然如此,指控是不能成立的。

  眾人面面相覷。這時受害方律師沉重地站起身來。他說,我是知道宣兒已死才接的這個案子。我沒有跟大家一起轉頭,所以我發現,在場還有一個人沒有轉頭過去,他伸手指向嫌疑人——正說明他知道宣兒已死,只有凶手本人最清楚,死亡的人不可能出現。

  案情形勢大轉,接下來的審判勢如破竹——但這不是本文想說的話題,本文並不想講一個庭審或刑偵故事,而只是想抒發一下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的感慨:關於老實與聰明的關係,關於這兩個詞所代表的含義及它們能夠抵達的極限。

  老實和聰明並不是一對反義詞,當然也不是一對同義詞。在詞性的社會學意義上,聰明往往與智商、戰術和具體事件的策略計謀相關。當我們覺得一個人老實的時候,基本上就肯定了他的誠實和忠厚,相信了他的品格,所以,老實更多是一種道德的力量。

  所以,至少在少女宣兒案中我們可以得知,老實也是一種聰明,而聰明並不永遠都是聰明。

  【教師評語】全文氣韻流暢,銜接與過渡非常自然,不露斧鑿之痕;是作者靈魂的洗禮過程;文筆簡潔,觀點明確“老實也是一種聰明,而聰明並不永遠都是聰明”感情真摯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有文采、有思想的文章。

  高考作文篇二

  絲瓜和肉豆長到了一起,孩子卻要執著於將其分開,這是看到了形式,而大人卻說菜是為了吃,這是看到了內涵。再三思索後,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才是根本。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鬚,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麼?“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氾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盪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氾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彷彿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麼?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麼,為什麼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盪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氾濫。

  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專不同,性格南轅北轍,但其感人之處卻是一致的:精神氣象讓人爽朗。“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越來越執著於“業”,而忽視了“道”,而結果是,一個人即使是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戴瓔珞圈,裙系豆綠宮絛,也掩蓋不了身上的“銅臭味”。

  正如國學大師饒宗頤所說:“人的生命如同蠟燭,燒得紅紅旺旺的,卻很快熄滅,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長久地燃燒,來得經濟。”我們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義所左右,那麼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將失控。

  絲瓜與肉豆,何必執著於將其分開,只要內涵沒有走偏,又何必糾結於無關緊要的形式呢?

  【教師評語】這道題材料的導向性相對明顯,多角度立意的發揮餘地不大,可以從正面***父親的角度***注重內涵,無關形式或順其自然不強行改變入手,也可以反其意而行之***孩子的角度***做事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或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入手。   而正面立意的思路相對穩妥,易於理解,相關論據也較為好找,反面立意相對較為新穎,論據蒐集相對有難度,較往年的題目來看,有趨於“新”、“活”的特點,對考生立意思維上的要求越來越高。

  高考作文篇三

  人生之路,以其多樣和繁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亦用其複雜和差異考驗著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之路決定不同的人生價值,我尤為欣賞大李,認為他的人生最具風采。

  不可否認,愛崗敬業,勤於奉獻,變普通技藝為完美藝術的老王有他的風采,他讓我們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過潛心所熱愛事業的創造,為人生延展與增添價值;酷愛攝影,跋山涉水的小劉憑藉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將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於鏡頭瞬間,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這樣的人生,同樣具有風采。

  但是,我還是認為大李最具風采。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對學術的純粹鑽研;是“吾志所向,一往無前”的對創新的極致追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自信與尊重。在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往往為了一紙文憑,一個空名爭得頭破血流,而像大李這樣葆有純淨與積極的人格就顯得尤為珍貴。

  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緻,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祕,無愧於先人,造福於後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

  儘管,大李潛心鑽研學術,可能無暇修飾外貌,難以兼顧家庭,但他極為豐富的內涵尤為珍貴;儘管,高階的學術研究看似與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關係甚微,但我們的生活定會因為大李們的付出得到積極的改變,而我們的後代,人類的未來,也會因此受益。

  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傳承;袁隆平以及“兩彈一星”研製專家們的科學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顯。大李用努力與拼搏,用理想與信念,用堅守與堅持,用熱愛與熱情走出了一條極具價值的科研人生之路。這樣的人,自然熠熠閃光;這樣的人生,註定風采無限!

  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暫的一瞬;以宇宙為疆,光明也不過是侷促的一隅。但是,人之為人的偉大,就在於我們可以依靠無限的創造與熱愛,探索生命的奧祕與科學的精彩,超越時間與生命的界限,為後世留下無限的財富。大李潛心學術,他的人生極具風采!

  我願如大李,潛心於學術,造福於未來!

  【教師評語】本文一看就知作者語言功底不凡。起筆已然精彩!中間內容表意的深沉、結構的迴應無不讓人心悅誠服!結尾一一照應開頭,點“潛心於學術,造福於未來”的觀點,意蘊深厚地迴應中間內容,給人鼓舞與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