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和評語
高考作文是每年高考的一大熱點,可以說是語文成績的半面江山,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深夜,沉寂的深夜,夜中加雜著黑色的風,吞噬著一切。圓月當空,卻竟沒有絲毫光華,夜幕上隱約鑲著它的輪廓。我靜靜地坐在宿舍陽臺上注視著黑幕,黑色的夜像可以流動的實質,不規律地跳動著,是暗色的精靈。身前的黑夜黑得誘人,散發著不可抗拒的力量,安琪兒聖潔的靈魂也會在此墮落。陽臺上我有種想翻越護欄,擁向這無邊的黑暗的衝動。夜幕像是沒有理想的征途,遙遙沒有邊際,被寂寞吞噬著,我靜看冷月無聲。
對面高三宿舍中傳來點點燭光,搖曳著,可能隨時都會熄滅,微弱的劃不破漆黑的夜,照不出光明的的路反被無邊的寂寞的夜包圍著,柔弱的光像是落水的人在最後掙扎著,就要被吞噬。
學兄們藉著那點柔弱的光攻讀著,演算著心中光明大道的軌跡,尋找著屬於他們的光明。隱約中一隻飛蛾撲向那搖曳的光,然後猛烈地扇動著那灼傷的翅膀,像極了浴火的鳳凰,不知道它是否會像鳳凰那樣重生。最後它帶火的殘軀在空中劃出一道美妙的弧線落在學兄的試題之上,奄奄欲睡的學兄像是醍醐灌頂似的,頓時清醒,抖掉飛蛾繼續演算著,他不會去想它是怎麼來的,因為這與高考無關。
那美妙的弧線劃破夜空,頃刻,無數的飛蛾從四面撲來,撲向那脆弱的光,撲向它們的光明,誰也不去理會那西去的先驅,無數的飛蛾化成一道道火光照亮著夜空,比獅子座的流星雨還絢麗,是妖豔的美,然而學兄視若無睹。
也許幾個月後,燈下人就成了我,當然也會有無數飛蛾在著漫漫長夜撲向盛大的死亡,詮釋著生命的脆弱和絢麗但我卻會視若無睹。
夜還是沉寂著,我靜看冷月無聲。
【評語】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徵營造意境,在第一段中,風、月、黑夜,黯淡而壓抑,孤寂而無生機。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有高三的學兄正在如飛蛾樣撲向高考,作者在這一部分將景與人融為一體,很有意蘊。
二
繭,束縛了蛹,而蛹破繭而出,化作了最美麗的蝶;
夜,遮住了光,而星星努力閃爍,成就了美麗的星空;
危,迎面而來擋住了前進的路,而我們,危中尋機,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危,是司馬遷深陷牢獄,受宮刑之苦,該繼續堅持寫下真實的歷史,還是屈服於封建皇權放棄?司馬遷在危難面前,毅然選擇了堅持,而正是這場危難,給了他對生命的珍惜和麵對權力威脅的大無畏。如果沒有危,恐怕難以成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危,是李白雖有昭昭若日月之德才,缺遭人誣陷,被流放邊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危中尋機,將流放視為散心的良機,在流放中寫下了《蜀道難》等千古經典。如果沒有危,哪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骨氣與不羈?
危,有時小得像一滴燈油滴到了衣服上,而法國年輕的家務雜工不得不用白乾一年來賠償。而他危中尋機,發現了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僅沒髒反而把陳年的汙漬清除了。這個發現,使他研製出了乾洗劑。沒有危,怎麼會有對傳統洗衣技術的巨大改革呢?
危,有時又很大,比如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請記住這個時刻,來自地下二十多千米的震動震倒了校舍,震倒了家園,震到了許多大工程,可是,危難,卻給了我們見證母愛的機會,見證師德的機會,見證團結的機會,見證國家關懷的機會!大災有大愛,恩格斯曾說:沒有一場巨大的災難不是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作為補償的。而我們中華民族,將以災難作為凝聚人心的契機,崛起!
人生如山,危中尋機好比尋徑如山,方知山之高!
人生如海,危中尋機好比揚帆入海,方知海之大!
我們都不喜歡黑夜,但我們喜歡星空;
我們都不喜歡危難,但我們可以轉為危機。
無論是面對個人命運的危機,還是國家命運的危機,就讓我們危中尋機,創造輝煌!
【評語】這篇散文圍繞“危中尋機”展開論述,在分論點的設定與論據的選擇上,注意了由古及今、由“個人命運的危機”而“國家命運的危機”,層次清晰,結構明瞭。文章語言表達通順、凝練,遣詞造句比較得當。當然,議“危中尋機”,重點應放在“怎麼樣”上;換言之,“危中尋機”是有條件的,本文闡述的著力點,應在於說清應具備哪些條件方可“轉危為機”。
三
柳靚,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單身母親。就因為是教授,就因為是單身母親,柳靚才請了個小學畢業的鄉下妹子當保姆,一個武漢大學大三學生當家教。這故事啊,也就從這裡開始……
你看那鄉下妹子,圓圓的臉蛋,小巧的嘴,一雙汪汪的眼睛清純著呢,住了那麼個個把月,可把柳靚家裡弄得井井有條,喜人吶!柳靚心裡自然歡喜,大大方方地將所有生活費給了小保姆,更將她視為自己的親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馬尾高豎,精神抖擻的,和柳靚家女兒聊得可火熱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夠好,那小女孩除了會吐一兩句洋文,考試總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靚正思索著要不要換個家教。
唉,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用什麼“分而使力,用心專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趕上柳靚的新學年報告會,這可是全校性的活動,儀表上不得馬虎。想起假期新買的長裙,柳靚不禁笑了,連那個當家教的二十出頭的姑娘都說穿不出自己那樣的洋氣,自己都三十四了。就這麼想著,柳靚喜滋滋地從衣櫃裡取出長裙,比劃著……“哎喲!”毫無預警的,裙子的下襬破了個大洞,柳靚大驚失色,這到底會是誰幹的,好好的一個心情全給破壞了。柳靚無奈地坐到床沿,眉頭深深鎖起……
“會是誰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對,不可能!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邊看,不可能弄壞的。女兒又穿不了這麼大的,肯定是那個小家庭教師,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沒眨過一下,肯定會是她!”好象沒經過什麼思維斗爭似的,柳靚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壞了裙子,憤然奪門而去……
忘說了,她不是去[找那個家教]理論,而是去講學了,因為,她知道,下午女兒要補課,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師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拿她的衣服穿,到時候,就可以逮個正著。一切照計劃進行著……
到家門口了。對了,就是那個人!柳靚差點沒衝上去按住她。“等!等!等!等她到家門口,就捉住她,我上個月才買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討厭啊!”***爾等生氣就跟柳教授現在這樣沒風度了,***她一個箭步上前,扳過對方的身子,驚了――保姆!她的脖子上還多了一串項鍊。
這樣,我想,柳靚又可以在學會上發表論文了。
【評語】這是一篇構思頗有精巧之處的小小說。文章沒有“感情親疏”、“認知正誤”之類的字眼,但以具體生動的形象顯示了感情對認知的影響。開筆用不多的筆墨,自然得體地表明瞭“感情遠近”,為裙子下襬破洞認定是家教所為作了必要鋪墊。而事情的結果卻在意料之外,蓄勢突轉,形成波瀾。教授精心設計的“捉賊”也來得巧妙,“扳過對方的身子,驚了――保姆!她的脖子還多了一串項鍊。”戛然而止,止於適可。結尾一筆,社會學教授“又可以在學會上發表論文了”,加大了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