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圍爐夜話有感

  《圍爐夜話》作者是王永彬。那大家讀了這本書有何感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昨天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粗讀了一遍《圍爐夜話》,讀後感覺每句話都有道理,但是都不讓人印象深刻,就像天上的星星,看著都美,可是真想企及,卻是無處著手。總結起來基本就是:勤學好勞、親賢遠佞、教育子弟、謹言慎行、勤儉節約等幾個方面的問題,都非常符合儒家正統思想。其中也有一些比較新的思想,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大概是偶然得之,沒有深思吧。總之,沒有振聾發聵的感覺,也許將來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回過頭來再看看可能受益匪淺。

  全文比較通俗易懂,幾乎全篇都有對仗的意思,頗有打油詩的味道,很多我們熟悉的道理用這種方式說來也別有風味。不過對於我這種通讀的,可能記住的就不會很多了。摘抄幾條印象深的: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對聖人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我以為,交朋友是一種感覺,對胃口就好,但是如果順便能夠留心到朋友的優點,向他學習,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做起來難度還是不小的,比如怎麼發現,怎麼判斷,怎麼學習。後半句當然強調的是身體力行,還是那句話,想到容易做到難。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我以為,穩當話,應該說的是不誇海口,不隨便承諾,而不是聊閒話,嘮家常的意思。當今社會吹牛是一種風氣,開開玩笑可以,但是時時都這樣,未免會失於虛浮。另外,忠言逆耳,這忠言肯定不是穩當話,但是有些時候還是要說的,這個必須有。下半句對自己比較有警示作用,一定要本分,不要好高騖遠,有時候做一天計劃不如認真學習兩個小時。

  篇2

  一五三、讀書不可知足 接物不可求備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追求完備的之心,可以用在自身修養上,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易於滿足之心,可以用在適應環境上,不可用在讀書求知上。

  追求完備要看事物而定。就像種花,如果種的花是蘭花,當然要求它長得愈美愈佳;若是***,又豈能要它長得太好?物質的需求是永不會滿足的,只要過得去也就可以了,慾望本身是一個無底深淵,絕不可能將它填滿。至於個人心性的修養,雖然也是無止境的,然而較之物質的追求,一個是走入深淵,漸失光明;一個則要攀登高山,迎向旭日。心性的和悅是長久的,而慾望的刺激是短暫的,究竟何者當追求,何者不宜太過,是十分明顯的事。人之歡喜畢竟在心而不在物。

  相同的,知足之心亦當善於運用,在不好的、惡劣的環境中,要常感滿足,如此可以避免怨天尤人,使心境保持平和,在平和中求進步,而不致於失之偏激。但是在求學問的進步上,卻永遠不可知足。若是太過知足,便無法在知識和智慧上求上進,那麼在能力和生命的境界中,都無法做更大的發揮和突破。

  篇3

  《圍爐夜話》好就好在形式和方法上,它不以邏輯嚴密的專論見長,而以短小精闢、富於哲理的格言取勝。其以處事做人為中心,分別從“修身、處世、謀略”三個方面,闡釋“立德、立功、立言、立業”的要義,揭示人生價值的深刻內涵。而且通過家人和親朋好友圍坐一起,說笑交談的方式,無拘無束,深入淺出,淺顯明瞭,眾口皆適、老少皆宜等。此書語言親切、自然、易讀,並由於其獨到見解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圍爐”,“歲晚務閒,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作者通過虛擬的手法,引用我國傳統的“守歲”、“話年”的形式,一家老小圍坐一起,聆聽飽經風霜的長者,悠悠地敘述著人生的經驗、智慧的法門,體現了一種其樂融融的氛圍。所以,它不像《論語》哪樣嚴謹、嚴肅、呆板或說教等,給人一種親切、隨和的自然之感。

  “夜話”,“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皆隨得隨錄,語無倫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一個冬日的夜晚,人們疲倦地送走喧囂的白晝後,爐邊圍坐,自然而然的敘出瑣碎生活中為人處事的道理,給家人以此消磨時光解除困頓之勞,就如炎炎夏日送上的一杯清涼冰鎮水一樣,純情自然,悅心爽口,沁人心脾。

  《圍爐夜話》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書中雋語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與日常生活緊密相聯,使先哲智慧帶上濃厚的生活氣息與人情味,讓讀者在輕鬆愉快中領略其蘊含的深刻道理。

  《圍爐夜話》儘管是因“圍爐”而“夜話”,但是,書中俯拾皆是經典的精練之言,在立身處事、自我修養、待人接物、理想境界等方面,均蘊含獨到的見解。且其文辭淺近,意旨深遠,情真語直,意存勸誡,餘味無窮。同時,其娓娓道來之言,恰如爐中之炭,默默地散發著恆久的熱量,讓人在寒冷的冬夜感到溫暖寧靜。

  《圍爐夜話》開篇正文第一句就是“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開篇明義說明學問的重要。作為一個人成就大業的人,要廣博地吸收知識,否則無以見天地遼闊;要篤定志向,否則無法專精;遇到困惑要向人請教,否則無法通達;同時,還要時常細心地思考,才能使學問進步。所以,做人要有收放心的工夫。或者說,具有了收放心的功夫,才能成為人上之人。

  《圍爐夜話》緊接的第二句就是“神閒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這是第一句的啟下句,說明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心、毅力、鬥志等修養,是幹不成大事的。或者說,一個幹大事的人,要有深廣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氣,否則,臨事不決或行事有誤;若無沉毅的勇氣,則會當為而不敢為也,或是為而慎為。只有具備“神閒氣靜,智深勇沉”的條件,方能稱得上具有幹大事的本領,否則,能力上不足以堪當大任,即使有機會,也可能稍縱即逝,從身邊悄悄溜走。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修養在事業成功中的重要性。

  開篇前二句應該是通篇的總綱,直接闡明瞭要想“立志、平天下”、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應該具備較深的學問和較高的修養。或者說,理想、信心、知識、學問、意志、毅力和修養等是成功的基礎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