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類的寓言故事
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很多時候能讓我們學到一些大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從前有一個人出門,帶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著李子,一會兒就吃完了,只剩下幾個李子核。把李子核扔到哪裡去呢?這人一抬頭,見旁邊幾步路遠的地方有一棵桑樹,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樹幹上有一個大洞,裡面已經空了。於是他就把核順手扔進了樹洞裡。想了想,又弄來些泥土填進樹洞將李子核種上。他這樣做倒也並不是為了種出李子來,只是一時好玩罷了,種完就走了,也沒有當成一回事。日子一長,他也慢慢地把這回事給忘了。
再說那被種下的李子核,天下雨時便得到雨水的滋潤,在樹上棲息的鳥兒拉的糞便成了天然的肥料,時間長了,竟真的發出芽來,長成了一棵李樹。有人見到桑樹里長出了李樹,覺得很神奇,就把這怪事告訴了周圍的人。
有個害眼病的人聽說了,認為這棵李樹可能是一棵神樹,就拄著柺杖探索著來到李樹下,向它許願說:“李樹啊,您如果能保佑我的眼疾消除,我就獻給您一頭小豬。”他一說完,就覺得眼睛疼得沒那麼厲害了。又過了些天,他的眼睛竟慢慢變好了。他高興極了,逢人就說:“桑樹里長出的那棵李樹治好了我的眼睛,果真是一棵神樹啊!”然後又準備了小豬,叫人敲鑼打鼓地抬到李樹下去還願,附近的人都來看熱鬧,大家都知道了這棵李樹是神樹。
就這樣,“神樹”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遠近的人就都知道了,而且越傳越神:“那棵李樹能讓瞎子重見光明呢!”“那棵李樹可以醫好百病呢……”人們都帶著祭品慕名而來,祭拜這棵“神樹”,希望它保佑自己。
過了一年多,當年那個種李樹的人又經過這裡,聽說了“神樹”的事,又見到大家爭相祭拜它的盛況,就到樹邊去看個究竟。這一看不要緊,他不禁啞然失笑:“這棵樹是我一年前種下的呀,有什麼神奇的呢?”
種樹人一語中的,“神樹”不神,不過是大家捧出來的罷了。那個害眼病的人病好了只是偶然的,或者根本就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幫他醫好了病,哪裡又是李樹保佑的呢?我們遇到非同一般的現象,不要盲從輕信,要以冷靜的頭腦仔細分析推測,做出科學的解釋。
篇二
三國時候,魏王曹操有個小兒子,名字叫作曹衝。曹衝自幼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深得曹操的寵愛。曹衝做事愛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就可以想出辦法來解決一些連大人都束手無策的問題。
有一天,吳王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作為禮物。北方是沒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問送大象來的人說:“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呢?”來人回答:“鄙國從來沒有稱過大象,也沒有辦法稱,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聽說魏王才略過人,手下謀士眾多,個個都智慧超群,請您想個辦法稱稱大象的重量,也讓我等領教一下北方大國的風範。”
曹操頓時明白這是孫權給他出的一道難題,他可絕對不能丟這個面子,讓國威受損。於是他召叢集臣,傳令下去:能稱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賞。大家都絞盡了腦汁,苦苦思索。有人說要做一杆大稈,曹操反駁說就是做出來了,也沒有人能提得動啊。有人說要把大象鋸成一塊塊地零稱,曹操斥責說怎麼可能把吳國送的禮物毀壞成這樣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是沒人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就在大夥兒都一籌莫展之際,小曹衝忽然走到曹操身邊說道:“父王彆著急,我有辦法,我們可以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幫齊水處作個記號,再將大象牽走,把石頭運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達先前作的記號為止,這時石頭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後,我們再把石頭分別稱一稱,把這些重量加起來,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聽了大喜,眾人也對曹衝的聰慧讚歎不已。就這樣,大象的重量終於被稱出來了。
兩千多年前,幼小的曹衝就有這樣驚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稱讚。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事要多動腦筋,經常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
篇三
魏王決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臺閣,它的高度恰好是天與地之間距離的一半,並將這座高臺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這個決定後,都覺得很荒唐,於是紛紛前來勸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氣,他傳下命令說:“誰要再來反對我的決定,一律殺頭!”這樣,大家都不敢再說什麼了,只是在心裡著急。
一天,有個叫許綰***wan***的人揹著筐,拿著鐵鍬到王宮來求見魏王。他對魏王說:“聽說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願前來助大王一臂之力。”
見到這個前來幫助建造高臺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興。魏王問他:“你有什麼力量能夠幫助我呢?”
許綰說:“我沒什麼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幫助大王您商量建臺的計劃。”
魏王連忙高興地問他說:“你有什麼高見?快講來我聽。”
許綰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您在建造高臺之前,先得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魏王很不理解地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許綰說:“請大王聽我分析。我聽說天地間相距15000裡,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裡,要建7500裡高的臺,那麼臺基就得方圓8000裡。現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遠遠不夠做臺基的。古時堯、舜建立的諸侯國,土地一共才方圓5000裡。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討伐各諸侯國,將各諸侯國的土地全部佔領。這還不夠,還得再去攻打四面邊遠的國家,得到方圓8000裡的土地之後,才算湊齊了做臺基的土地。另外,造臺所需的材料、人力,造臺的人需要吃的糧食,這些都要以億萬為單位才能計算;同時,在方圓8000裡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種莊稼,要供應數目龐大的建臺人吃飯,不知道還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夠用呢。所有這些,都必須先準備好了,才能動工造高臺。所以,您應該先去大規模地打仗。”
許綰說到這裡,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魏王當然是放棄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許綰勸說魏王,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過是毫無客觀基礎的盲目蠻幹,它當然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