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故事

  對於孩子來說好的家庭教育顯得格外重要, 如何教育孩子也是當今社會共同探討的話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一***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篇***二***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大,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殺豬的寓意: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

  篇***三***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