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試題及答案

  政治試題的練習是高二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了解自身學習程度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政治上試題

  一、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請把答案填寫在機讀卡上。***每小題2分,共60分***

  現代工業文明的高速發展,使物質生活的富足成為現實。然而,資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人口的膨脹使人類面臨著嚴重的危機。“自然資源是否可以無限制地開發和利用?”“生態環境為什麼如此惡劣?”“人類在自身的發展的過程中應怎樣處理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人們在經過了這一系列思考後理性地選擇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落實科學發展觀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據此回答1-2題

  1.人們面對人口、資源、環境之間日益加劇的矛盾而進行的思考不可迴避地觸及到具有哲

  學性質的問題。這說明

  A.哲學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來的 B.在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思想都是哲學思想

  C.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產生的

  D.實踐的發展是為了適應哲學的需要

  2.為解決好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離不開人們對上述問題的理

  性思考。這主要說明

  A.哲學不是憑空產生的 B.認識世界、辦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學

  C.源於生活的哲學都是科學的 D.對世界的思考是正確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證

  3.下列關於哲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②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③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④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我們的思想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做

  A.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 B.思維和存在何為本原的問題

  C.物質存在是否依賴意識的問題 D.物質和意識是否均是本原的問題

  5.孔子認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孟子認為:“萬物皆備於我。”對這兩種觀點的認識正

  確的是

  A.前者強調客觀條件,後者強調主觀條件 B.前者否認意識的作用,後者誇大意識的作用

  C.前者是客觀唯心主義,後者是主觀唯心主義 D.前者是唯心主義,後者是唯物主義

  6.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的聯絡表現在

  ①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於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②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在前,形而上學和辯證法的鬥爭在後

  ③形而上學始終與唯心主義相結合,辯證法始終與唯物主義相結合

  ④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於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馬克思說:“哲學家並不像蘑菇那樣是從地裡冒出來的,他們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

  產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彙集在哲學思想裡。”這段話的哲學內涵是

  A.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C.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D.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變革的思想結晶

  8.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存在與否感到難以預料、心中無底時,往往就認為“信則有,不信則無”。這種觀點從哲學上說,是認為

  A.世界不是由神創造的,而是由人創造的 B.思維是世界的本原,思維決定存在

  C.存在決定思維 D.世界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費爾巴哈曾對各國的神進行認真的考察,發現各國的神,無論其形象、衣著、使用的語言,還是發號施令的方式,都同那個國家的現實生活極為相像,幾乎是該民族現實生活的翻版。回答9、10題。

  9.費爾巴哈的發現啟示我們,宗教所描繪的世界

  ①源於現實世界 ②反映現實世界 ③就是現實世界 ④影響現實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神在不同國家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其原因是

  A.神的形象是具體的、多種多樣的 B.神的形象所反映的客觀存在不同

  C.神的形象在自然界的發展中產生 D.神的形象屬於客觀實在的範疇

  11.有這樣一個故事:詭辯家歐布里德向朋友借錢後,一直拖著不還,朋友只好前去討債,沒想到歐布里德卻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借錢的我是過去的我,過去的我不是現在的我,您要討債就向過去的我討吧!”朋友被他的詭辯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從哲學的角度看,歐布里德錯誤在於

  A.否認了相對靜止的存在 B.否認了物質和運動的關係

  C.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D.否認了絕對運動的存在

  12. 《孟子》雲:“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表明

  A.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B.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客觀的 D.改造世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13.“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

  人因思想而偉大。”與此觀點意義相同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C.物是觀念的集合 D.人是萬物的尺度

  14.文字是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東巴象形文字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

  象形文字,它誇張、簡約、氣勢生動,在麗江、中甸等納西族地區

  沿用達十多個世紀。右圖是東巴文中的“太陽”和“月亮”,從中我們獲得的哲學啟示是

  A.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B.意識活動具有客觀實在性

  C.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 D.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15.許多人認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樣即使某種金融資產發生較大風險, 也

  不會全軍覆沒。但股神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集中精力小

  心看好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A.認識的形成受主客體因素的影響 B.沒有親身實踐就不可能獲得真知

  C.對同一確定物件會產生多種認識,真理不止一個

  D.投資行為成功與否取決於投資觀念是否正確

  16.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製造出電腦,在電腦的控制下,機器、導彈、宇宙飛船等能夠自動控制,達到預定目的。因此,有人認為,電腦是有意識的。這一觀點

  A.誇大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B.否認了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C.否認了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D.肯定了意識的內容來自於客觀事物

  17.人們常說:三分戲劇、七分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生產,併為現實服務。這說明

  ①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②創造性思維來源於人的主觀想象

  ③戲劇是對人們性格和品質的真實反映 ④戲劇是源於客觀存在的藝術想象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這是溫家寶對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說的—句鏗鏘有力的話.這說明

  A.正確意識可以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B.在特定條件下意識可以決定物質

  C.意識對物質具有促進作用 D. 認識的發展是有限和無限的統一

  中國傳統藝術如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園林等都講求“意境”。意境既是藝術家個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反映和再現,這種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無窮。據此回答19—20題

  19.意境充分體現了

  A.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B.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C.社會和個人的統一 D.繼承和創新的統一

  20.意境不是意和境簡單相加,而是意與境諧,並在基礎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韻外之致”。例如王維《雪中芭蕉圖》將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畫在一起,產生出獨特的美感。這表明

  A.藝術創作是意識能動性集中體現 B.藝術創作不需要反映現實生活

  C.藝術創作不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 D.藝術創作純屬人的主觀創造

  21.2010年6月13日,著名漫畫大師、美術活動家華君武因病在北京逝世。有人說:“他的漫畫是他思想的形象化,是時代的一面哈哈鏡。”從哲學常識的角度看,說明

  A.意識有許多表現形式,意識可以根源於理念 B.意識是主觀願望在人腦中的反映

  C.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D.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