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十首

  八年級語文古詩詞展現作家之思,精妙文字中凝鍊著或歡愉、或感傷、或思念、或繾綣的人生喜悲,而周圍的物色正是作家藉以展露情思的媒介。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上語文課外古詩十首

  【長 歌 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野 望】***王績"唐***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黃 鶴樓】***崔顥"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 詞】***劉禹錫"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魯山山行】***梅堯臣"北宋***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蘇軾"北宋***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魯山山行

  1.本詩的作者是 北宋 著名的詩人 梅堯臣 。

  2.頷聯“改”“迷”用的好,請簡要分析兩字好在何處?

  “改”是“改變、變化”的意思。幽靜的魯山,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景色也在變化。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個畫面。以“改”字型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

  “幽徑獨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於是“迷”了。這裡把一個人遊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頸聯所展現的畫面。

  秋意濃濃之際,暮色漸漸融進了樹林,一隻笨重的老熊搖搖晃晃走來,緩緩地爬上樹逗樂,而這時一隻膽小可愛的小鹿趁夜色漸臨,別的野獸都歸巢之際,悄悄跑到溪邊飲水。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寫景之中處處流露出遊山的欣喜愉悅,充滿野趣,表達了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5.這首詩描寫景物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

  主要運用了動中有靜的寫作手法。林中空蕩,熊在爬樹,鹿在飲水,構成了一幅很動人的秋日山林雄鹿圖。這畫面是動的,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了山中人跡罕至、非常幽靜的境界,尤其“雲外一聲雞”,以動襯靜,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