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用尺規作線段和角教學反思

  為了提升實踐和超越經驗,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進行教學反思,七年級數學用尺規作線段和角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尺規作圖七年級才開始接觸的,有必要講清他的意圖,首先要強調直尺和刻度尺的不同,這樣在講畫一條線段與已知線段相等的時候,學生就會明白為什麼不能用尺子直接量出長度,而且也避免學生在以後的作圖中,還是習慣性的用到刻度尺進行測量。

  而教盲生畫圖,我在課前就預設了各種困難,針對盲生動手能力差,學生差異性大的特點做好準備,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學習。譬如有的盲生不會用尺子畫直線,主要存在問題是不懂得如何將尺子用手固定起來,固定起來之後如何沿著尺子的一邊畫直線,很多同學的手不知道是如何放在尺子上,例如用手按住的直尺的時候,手會擋住要畫直線的筆,如果手不按那麼多的話,很難將尺子固定住,所以我想下次教畫直線的時候,可能借三角板給學生,他們手抓的地方更大,可能更容易操作。而且膠紙都很難固定在膠版上,作圖對盲生的難度還是遠遠大於正常學生的。

  尺規作圖,往往很枯燥。要牢牢記住畫圖的步驟,否則就畫不出你要的圖形。我反問了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但是通過本次尺規作圖的教學,學生對尺規作圖有了一個具體直觀的認識,我覺得效果很是不錯的。

  二

  1.利用現實情景引入新課,既能體現數學知識與客觀世界的良好結合,又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求意識。而在瞭解基礎知識以後,將其進行一定的昇華,也能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體會知識的漸進發展過程,增強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怎樣團結協作、如何共同尋找解題的突破口,也是學生逐步提高的一個途徑。

  2. 雖然在教材當中只是提出瞭如何用尺規來作一個角等於已知角,但是對於教材的適當補充和拓展是十分有必要。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素材,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要學會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於本節課有關角的和、差、倍的補充,既是對於學生知識的補充,也是對於學生活動經驗進一步積累的一種提高。教學中除了要關注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還應注意本節課在學生整個學習當中的長遠目標。剛剛開始學習尺規作圖,語言的到位,作圖的規範,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三

  12月26日我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4.6用尺規作線段與角》。由於經驗不足,出現了很多問題。課後在汪主任的指導下,對本節課有了新的認識,受益匪淺,我一定會認真學習,希望有一天也能像汪主任一樣優秀。 對於這種概念課,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尺規作圖的概念和用尺規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本節課的難點是對於作法的敘述。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幾何語言的訓練。教師一定要規範語言,學生模仿著說。對本節課而言,由於作圖是第一次遇到,這時候學生自學起來有難度,教師的引導示範作用要能很好的突顯出來。老師在黑板上作圖,學生跟著作圖;教師說,學生學著說;學生作圖,學生說。

  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數學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數學文化。在這節課的引入上,我思考了很久,總覺得不夠好,不夠自然,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汪主任說了幾個數學小故事,一個是高斯的正十七邊型的故事,還有古代數學的三大難題之一三等分角等。我覺得非常有趣非常神奇,不僅學生尺規作圖有意思,也覺得數學很奇妙。這些知識我儲備的還遠遠不夠,我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