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課後反思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陳波
《少年閏土》課後反思
教授完這一課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餘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於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後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
一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角色讀。最後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進步,反思自己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為今後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裡跌倒,就從哪裡起來!
範文2
樑豔
在學習《少年閏土》時,因為本文對閏土的外貌描寫很有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範點,讓學生進行仿寫,收效很好。 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後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晒,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幹的人,說明外貌描寫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分析完後,我便趁熱打鐵,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仿寫一位熟悉的同學的外貌,寫完後,站起來讀,讓同學猜測寫得是誰,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寫作的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且寫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張旭寫到:“我有一個同學,他長了一張‘甲’字形臉,臉上有些麻子,一張大嘴巴喋喋不休,兩隻小眼睛東瞅西望的,像個偵探,笑起來滿臉的肉好象都在顫抖,經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很多。
仿寫確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個途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物件,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淨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採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徵,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後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願和選擇,儘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並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麼,你喜歡什麼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後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採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髮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範文3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人物描寫極富典範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範點,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學生找出來後,我用課件戰士了少年時代的閏土的形象,通過讀句子看畫面,然後進行討論,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很快學生歸納了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生活在海邊的農村孩子。
這時,我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麼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要求學生先看課文,找出一些關鍵的詞句來,我又用課件展示了書中的插圖,學生很快總結了“我”的外貌——“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為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通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
並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夥伴,為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你寫我猜的大行動”呢!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