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學生的人際交往輔導策略

  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我們觀察到殘疾學生大多不敢主動與人交往。許多殘疾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屢屢受挫,臨難而退,以至於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溝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助殘疾學生減輕人際交往的心理壓力

  有人際交往心理癥結的殘疾學生,絕大部分對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雖有自卑、自我為中心、多疑、封閉、嫉妒等心理問題的存在,事實上他們也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幫助和關心,希望有人能傾聽他們的訴說,有人能幫助他們對內心矛盾做出解釋。這就要求我們特教老師合理地應用疏導、溝通、宣洩等心理輔導策略,幫助他們把內心的苦悶錶達出來,緩解其情緒壓力,以達到消除心理問題的目的。

  2、疾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

  不正確的自我認識,對自己估計過高或過低,都會阻礙正常的人際交往。因此,教師應讓殘疾學生學會正確地自我認識,引導他們在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在與別人的交往和團體活動中,正確認識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在集體中的地位、作用,認識自己應負的責任和應有的義務,從而自覺地調節情緒,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同時,要幫助殘疾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如果不能正確地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看到自己的優點或只看到自己的缺點,都可能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因此,增加殘疾學生的自我認識,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力量,通過情緒體驗,保持健康的情感生活,通過自我監控,形成良好的行為和交往習慣,不斷促進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才能使他們的個性獲得健康發展,交往活動順利進行。

  3、育殘疾學生悅納自己和他人

  能否悅納自己是衡量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否積極和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悅納自己是指一個人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認同自己的能力,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一種與環境和他人積極互動的心理狀態。這裡要引導學生合理地對待得失,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陷,瞭解缺陷的性質、成因及後果,消除他們對缺陷的恥辱感。明白自己的獨特性,從各方面找出真實自我,建立自尊、自信。面對困難和挫折,要引導殘疾學生認識接受痛苦與困難是生命的一部分,協助他們用積極的方法面對痛苦和失意。同時,要教育殘疾學生相信他人,接納他人,要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善於取他人之長。要讓他們知道現代社會是一個合作社會,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通過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客觀地悅納自己和他人,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進取、和諧的心理狀態,具有了這種心理狀態,既有助於人際交往,也有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要讓殘疾學生學會喜歡自己,也喜歡別人,學會愛他人並能體驗和接受他人的愛,尊重自己,同時更尊重別人,以奠定平等交往的心理基礎。

  4、給殘疾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

  在人際交往中,當一方不能滿足另一方的需求時就會產生交往衝突,這就必須加強對殘疾學生的心理調適。讓殘疾學生學會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苛求他人,不要追求完美,要學會諒解別人,求同存異;讓殘疾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當你站在別人的位置看問題時,就會了解別人的所言所行,獲得許多從未有過的理解,會使心理上的距離縮短;讓殘疾學生學會關心:關心別人要無私,關心別人,別人也會轉而關心自己,一旦彼此之間能互相關心,人際關係也就自然親密了。

  如何教殘疾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人際交往的關鍵是態度,在指導殘疾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時,首先要教育他們尊重他人,以誠相見,這一點對於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殘疾學生由於受自身認識水平、發展程度的限制,容易產生認識上的自我中心,即只按自己的意見、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是人際交往中心理癥結的重要原因。教師要教育他們尊重和關心他人,使他們逐步脫離認識上的自我中心。其二,指導殘疾學生待人處事要熱情誠實、謙虛友善,要講究禮貌、學習禮節等。其三,學會微笑和讚美。一張笑臉就是一封介紹信,自然的微笑會使別人悅納自己,在交往中真誠地讚美別人的優點有助於交往的成功。每個人多少都有一些值得讚美的地方,通常學生可能由於太注意自己,因而不能發現別人的可讚美之處,如果能仔細觀察,並對別人的優點不嫉妒,就能發現確實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讚美的。

  總之,殘疾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老師應該高度重視,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給予輔導和糾正,使殘疾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