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高三年級地理期末試題

  地理是比較難學習的,地理也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稱,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高三地理,喜歡的大家來閱讀一下吧

  高三地理上學期期末試題閱讀

  第Ⅰ卷 客觀卷

  一、選擇題36小題,每題1.5分,共54分

  通過多年探索,地處非洲北部內陸的 N 國終於在沙漠鹹水湖中養魚成功,使鮮魚新鮮的魚擺脫奢侈標籤而進入普通家庭的餐桌。研究過程中發現,魚苗直接投入湖泊養殖則會當天死亡,而將魚苗投入室內裝滿湖水的魚缸中養殖則能正常生長。據此完成 1~3 題。

  1.N 國在沙漠鹹水湖中養魚成功的關鍵措施是

  A. 調節湖水溫度 B.投放大量餌料 C.增加湖泊水量 D.降低湖水鹽度

  2.與濱海魚類養殖相比,沙漠鹹水湖魚類養殖的優勢在於

  A. 晝夜溫差大 B.汙染少 C.熱量足 D.品種全

  3. 鮮魚曾是 N 國的“奢侈”標籤,其直接原因是

  A. 魚類養殖技術落後 B.魚類養殖成本過高

  C.活魚運輸成本過高 D.境內魚類資源匱乏

  下圖為非洲奈及利亞略圖, L 湖為內陸淡水湖。讀圖完成4--6題。

  4.與冬半年比, L 湖夏半年

  A. 水位較高 B. 流域較小

  C. 鹽度較高 D. 蒸發較弱

  5.形成甲、乙兩區農業地域型別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氣候

  C. 政策 D. 市 場

  6.尼日河口三角洲聚落分佈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氣候炎熱 B. 地形平坦

  C. 洪澇頻繁 D. 交通不便

  植被覆蓋度指某一地域包括葉莖枝垂直投影面積與該地域面積之比。寧夏賀蘭山東麓的大部分地區為洪積平原,平均降水量約200mm。讀圖回答7~9題。

  7.圖中四條折線所對應的季節是

  A.①--春季 B.②--秋季 C.③--冬季 D.④--夏季

  8.與其他季節相比,①季節植被覆蓋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位於陽坡,光照充足 B.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多

  C.降水較多,植被生長好 D.土層深厚,樹葉寬大茂密

  9.根據21世紀以來賀蘭山東麓植被覆蓋度的變化趨勢,可推測該地區

  A.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B.地下水水位逐漸上升

  C.流水侵蝕作用加強 D.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雪山和冰川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65%,歷史上無人問津。但近幾十年來卻引起了遙遠的英國的極大興趣。下圖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地形圖。讀圖文材料,回答10~12題

  10.馬島的地理位置特徵敘述正確的是

  A.南太平洋西岸

  B.高緯度地區群島

  C.臨近南美洲南端大陸東岸

  D.南半球東半球

  11.馬島的自然地理特徵敘述正確的是

  A.丘陵山地為主,南高北低

  B.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冷溼潤

  C.海岸曲折,多優良港灣

  D.河流短小,流速緩慢

  12.英國爭奪馬島的原因說法不正確的是

  A.馬島扼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衝

  B.距離南極大陸較近戰略地位重要

  C.周圍海域石油資源漁業資源豐富

  D.馬島周圍大陸架狹窄易停靠船舶

  翡翠又稱緬甸玉,為玉石之王。翡翠的石料,在清代,主要靠人工於旱季河床上採集,現在則使用大型機械採掘。緬甸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國並被加工、銷售。最近,緬甸準備將翡翠加工成成品後再出口。讀圖,回答13~15題。

  13.清代人工從河床上採集翡翠石料選擇在旱季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處於枯水期易採集

  B.吹東北風易發現翡翠石料

  C.旱季陸上運輸便利

  D.旱季勞動力價格低廉

  14.現在使用大型機械採掘翡翠石料,對當地造成有利影響的是

  A.加快資源枯竭速度 B.提高採集速度增加收入

  C.易誘發滑坡、泥石流 D.水土流失加劇

  15.緬甸限制翡翠原料出口的原因是

  A.翡翠消費市場轉移 B.當地翡翠消費量增加

  C.保護料翡翠石資源 D.中國市場已飽和

  泰國香米以其優良的品質享譽全球,目前已出口100多個國家。除了得天獨厚的氣候、適宜的耕地及傳統農作物外,重視大米生產的舉國體制和政府鼓勵扶持政策,使泰國變成了“世界米倉”讀泰國及周邊部分國家區域圖,回答16~17題

  16.與泰國水稻種植業主產特點不相符的是

  A.自然條件優越

  B.生產規模大

  C.單位面積產量高

  D.水利工程量大

  17.與泰國香米商品率高有關的自然條件是

  A.國際市場廣闊 B.海運條件便利

  C.注重宣傳和科技投入 D.地勢平坦開闊

  哈齊客運專線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工程,是中國緯度最高的高寒高鐵。為應對特殊的地理環境,哈齊客運專線採用CRH5A型動車組列車,並對車體門窗加裝了集水槽。該線於2015年7月4日至8月7日進行試執行。讀哈齊客運專線行程圖,完成18~20題。

  18. 修建該鐵路需要克服的最大自然障礙是

  A.大風 B.低溫 C.地形 D.乾旱

  19. 列車對門窗加裝集水槽的作用

  A.增加車廂用水 B.增加空氣溼度

  C.減小內外溫差 D.防止門窗凍結

  20. 試執行期間某日,從哈爾濱到齊齊哈爾

  A.熱量逐漸增加 B.降水逐漸減少

  C 日影逐漸變短 D.晝長逐漸變長

  陝西榆林市是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經濟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讀圖回答21--22題。

  21.榆林市成為我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最主要優勢是

  A.煤、氣、鹽資源豐富 B.水陸交通便利

  C.水資源豐富 D.科技力量雄厚

  22.榆林市發展重化工業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可能是

  A.改變地表形態,減緩水土流失

  B.加劇大氣汙染,霧霾天氣增多

  C.增加能源輸出,消除貧困現象

  D.水資源消耗大,加劇土壤鹽鹼化

  2015年10月19日~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中英兩國在英國欣克利C角核電站專案協議的達成成為此次訪問的一大亮點。欣利克C角核電站將採用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的 “華龍一號”。讀圖,完成23~25題。

  23. 訪英期間,倫敦比北京

  A.自轉線速度快 B.先看到日出

  C.正午太陽高度角大 D.晝更短,夜更長

  24. 與火電相比,核電

  A.安全性好,原料方便運輸

  B.發電量不穩定,受氣候影響大

  C.開發成本低,建設週期短

  D.有放射性,易造成空氣汙染

  25. 影響我國核電產業落戶英國的主要因素是

  ①勞動力 ②原料 ③市場 ④技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下圖中甲島是太平洋中部的一個火山島,讀圖回答26~27題。

  26.N、S兩城市降水量大小及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S市大於N市 受西風帶影響 B.S市大於N市 處在信風迎風地帶

  C. 冬半年偏多 西風帶南移 D. 夏半年偏少 信風帶北移

  27.該島甘蔗種植主要集中分佈在西部的自然原因是

  A.光熱充足,降水量適中 B.甘蔗需求量大,市場廣闊

  C.多火山灰土 土壤貧瘠 D.國家政策支援

  屬於祕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共有的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湖面水位有周期性的漲落現象。讀圖3、圖4,回答28-29題。

  28.對該湖泊湖面水位週期性漲落的規律,判斷正確的是

  A.7月份水位最高 B.一天漲落2次

  C.白天水位較高 D.夜間水位較高

  29.圖4為一遊客1月某日在湖邊拍攝的日出照片,該遊客所在的位置最可能是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下表為我國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表“-”表示人口減少,“+”表示人口增加。據此完成30~32題。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 增減人數

  全省常住人口萬人 5986.0 5950.1 -35.9

  全省戶籍人口萬人 6245.3 6862.0 +616.7

  30.該省可能是

  A.福建 B.安徽 C.江蘇 D.青海

  31.與該省常住人口減少無關的是

  A.人口增長趨緩 B.死亡率明顯上升

  C.人口淨流出增多 D.經濟發展相對滯後

  32.目前該省存在的主要人口問題可能是

  A.勞動力不足 B.人口老齡化 C.人口素質下降 D.城鄉人口融合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用地開發模式。即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集商業、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區域中心。下圖為“TOD開發模式示意圖”,據此完成33~34題。

  33.圖中A、B、C三類城市功能區分別為

  A.居住區、辦公區 、核心商業區

  B.居住區、核心商業區、辦公區

  C.核心商業區、居住區、辦公區

  D.辦公區、核心商業區、居住區

  34.TOD開發模式可以

  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減少交通擁堵

  D.降低區域人口密度

  歐洲傳統工業呈“香蕉帶”分佈。隨著歐盟東擴和製造業生產向東轉移,這一工業帶演變成了“金足球”形狀。下圖為歐洲經濟空間變化示意圖。完成35--36題。

  35.促使歐洲製造業生產向東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東流動 B.尋求完善的配套設施

  C.降低生產成本 D.受高科技產業的吸引

  36.製造業轉移後,“香蕉帶”會

  A.增加勞動力需求 B.向東遷移研發中心

  C.制約製造業發展 D.改善區域環境質量

  第Ⅱ卷 非選擇題

  二、主觀題3道題,共46分

  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新疆以天山為界分為南疆和北疆,已投入使用的 750 伏伊犁至庫車輸變電工程是北疆向 南疆電力的直送通道,它是我國首次跨越冰川和高山凍土區的‚電力天路.。新疆某食品加工廠所有原料需從內地購進,建廠 50 餘年仍在不足 200 畝的區域,因此,在籌備技改專案改造時,按照自治區的統籌安排,於 2014 年從奎屯搬遷至經濟、物流更為 發達的首府烏魯木齊。讀新疆區域性地區地形圖回答下面問題。

  1 說明該輸電線路修建過程中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礙。4 分

  2 闡釋南疆和北疆分別用於發電的優勢能源資源的型別及成因。8分

  3 分析新疆某食品加工廠從奎屯搬遷至烏魯木齊的原因。4分

  3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小油桐,又名麻風樹、柴油樹,喜光、喜溫、忌嚴寒,是一種無毒、純天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燃料來源,可作為柴油的替代燃料;可在貧瘠的荒山上生長,甚至可在石頭縫裡生長,不佔農田;屬多年生灌木,不用年年播種,種植成本低。

  2008 年,越南政府與廣東某公司達成協議,正式引進小油桐樹種,種植于越南諒山省,該省位於越南北部位置見圖8 中的甲地,並在該省興建精油加工廠,服務於越南能源生產和生物燃料工業。

  材料二下圖示意我國小油桐樹分佈及引種方向。

  1說明越南自我國引種小油桐的有利條件。4分

  2分析越南在荒山石山上引種小油桐後當地動植物數量的變化及原因。6分

  3簡述越南引進和綜合開發利用小油桐對其地區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4分

  3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海南農作物種子南繁基地被譽為“中國農業科技矽谷、國家種業矽谷”,是縮短我國育種週期、加快種子更新換代的“天然實驗室”。新中國培育的農作物新品種約1萬個,其中約7000個經過南繁洗禮。

  材料二 海南島農業分割槽及果菜上市時間表

  1利用圖中資訊,分析海南島地形特徵,並說明理由。4分

  2分析海南島果、菜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5月的原因。4分

  3評價海南農作物種子南繁基地的區位條件。4分

  4為了解決南繁基地的不利因素,提出你的合理建議。4分

  答案

  1---5 ABCAB 6---10 ABCDC 11---15 CDABC 16---20 ADBDD 21—25 ABDAD

  26—30 BACAB 31---36 BBBCCD

  37.16分1地形複雜,地勢起伏大;冰川和凍土廣佈,高寒缺氧;氣候、氣象條件複雜多變;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答對一項得2分。本小題滿分不得超過4分。

  2①北疆:

  水能資源:北疆氣候較南疆溼潤,河流發育,地形起伏大,水能資源較豐富;

  風能資源:北疆離冬季風源地近,盆地內地形平坦開闊,植被稀少,風能資源豐富。任答對一種優勢能源資源及對應的原因得2分。本部分滿分不得超過4分。

  ②南疆:

  太陽能:南疆降水少,光照強,太陽能豐富;

  風 能:南疆氣候乾旱、植被稀少、地形開闊,風力資源豐富。任答對一種優勢能源資源及對應的原因得2分。本部分滿分不得超過4分。

  3烏魯木齊具備的優勢:行政中心,經濟基礎好;城市等級高,市場廣闊;技術力量較強;交通便利,節約成本。

  38

  1越南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荒山面積廣,土地資源豐富;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條件組合好;靠近我國廣東省,技術有保障;國家政策大力支援;越南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等。任答其中4點,每點2分,共8分

  2動植物數量變多2分。

  原因:小油桐樹適應性強,生長快,地表水量增多,地下水位上升,涵養水源的功能恢復2分;保持水土,減少水土流失2分;為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機物2分;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2分

  36分經濟發展:優化山地農業結構,促進生物能源多元化發展;發展精油加工業,擴大農村就業,促進農民經濟增收;緩解能源壓力,保障能源安全。任答其中3點,每點2分,共6分

  39

  1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山地為主,四周以平原為主。理由:河流從中部流向四周,說明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為雜糧林業區,說明中部地形以山地為主,四周為水稻、甘蔗區,說明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6分

  2海南島果、菜主要市場為北方地區;冬半年,北方地區氣溫低,果、菜生產量小,海南島因緯度低,氣溫高,果、菜生產條件好,此時上市,市場廣闊,競爭力強,利潤高。6分

  3有利:全年光照、熱量、水分條件優勢,有利於縮短育種週期;長期的建設和發展,基礎較好。不利:易受颱風影響;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面臨土地資源減少的困難。8分

  4做好排水防風設施,不浪費耕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確保基地用地,進一步完善南北交通。4分

  高三地理上學期期末試卷參考

  第Ⅰ卷選擇題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題意的。

  章丘鐵鍋製造需要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1000℃左右的高溫錘鍊,經歷36000次捶打,直到鍋如明鏡。一道清水炒雞蛋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絲毫不粘。2018年2月,隨著一檔美食節目的播出,章丘鐵鍋受到關注,出現“一鍋難求”現象,現在的訂單一年也幹不完。據此回答1~2題。

  1.章丘鐵鍋出現“一鍋難求”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質量優良 B.價格低廉 C.宣傳作用 D.實用性

  2.面對章丘鐵鍋“一鍋難求”局面最合理的做法

  A.研發機械代替手工,提高生產效率 B.培養工藝傳承人,提高產品產量

  C.實行手工和機械合作,提高產量 D.擴大生產規劃,鼓勵手工作坊改行

  2018年1月網文“中國人口形勢雪崩”成為網上熱搜,2017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國家衛計委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初最低預測少整整200萬,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部分專家甚至推測2100年,中國人口消失一半。下圖為2014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圖中有兩處明顯人口年齡結構高峰,推測歷史上中國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

  A. 1950——1960年 B. 1960——1970年

  C. 1970——1980年 D. 1980——1990年

  4.“中國人口形勢雪崩”,主要指

  A. 出生人口數量太少 B. 全面兩孩政策失效

  C. 整體人口極度老化 D. 整體人口的急劇萎縮

  慕尼黑郊區農業被認為是創意農業的經典,其主要內容為文化休閒、環境保護和生態農業,被稱為“綠腰帶”。綠腰帶專案實施的目的是保持農業用地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種植與當地生態環境相符的農作物,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和適宜的休閒場所。據此完成5~6題。

  5.發展綠腰帶專案的前提是當地擁有

  A.高度發達的交通網 B.都市居民的消費需求

  C.充足的剩餘勞動力 D.掌握現代科技的農民

  6.與一般郊區農業相比,綠腰帶農產品的突出優勢在於

  A.種類多 B.形式新穎 C.新鮮度高 D.品質佳

  “綠色出行”理念已為我國許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圖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變化圖”。讀下圖回答7~8題。

  7.新理念對市民出行方式產生明顯影響的年份開始於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8.市民出行方式變化對該城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B.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C.改變城市服務功能 D.擴大城市地域範圍

  《人民日報》2017年3月3日報道,湖北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取得良好效益。下圖為“蘄春縣清水河村秸稈不同利用方式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

  9.下列省區中,最適宜推廣該秸稈利用方式的有

  ①藏 ②蒙 ③湘 ④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推廣新型秸稈利用方式的意義主要有

  ①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②解決農業汙染問題

  ③提高農田土壤肥力 ④增加農村就業崗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圖表示喜馬拉雅山脈某區域不同的海拔四個站點的最冷、最熱月平均氣溫。讀圖,回答下題。

  11.該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積雪終年不化

  B.氣溫年較差隨海拔升高遞增

  C.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

  D.地處板塊的生長邊界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60分

  本捲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46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

  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水衝瑪瑙大多呈卵石狀,磨圓度高,原巖以噴出巖為主,集中分佈於河床與沙灘中。貝齊布卡河口是水衝瑪瑙的知名產地如下圖,當地水衝瑪瑙原石採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某地理考察隊為了探究水衝瑪瑙的形成過程,按照圖示路線從馬哈贊加徒步經甲城到達圖阿馬西納。在考察途中,考察隊發現途徑甲城前後所見植被景觀差異明顯。

  1說明貝齊布卡河口水衝瑪瑙的形成過程。6分

  2分析貝齊布卡河口水衝瑪瑙原石採集有明顯季節性的原因。6分

  3指出考察隊從甲地到圖阿馬西納所見典型植被型別,並分析其成因。8分

  3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吉林西部氣候乾旱,蒸發量大,多季節性河流,但卻呈現出了湖泡星羅湖泊眾多、河流蜿蜒的水鄉景色。這裡曾經非常低窪,包括鬆遼分水嶺在內都是古鬆遼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積。受過度開墾等因素影響,溼地面積不斷萎縮。近年來吉林省實施西部河湖連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洪水資源及灌溉迴歸水量,對區域內溼地、湖、泡、水庫進行補水。

  1分析吉林西部湖泡星羅的原因。4分

  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徵。10分

  3從水資源方面說明吉林西部地區發展種植業的不利條件。6分

  4說明實施河湖連通供水工程對該地自然地理環境有利的影響。6分

  二選考題

  43.【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我國某地的“佛手山藥”有三百多年的種植歷史,2009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佛手山藥”形如手掌,品質優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過去,因深藏於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規則、皮薄、貯存期短,長距離運輸容易損壞或變質,“佛手山藥”鮮為人知。近年來,當地政府依託“佛手山藥”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領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1簡述依託“佛手山藥”發展鄉村旅遊帶來的效益。6分

  2設計兩項依託“佛手山藥”開展的旅遊專案。4分

  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素有“華北之腎”之稱的白洋澱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價值。白洋澱分佈廣泛的蘆葦,曾是當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撐。但前些年由於其經濟價值減弱,居民管護蘆葦的積極性下降,大量蘆葦棄收,出現了蘆葦倒伏水中的現象。雄安新區設立後,管委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復好、保護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視白洋澱的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行蘆葦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大大提高了當地居民管護、收割蘆葦的積極性。

  1指出蘆葦對白洋澱生態功能的作用。6分

  2說明當地居民積極管護、收割蘆葦對白洋澱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4分

  高三文科綜合答案

  地理答案:

  1-11 CBBDB DDBDC C

  36.1瑪瑙原巖經火山噴發到達地表2分;經流水沖刷磨圓,並搬運至河口2分;因河口處地勢低平,流速減緩沉積而成2分。

  2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有明顯乾溼季2分。溼季豐水期河流水位高,採集瑪瑙原石難度大2分;乾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沙 灘裸露面積大,利於瑪瑙原石採集2分。

  3植被型別:以熱帶雨林為主2分。成因:地處低緯,熱量豐富;南北走向的山脈,阻擋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溼;在高溫多雨的條件下形成雨林景觀。 三點得6分

  37.1地殼抬升使古鬆遼大湖湖水外洩,在低窪處形成眾多湖泊2分;地下凍土發育,表層土質黏重,透水性差,地表水難以下滲,使湖泊得以儲存。2分2流量較大,流量季節變化大,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結冰期長,有凌汛現象,流速緩慢。五點得10分3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水資源短缺2分;湖泊水鹽分含量高,難以利用2分;大部分河流為季節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較少2分。4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積擴大2分;增加溼地面積,減輕土壤沙化和鹽鹼化2分;湖區周邊地區蒸發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氣候;生物多樣性增加2分。

  43. 1效益:提高“佛手山藥”種植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2分;延長產業鏈,引領“佛手山藥”由傳統種植向農產品加工、旅遊觀光體驗升級,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崗位2分;提高“佛手山藥”的品牌價值,擴大其知名度2分。

  2觀光專案,如設立“佛手山藥”展室陳列館等;體驗專案,如佛手山藥採挖等;購物專案,如建設“佛手山藥”農副產品一條街等。

  44. 1吸收水體和淤泥中的營養物質,減緩水體富營養化程序2分;吸收汙染物重金屬等,起到淨化水體、穩定水體自淨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環境質量2分;為鳥類等多種動物提供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2分。

  2管護好蘆葦,可維持蘆葦對白洋澱水體的淨化功能,利於改良水質,提高白洋澱生態環境質量2分;收割蘆葦,能減少蘆葦倒伏、腐爛的數量2分。

  高三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在東非大裂谷的邊緣,肯亞和坦尚尼亞兩國的交界處,有兩座神祕的鹽湖,它們緊挨著火山,湖水中含有特殊的火山熔岩成分富含鈉、鉀元素,使得湖面呈現出斑斕的色彩。鹽湖周邊高度鹽鹼化的土壤以及湖面上揮發的有毒氣體,使得這裡的環境並不適合大多數生物存活,卻成為小火烈鳥的“天堂”。下圖為納特龍湖和馬加迪湖位置示意圖。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 馬加迪湖形成於

  A. 火山口集水 B. 河流改道

  C. 滑坡阻斷河流 D. 地殼斷陷集水

  2. 馬加迪湖水源主要是鹽水溫泉溫度高達86℃,該湖高鹽度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碳酸鹽火山灰隨東南信風落入湖中

  B. 匯入淡水較少

  C. 蒸發量較小

  D. 湖泊沒有出口

  3. 小火烈鳥每年乾季遷徙到此覓食繁殖的主要原因是

  A. 乾季天敵少利於繁殖 B. 嗜鹽微生物、滷蟲生長繁殖快,餌料豐富

  C. 氣候乾燥,不利於疾病傳播 D. 入湖河流多,餌料豐富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題詳解】

  東非大裂谷是地殼斷裂下陷而成。據題中“在東非大裂谷的邊緣”可知,該湖泊是斷裂下陷湖。D對,其餘選項可排除。

  【2題詳解】

  從圖中的緯度可看出該地在1°S附近,緯度低,氣溫高,蒸發強,故該湖高鹽度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C,C符合題意。通過該地的緯度可知該地受東南信風的影響,匯入淡水較少,由於湖泊沒有出口地表或地下,因此水分流失僅能通過蒸發產生。其餘選項都是可能的,可排除。故選C。

  【3題詳解】

  小火烈鳥每年乾季遷徙到此覓食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嗜鹽微生物、滷蟲生長繁殖快,餌料豐富,B正確;乾季天敵依舊多,A錯;氣候乾燥,不利於疾病傳播,但這並不是在該處覓食的主要原因;入湖河流少,D錯。故選B。

  下圖為我國某地形區內甲、乙兩監測點地溫包絡線分佈圖地溫包絡線由各深度的最冷月平均溫度線與最熱月平均溫度線組成,形狀猶如向上的“喇叭”,地溫季節變化波動為零的深度被稱為地溫年變化深度記作 ZAA。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4. 推測該地形區最可能為

  A. 青藏高原 B. 黃土高原 C. 三江平原 D. 江南丘陵

  5. 研究表明 ZAA 與多種因素有關,甲、乙兩觀測點 ZAA 相差較大,其影響因素中最弱的是

  A. 土層含水率 B. 植被覆蓋率 C. 土層質地 D. 地形地勢

  【答案】4. A 5. D

  【解析】

  【4題詳解】

  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地溫影響氣溫,通過甲乙兩觀測點近地表的地溫可以推測當地氣溫較低,“喇叭”右側夏季地溫曲線0℃以下的地層應是常年凍土層,所以該地形區地下存在常年凍土,而且埋藏深度較淺,應該位於寒帶或高海拔地區。華北平原地處暖溫帶,四川盆地地處亞熱帶,兩地都不能形成凍土;東北平原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多形成季節性凍土。故只能選A青藏高原。

  【5題詳解】

  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地層深處的熱量從地表向下傳遞,地表溫度年內波動越大,ZAA深度越大,所以ZAA與地層的熱擴散力有關,土層質地決定了熱傳導能力,與問題現象有關;通過上題可知植被覆蓋率及土層含水率都會影響地層的熱擴散能力,地形型別及海拔的高低對熱量的垂直傳導基本無影響,而且甲乙兩個監測點處於同一地形區地形差別不大。因此本題D選項正確。

  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變化而控制開花的現象稱為光周期現象。大多數一年生植物的開花決定於每日日照時間的長短。各種植物都有它特定的臨界日長,植物每天日照時間長於它的臨界日長就開花,這類是長日照植物。反之,植物每天日照時間短於它的臨界日長就開花,長於它的臨界日長就不開花,就是短日照植物。下圖為A、B兩類不同日照型別作物在我國隨緯度變化的始花期時間分佈圖。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6. 有關A、B兩類日照型別的作物分析,正確的是

  ①A屬於長日照植物 ②B屬於長日照植物 ③A屬於短日照植物 ④B屬於短日照植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美國園藝學家迦納與阿拉德,將在美國南部正常開花的菸草移至美國北部栽培時,夏季只長葉不開花,但在秋冬移入溫室則可開花結實。關於此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 菸草屬於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種因冬季溫室溫度適宜,晝長變短而正常開

  B. 菸草屬於長日照植物,向北引種因冬季溫室溫度適宜晝長,變短而正常開

  C. 菸草屬於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種因臨界日照時間變短,夏季無法開花

  D. 菸草屬於長日照植物,向北引種因臨界日照時間變長,夏季無法開花

  8. 由於自然選擇和人工培育,短日照植物大豆花期在6~7月,果期在7~9月從中國的東北到海南都有當地育成的品種,它們各自具有適應本地區日照長度的光周期特性。若將東北的大豆在北京種植,它將

  A. 提早開花結實,產量降低 B. 提前開花結實,產量提高

  C. 開花推遲或不開花.產量提高 D. 開花推遲或不開花,產量降低

  【答案】6. C 7. A 8. A

  【解析】

  【6題詳解】

  植物每天日照時間長於它的臨界日長就開花,這類是長日照植物。植物每天日照時間短於它的臨界日長就開花,屬於短日照植物。圖中,A類作物花期在10月份前後,此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動,北半球晝短夜長,且晝漸短。隨緯度的升高晝變短,曲線形態表示A類作物的花期在此期間隨緯度升高而提前,說明A類作物屬於短日照作物,①對,②錯。B類作物花期在4月份前後,此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動,北半球晝長夜短,且晝漸長。隨緯度升高晝變長,B類作物的曲線表示花期隨緯度升高而提前,說明B類作物屬於長日照作物,③對,④錯。C對,A、B、D錯。故選C。

  【7題詳解】

  夏季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日照時間越長。菸草屬於短日照植物,日照長於它的臨界日長就不開花,所以夏季只長葉不開花。在秋冬北半球晝短夜長,日照時間短,移入溫室後溫度適宜,晝長變短而正常開花結實,A對。B、C、D錯。故選A。

  【8題詳解】

  大豆屬於短日照植物,東北的大豆在北京種植,因緯度降低,夏季晝長短,花期時晝長短於大豆的臨界日,提前獲得短日照條件,而使開花期變早,C、D錯。由於開花過早,生育期縮短,植株還很小,所以結實少,產量降低。A對,B錯。故選A。

  【點睛】植物每天日照時間長於它的臨界日長就開花,這類是長日照植物。植物每天日照時間短於它的臨界日長就開花,屬於短日照植物。菸草屬於短日照植物,日照長於它的臨界日長就不開花,所以夏季只長葉不開花。

  侵蝕基準面是影響某一河段或全河發育的頂託基面,通常分為總侵蝕基準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蝕基準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衝淤和形態上的變化。夷平面是地殼在長期穩定的條件下,外力作用於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發育過程愛侵蝕基準面的控制。夷平面被抬升以後即成為殘留在山坡或山頂上的古夷平面。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9. 若侵蝕基準面下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河流的侵蝕作用減弱 B. 河流的堆積作用加強

  C. 河流的長度將會加長 D. 河流的寬度將會變

  10. 在山區,多級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

  A. 地殼長期穩定 B. 地殼持續性抬升

  C. 地殼間歇性抬升 D. 侵蝕基準面持續上升

  11. 在巖性差異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當地岩溶基準面的控制下,岩溶發育速度與深度的關係是

  A. 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強 B. 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弱

  C. 與深度無關 D. 在不同地區關係不同

  【答案】9. C 10. C 11. B

  【解析】

  【9題詳解】

  讀圖,若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與侵蝕基準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蝕作用增強,A、B錯誤。河流到基準面的距離增大,河流的長度將會加長,C正確。河流侵蝕加強,側蝕也會加強,河流的寬度將會變寬,D錯誤。

  【10題詳解】

  夷平面被抬升以後即成為殘留在山坡或山頂上的古夷平面。在山區,多級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殼間歇性抬升,C對。地殼長期穩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級,A錯。地殼持續性抬升、侵蝕基準面持續上升,不能形成多級近似平坦地面,B、D錯。

  【11題詳解】

  在巖性差異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當地岩溶基準面的控制下,岩溶發育速度與深度的關係是隨深度的增加,與基準面的高差減小,侵蝕減弱,B對。A、C、D錯。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個部分,共160分。第36題—第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題—第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135分

  1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徵,而且是一條實際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線。歷代長城的佈設都是以自然地理環境為基礎,走向與我國半溼潤、半乾旱氣陵分界線基本一致。長城古代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分界線,該線以西以北為遊牧民族聚居地,他們善騎射,耕作水平極低,衣食受自然災害影響極大。

  1簡析長城以西以北的古代遊牧民族善騎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

  2長城在東段主要以磚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築成,分析原因。

  3長城沿線是生態環境脆弱地帶,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長城以北以西,以內蒙古高原為主,地形較為平坦開闊,人口密度小,居民以遊牧業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積遼闊,不適合發展種植業,且農業受乾旱、風沙、寒潮等自然災害影響大。

  2地形:東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磚石依山勢而建才穩固;西段以高原為主,地勢較平,可以就地建設。氣候:東段降水量較大,須使用磚石減少雨水侵蝕;西段降水量較小,可使用夯土。建築材料的獲取:東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採石;西段黃土堆積層厚,可就地取土。

  3長城沿線地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半溼潤區與乾旱,高原山地與丘陵、平原的過渡區,降水量較少且時空變率大;植被較少;水蝕、風蝕交錯。

  【解析】

  【分析】

  此題以長城為切入點,考查了我國東西自然環境的差異,受夏季風影響,我國降水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由此導致長城東西段構築方法的差異及自然帶規律性的更替。歷史上長城雖然是軍事建築物,但其地理界線意義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由於長城兩側降水差異,地形的差異,導致自然植被不同,進而形成長城以北的畜牧業和長城以南的種植業,而從事相應活動形成了以北的遊牧民族和以南的農耕民族。

  【詳解】1本題主要考查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長城以北以西,以內蒙古高原為主,地勢較為平坦開闊,由於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積遼闊,且受乾旱、風沙、寒潮等自然災害影響大,不適合發展種植業,但適宜發展畜牧業。而由於緯度較高,冬季較為寒冷,為了避寒且為了逐水而居,故發展的是遊牧業,環境使得他們善騎射。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由一定的難度。長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據險制塞”來形容。其建築材料的不同可從地形、氣候、建築材料的獲取方面來分析。地形:東段山地多,地勢起伏大,使用磚石依山勢而建才穩固;西段以高原為主,地勢較平,可以就地建設。氣候:我國降水量是東多西少,東段降水量較大,須使用磚石減少雨水侵蝕;西段降水量較小,可使用夯土。建築材料的獲取:東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採石,節省建築材料,省工省力;西段黃土堆積層厚,可就地取土。

  3本題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是指生態環境一旦破壞難以恢復。長城沿線地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半溼潤區與乾旱,高原山地與丘陵、平原的過渡區,降水量較少且時空變率大;植被較少;水蝕、風蝕交錯,侵蝕作用強。

  13.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遼河地處我國東北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其幹流水量主要來自東側支流,泥沙則主要來自西側支流,有“東水西沙”之說。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集中,水資源量遠小於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為此國家規劃實施“引鬆濟遼”調水工程。

  1分別說明遼河流域 “東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 目前遼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現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的現象,分析其原因。

  3簡述“引鬆濟遼”調水工程實施對遼河流域水迴圈及水文特徵的影響。

  【答案】1“東水”:幹流東側離海洋近,暖溼氣流受山地抬升,年降水量較大,河流補給水量大。 “西沙”:幹流西側支流上游地勢起伏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流經沙地,植被覆蓋率較低。

  2泥沙淤積,河床抬高;生產生活用水量大,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低於河流水位。

  3對水迴圈的影響:地表徑流增加;下滲加強;地下徑流增加。對水文特徵的影響:河流含沙量減小。

  【解析】

  【分析】

  本題旨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徵,考查人類活動對水迴圈的影響

  【詳解】1遼寧為丘陵地形,處在溫帶季風區,降水來自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帶來的水汽,所以,東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沙”從沙源、地勢起伏大和多暴雨沖刷三方面分析。由圖可知遼河干流西側支流上游發源於內蒙古高原,地勢起伏較大;圖中顯示多流經沙地,植被覆蓋率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導致河流含沙量大,泥沙多。

  2河流水位抬高,地下水位降低後,地下水不能再補給河水。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分析河流水位抬高,地下水位降低的原因。

  3本題旨在考查人類活動對水迴圈和水文特徵影響。“引鬆濟遼”工程會影響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方面;對水文特徵影響主要從河流的含沙量等萬面分析。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黨蔘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和涼爽的氣候,耐寒,喜潮蔭,忌高溫、強光。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鬆且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種植。

  主要生長於我國北方海拔l500—3100米的山地林下、林邊及灌叢中。黨蔘是我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藥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增強免疫力等作用。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地,是我國黨蔘藥材的重要生產基地。目前,白山市中藥材產業圍繞參業發展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為了全市農業大發展的支柱產業,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下圖為白山市地理位置示意圖。

  1結合材料,簡述自山市成為我國重要黨蔘基地的優越自然條件。

  2專家預測,黨蔘種植業作為白山市農業支柱產業前景良好,請從社會經濟方面說明理由。

  3結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你對該地農業發展有何建議?

  【答案】1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地,氣候溫和涼爽;地處溼潤地帶,降水充足,蒸發量較小;森林覆蓋率高,遮光性強,光照適宜,環境陰涼;坡地天然林多,適宜排水;山坡地帶土壤腐殖質含量高 2黨蔘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政策支援;國內外市場廣闊;總產量大,農民收入高 3種植時避開陡坡,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森林資源,禁止砍伐森林發展黨蔘種植;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區域農業區位的分析、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

  1本題主要考查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結合黨蔘的生長習性和區域的地理特徵從地形、氣候、河流、土壤等方面進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黨蔘喜溫和涼爽的氣候,耐寒,喜潮蔭,忌高溫、強光。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鬆且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種植。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地,氣候溫和涼爽;地處溼潤地帶,降水充足,蒸發量較小;森林覆蓋率高,遮光性強,光照適宜,環境陰涼;坡地天然林多,適宜排水;山坡地帶土壤腐殖質含量高,適合黨蔘生長。

  2黨蔘種植業成為白山市農業大發展支柱產業的原因可從種植歷史、政府行為、銷售市場和種植面積等方面進行分析。

  3該理念強調區域農業的發展,要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結合,實現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農業過程中要避免容易產生的生態問題。例如,在發展種植業時,要避開陡坡,防止水土流失;對區域的森林資源要進行保護,禁止以破壞森林為代價黨蔘種植;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二選考題:共25分

  地理選考題:請考生在第43、44兩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目計分。作答時,請務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題號後的方框塗黑。

  15.【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見下圖跨越500N,年均氣溫-5.3℃,極端最低氣溫-58℃,全年封凍期210天以上。2018年12月21日,根河被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正式授予“中國冷極”稱號。2018年12月25日,第六屆中國根河冷極節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根河市開幕,中外遊客挑戰逾-40℃的“中國冷極”之寒冷。

  分析根河成為中國冷極的原因,並設計“中國冷極節”開展的旅遊專案。

  【答案】原因:緯度高;位於內蒙古高原,海拔較高;位於冬季風的迎風坡,受冷空氣影響大。

  旅遊專案:參觀冰雪建築,體驗滑雪、雪地摩托、雪橇等冰雪活動,參觀林海雪原等冰雪自然景觀,品冷極美食,體驗少數民族風情等。

  【解析】

  【詳解】根據材料,根河市緯度約50°N,緯度高。位於內蒙古高原,海拔較高,年均氣溫-5.3℃,極端最低氣溫-58℃,全年封凍期210天以上。位於冬季風的迎風坡,受冷空氣影響大。所以成為中國冷極。

  “中國冷極節”開展的旅遊專案主要是利用冰雪資源進行,中外遊客挑戰逾-40℃的“中國冷極”之寒冷,專案包括參觀冰雪建築,體驗滑雪、雪地摩托、雪橇等冰雪活動,參觀林海雪原等冰雪自然景觀,品冷極美食,體驗少數民族風情等。

  【點睛】從緯度、地形、冬季風等因素分析氣溫低的原因。“中國冷極節”開展的旅遊專案主要是利用冰雪資源進行,以參觀、體驗活動為主。

  16.【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位於青海省的塔拉灘左圖是高寒乾旱沙質草原地區,該地區有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發電基地。光伏產業的發展改變了地面熱力平衡和地表覆蓋狀況,促進了塔拉灘地區的生態改善,植被不斷恢復,沙丘移動距離和移動速度呈明顯減緩態勢。但植被恢復對光伏發電效率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園區引入牧羊業右圖,形成了良性迴圈,

  分析光伏產業對塔拉灘植被恢復的積極作用,說明引入牧羊業對光伏產業園區的有利影響。

  【答案】積極作用:太陽能電池板阻擋氣流運動,減弱風沙;太陽能電池板遮擋光照,減弱蒸發,提高土壤溼度,促進植被恢復;光伏產業為當地提供能源,減少樵採,利於植被保護。

  有利影響:羊群啃食園區生長過盛的草地,降低雜草對電池板的遮擋,提高發電效率;園區光伏發電和牧羊並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雜草,降低人工維護成本,降低火災風險等。

  【解析】

  【詳解】光伏產業的發展改變了地面熱力平衡和地表覆蓋狀況,促進了塔拉灘地區的生態改善,植被不斷恢復,沙丘移動距離和移動速度呈明顯減緩態勢。積極作用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阻擋氣流運動,減弱風沙。太陽能電池板遮擋光照,減弱蒸發,提高土壤溼度,促進植被恢復。光伏產業為當地提供能源,減少樵採,利於植被保護。

  植被恢復遮擋陽光,對光伏發電效率產生了不利影響。引入牧羊業對光伏產業園區的有利影響是羊群啃食園區生長過盛的草地,降低雜草對電池板的遮擋,提高發電效率。園區光伏發電和牧羊並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雜草,降低人工維護成本,降低火災風險等。

       地理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2018年11月1日,我國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該衛星將始終位於赤道某地的上空,相對於地球表面靜止。讀圖回答1、2題。

  1.關於該衛星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在太空中靜止不動

  B.不受太陽活動威脅

  C.容易產生流星現象

  D.屬地月系的一部分

  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直接應用於

  A.判定植物生長狀況

  B.監測地下油氣資源

  C.測量山峰海拔高度

  D.跟蹤颱風中心位置

  科學家近期在南京發現最古老的化石花標本,這一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那時盤古大陸上分佈著鬱鬱蔥蔥的綠洲,恐龍稱霸陸地。讀圖回答3、4題。

  3.存在化石花標本的岩層最可能是

  A.古生代石灰岩層

  B.古生代大理岩層

  C.中生代粉砂岩層

  D.中生代石英岩層

  4.從地質作用的形成看,與化石花最相似的是

  A.石油 B.花崗岩

  C.硫磺 D.鐵礦石

  讀世界某區域略圖,回答5、6題。

  5.加瓦爾城市興起的主導區位條件是

  A.臨海位置優越 B.便利的交通線

  C.石油資源豐富 D.政治經濟中心

  6.鐵路和輸油管道的開通,最先影響加瓦爾的是

  A.城市等級 B.服務範圍

  C.產業結構 D.行政範圍

  京東通過植物工廠和水耕法栽培技術,涉足菠菜、香菜、生菜等葉菜類蔬菜生產,所產蔬菜無需清洗即可放心食用,並通過物流網、電商平臺、零售門店等開展銷售。據此回答7、8題。

  7.影響京東植物工廠選址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蔬菜種類 B.葉菜產量

  C.資訊網路 D.市場需求

  8.有關京東植物工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採用無土栽培技術 B.可以全天候高效生產

  C.水耕栽培各種蔬菜 D.蔬菜的生長環境安全

  讀某區域土地利用變化示意圖,回答9、10題。

  9.圖中面積變化最大的功能區是

  A.文教區 B.城建用地

  C.住宅區 D.綠化隔離帶

  10.該區域土地利用變化使

  A.城市郊區化改善了環境 B.城市熱島效應增強

  C.衛星城分擔了城市職能 D.城市溼地功能增強

  讀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農業區分佈示意圖,回答11、12題。

  11.圖示地區優勢可再生能源是

  A.太陽能

  B.可燃冰

  C.風能

  D.石油

  12.日德蘭半島南北農業區差異明顯,其主導因素是

  A. 氣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近些年來,網路零售業快速發展,對實體零售業造成了較大影響。下圖中r為實體零售企業的門檻距離,R為其最大銷售距離。據此回答13、14題。

  13.在網路零售業的衝擊下,最可能產生的變化是

  A.r變大,R變大 B.r變大,R 變小

  C.r變小,R變大 D.r變小,R 變小

  14.網路零售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

  A.商業網點密度的增加 B.日益頻繁的人口遷移

  C.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大 D.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

  讀某山地南北坡氣候資料圖,圖中實線表示氣溫,虛線表示降水,讀圖回答15、16題。

  15.該山地北坡的基帶最可能是

  A.落葉針葉林帶

  B.常綠闊葉林帶

  C.亞熱帶草原帶

  D.落葉闊葉林帶

  16.有關該山脈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南半球中低緯度

  B.不存在永久積雪冰川

  C.植被都具有耐旱特徵

  D.北坡為陰坡和背風坡

  國家級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讀國家級新區分佈圖和某地氣候資料圖,回答17、18題。

  17.屬於中部地區的國家級新區有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18.下列四個新區與圖2氣候資料相符的是

  A.蘭州新區 B.福州新區

  C.雄安新區 D.滇中新區

  讀我國萊州灣南岸示意圖,圖中虛線為距今5000年前的部分海岸線,回答19、20題。

  19.該區自南向北地貌特徵的變化體現了

  A.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B.乾溼度地帶分異規律

  C.垂直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

  20.距今5000年左右,該區域處於

  A.冰期 B.大間冰期

  C.溫暖期 D.溫室效應期

  讀“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與世界城鎮化水平比較示意圖”,回答21、22題。

  21.圖示時期內,表述正確的是

  A.1980年,世界城鎮化水平約為40% B.201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首超世界

  C.我國城鎮化增長速度略慢於世界 D.世界鄉村人口的數量和比重在增加

  22.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明顯比城鎮突出,主要原因不包括

  A.城鄉經濟不平衡 B.農村經濟的發展

  C.農村養老負擔加重 D.人口遷移的年齡結構

  讀某地近地面風向示意圖,圖中甲為海洋,乙為陸地,該風為熱力環流的一部分,回答第23題。

  23.圖示風向常出現在

  A.北半球白天

  B.南半球白天

  C.北半球夜晚

  D.南半球夜晚

  讀我國南方某區域圖,完成24、25題。

  24.圖中鐵路和高速公路在甲、乙兩處發生彎曲的因素分別是

  A.地形 城鎮

  B.河流 地形

  C.植被 人口

  D.礦產 城鎮

  25.下列最適宜在A城高速路口布局的是

  A.水泥廠

  B.中心商務區

  C.甜菜製糖廠

  D.服裝批發市場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0分

  2018年12月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從廣東湛江起航,奔赴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圖中虛線為其航行路線。同期中國“沈括”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祕。

  1①為 ▲ 海峽,溝通了北冰洋和 ▲ 洋。

  2分

  2馬裡亞納海溝處於板塊的 ▲ 邊界生長或

  消亡。護航編隊在途徑②海域時 ▲ 順流

  或逆流。洋流③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是 ▲ 。

  3分

  3④所在國農業生產佈局最主要的特徵是 ▲ ,

  該國為控制化肥、農藥汙染,適應環保要求,

  應運而生的是 ▲ 農業。2分

  4從氣候的角度,說出④地森林火災多發的季節

  及原因。3分

  27.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0分

  材料一 我國某區域圖。

  材料二 陝西蘋果生長於渭北黃土高原,夏季當地果農會利用自然生雜草覆蓋果樹間的土壤。所產蘋果具有“色澤豔麗、角質層厚、果肉香脆、酸甜適度、耐貯運”等品質特徵。

  1形成甲地形區溝壑縱橫地表特徵的外力作用是 ▲ ;黃河對下游地形區土壤的主要影響是 ▲ 。2分

  2乙省為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 ▲ 的輸出地,該地優勢能源的能量最終來源於 ▲ 。2分

  3青島和連雲港共同的交通區位優勢是 ▲ 、 ▲ 、 ▲ 。3分

  4說出陝西果農夏季在果園覆草的主要作用。3分

  28.【加試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南部,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右圖為智利及周邊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開採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國內能源缺乏,政府主張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目前中國在智利投建的第一座風電場專案順利竣工。

  1從大氣環流角度分析①、②兩地降水特徵的

  差異。6分

  2簡析智利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建設風電場的

  主要原因。3分

  3從整體性的角度,簡析東南信風減弱對①地附近海域的主要影響。3分

  4解釋智利銅礦豐富的原因,並闡述該國銅礦開採冶煉過程中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3分

  29.【加試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雲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為玉龍雪山下的一塊高原臺地,海拔2416米。

  材料二 圖1為我國西南某區域圖,圖2為麗江古城平面示意圖,

  材料三 貴陽的四季分配示意圖和昆明某連續兩日日出和日中時間北京時間變化表。

  1說出圖中西部地區的地形特徵及其對交通線路分佈的主要影響。4分

  2概括貴陽四季的時間分配特點,並從太陽高度的角度簡析其成因。4分

  3據圖4推斷,該日太陽直射點的範圍為 ▲ 。說出昆明未來兩個月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3分

  4簡析麗江古城的形成和發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條件。4分

  高三地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DCCAC 6-10BDCCB 11-15CABDD 16-20BBCDC 21-25ACDAD

  二、非選擇題

  26. 10分

  1白令 太平洋2分 2消亡 順流 降溫減溼3分

  3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處方2分

  4夏季1分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亞帶控制,氣溫高,降水少2分

  27.10分

  1流水侵蝕 沉積深厚肥沃的土壤2分

  2西電東送 太陽輻射能2分

  3臨近海港,海運交通便利;臨近鐵路,鐵路交通便利;有利於實現海陸聯運3分

  4有利於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防止水土流失3分

  28. 15分

  1①地位於20º-30ºS的大陸西部1分,全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1分,全年降水少1分;②地位於40º-60ºS大陸西部1分,全年處於盛行西風迎風坡1分,年降水量較多且各月均勻1分。

  2常規能源短缺,市場需求大;風能資源豐富;有利於保護環境;中國可以提供技術和資金的支援寫出其中3點,3分

  3上升流減弱;魚類的餌料較少,漁業減產;氣溫升高,降水增多3分

  4地處板塊邊界,岩漿活動頻繁,易形成有色金屬礦產1分。銅礦開採冶煉過程中,用水量大,造成水資源緊張,水力資源需求增加;廢水排放,造成水體汙染等2分

  29. 15分

  1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形起伏大2分;交通線路數量少,交通線路密度小2分

  2特點:四季分明1分 原因:貴陽地處亞熱帶地區1分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附近,貴陽太陽高度較大,氣溫較高;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附近,貴陽太陽高度較小,氣溫較低2分

  30~23.5°S之間1分正午太陽高度先變小,後變大2分

  4北部、西部山地阻擋冷空氣入侵,冬無嚴寒;海拔較高,夏無酷暑;位於麗江壩子中部,地形平坦開闊,利於城市建設;附近有玉龍雪山,冰雪融水為古城提供生產生活用水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