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教師們在教學工作結束之後對於自己的教學有什麼樣的反思與總結呢?從中,我們又可以獲取哪些經驗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一
一、樹立信心,消除恐懼
也許文科生早就聽到他們的師哥師姐們講過,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難的,很難得分;也許是文科生對學習偏重理科性質的地理感到確實困難,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有相當的恐懼心理特別是女生。鑑於此,我們就應該利用多種途徑,使他們樹立信心,消除恐懼,如多抓學生談心,拉近師生距離,從而“愛屋及烏”;多表揚,多鼓勵;多向學生宣傳“一個人如果記性好,理解能力比較強,勤奮一些都能把地理學好”等等這些都能讓學生樹立信心,從而消除恐懼。
二、加強政、史、地三科協調,以提高綜合成績為目標
在高三這一學年中,特別是第二學期,任教同一班級的三科教師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共同目標,有一個統一的計劃,不要各自為陣,要經常交流對班級的看法,我認為將全班學生分給三個任課老師,每位教師專門負責一部分人,平時與他們談心,這樣可以提高班級的文綜成績。其次,鑑於文綜考試的特點,在試題的設定方面,往往綜合性較強,因此三科教師要加強學科的探討,更能把握命題的趨向。
三、要重視地理學科知識的把握,有條不紊地安排複習
㈠紮實地理功底,構建以主幹知識為框架的知識體系
從20xx年全國高考文綜試卷地理試題來看,試題立足於考查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律,特別重視主幹知識的考查和系統地理考查。
1.要重視複習基礎知識,準確、全面、靈活掌握考點基礎知識往往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同最能體現素質傾向的,具有永恆的,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只有具備了某一方面的基礎知識,才可能從事這方面的思維活動;缺乏必要的知識,就談不上進行一定的判斷、推理、分析、綜合。因此,能力源於基礎。高考不可能脫離知識去考能力,考題是對知識點的“抽樣”,通過能力“組裝”去解決問題。不掌握知識,便談不上能力,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基礎知識,能力便成了空中樓閣,拋開基礎知識,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雖然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要具有較高的信度、交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宜的難度,但每年考試中總有一些基礎知識被作為命題的物件,如20xx年文綜全國卷的第3題考核“佛教的起源地”,第7——8兩題考核“工業區位”的選擇。
其次,據資料顯示,考生失分最多的往往不是那些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也不是跨學科的綜合題,反而是大家認為最簡單的記憶和理解層面上的試題。學生在考場上出現的問題,正好反映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說明我們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還有很多“死角”,個別知識複習還不到位,需要改進和加強。
首先要準確理解每一個基礎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學含義和限定條件;其次是對考試說明中規定的知識點,毫無遺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揀瘦”,也不能以個人喜好來決定知識的取捨,更不能為了盲目地趕進度而放棄對某些知識點的複習;再其次是對所學知識能靈活加以運用,能對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會運用基本知識去分析、認識一些具體問題。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二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絡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期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備課深入細緻。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 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各種遊戲、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應該明白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後進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後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而後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所以,一年來,我一直注重從以下幾方面抓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1、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首先,幫助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3、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他們,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總之,一期來,幹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行為習慣還不夠規範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發揚優點,改正不足,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成績。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三
高三地理教學集中體現了知識密度大、空間建構層次多、綜合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就高考的要求來講,教學一定要突出三個重視:
一.重視理論講解的透徹性與事實之間的聯絡。
高考密切注重原理與事實之間的聯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在理論上講解清楚,有所突破。地理原理的掌握,首先要在概念的內涵、拓展外延兩方面下功夫。如自然資源的定義用以理解內涵,其分類用於加深內涵的理解及拓展外延。國土資源、國土整治的概念內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機制以及防治的科學依據,黃淮海平原的鹽鹼地的形成原理等等都需認真研究,並在分析的過程中注重原理與事實之間的聯絡,分析到位,講解清楚,達到講少悟多、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重視教學方法的誘導性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
備課時列出教學流程,給學生的思考留下空間和時間。教學中用語要注重啟發和誘導性,通過在讀圖、析圖、比較過程中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的實踐能力。誘導性強,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而且還能有效地控制課堂,增強課堂學習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的民主性。
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合作的民主性。共同探討,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對高三學習與總複習有著獨特的意義。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習應突出三個重視:1注重高初中知識的整體聯絡;2注重讀、看、查、思、析能力的自我培養;3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學習。這樣的學習,才能使地理知識向縱深方向發展,不斷完善地理知識的建構。
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