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第二則心得
這篇《論語》講了我們學習要靈活變通,不能死記硬背,那樣會給我們增加負擔,知道的東西就是知道,不知道的東西就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論語心得體會《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當今時代是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現代化管理理念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而今天重點學習古聖先賢,研究傳統文化,是否有悖時輪。儘管我知道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明白“溫故而知新”的道理,但在我看《論語心得》序言時還是蹦出來這樣的疑問。通過老闆的精彩詮釋,我認同了“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的觀點,哲學不一定就是諱莫如深的,《論語》也不一定是高不可及的。
《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夫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誠然,經過兩千多年曆史淬鍊的經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溫,經典著作之所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為一代代人去閱讀賞鑑。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今天學習它,研究它,非但不是開倒車,更要以最新的觀念去理解它。
古人云:開卷有益。這些先哲聖賢有價值的生活經驗是我們現代人形成健全人格的良藥,有時這劑良藥是大瀉之藥,瀉掉身上一些不良的東西。有時候則是大補之藥,補上身體一些不可或缺的人格根本要素,提升精神文化層次和素養。要想使自己具有深厚文化內涵、想讓自己人格健全、想讓自己有所出息,就必須喝上這些大瀉藥和大補藥。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不憂不惑不懼的君子,才能擔當創新創優的重任。
這些藥劑式的經驗對於我們這些基層管理人員是極好的借鑑,能警示我們在人生之路上少走彎路,告誡我們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誠意、正心、修身”,尤其是在當前社會變革時期,人心易浮躁,尤其是我們青年人,在工作中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在金錢、榮譽、地位面前迷失自己,而只有守住自己,戰勝自己,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承擔起家庭、企業和社會的責任,才能真正享受到心靈的快樂。因此,我認為讀《論語》包括各式各樣的論語心得應主要關注其思想價值,汲取其思想的精髓,為我們所用。
當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呼喚複合型人才,我在基層工作摸爬滾打中,深深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真諦,除了要學習專業技能本身方面的知識外,還應當學習、補充專業知識以外的東西。“良弓之子,必先為萁;良冶之子,必先為裘”。其隱含的道理是相互關聯的知識和技術對其相鄰領域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做到既來自專業又走出專業,唯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全面,對問題的思考更關聯,對方法的借鑑更有啟發,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
學習《論語》,就是盪滌我們的思想浮塵,昇華我們的道德因子。董事長您說“做事先做人,這是最樸實而又最深邃的職業之道和人生之道”。一切從修身立德開始。確實,誠以為人,誠以立業,誠以威國。誠實守信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道德規範,也是社會行為導向和價值取向的重要體現。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近年來,公司在您的帶領下,堅持利用週六上午時間學習公司企業文化和四書五經等,氛圍是非常濃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加強學習是現在的首要的任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領會學習與思考的辯證法很重要,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幹,必須認真讀書並進行思考,兩者不可偏廢,即“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核心在一個“悟”字,自我修煉、自我思考、自我迴圈、自我完善過程求的就是一個“悟”。能“悟”,才能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會豁然開朗,對於新問題就會有辦法,而不是束手無策。當然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要使自己學習後的藍天更加遼闊,還要及時總結,總結是提高的基礎。天成建工的每個員工都要求養成經常思考問題和總結自己的好習慣,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維,形成自己有理有據的判斷,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請示彙報。隨時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悟記錄下來,雖然有時只是隻言片語,但卻是有感而發,是自己對某一觀點的總結。我在學習和工作當中,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定期對自己所感所悟進行梳理和提煉,包括關聯性的思考,才能使自己不斷溫故舊學、收穫新知識。總之,這次學習讓我體味人生要“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從容,要做到心靈的勇敢,要讓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顆心來,無愧於人、無愧於崗位,永遠保持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牢記使命,不負重託,奮力拼搏,演繹精彩。
篇二
這篇《論語》講了我們學習要靈活變通,不能死記硬背,那樣會給我們增加負擔,知道的東西就是知道,不知道的東西就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是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憊。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些同學只知道“死學”。不會變通,最後就會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而有一部分同學只是思考,而不讀書,學習起來就很吃力。腦子裡沒有一點知識,也就很疲勞的。
所以,我們不要學習這兩種人,把學與思結合在一起,就會使學習變輕鬆。
“攻乎異端,斯害也己。”講的是我們如果研究錯誤的知識,是有危害的。有的同學只是喜歡鑽研,而不分鑽研的對錯。只鑽研錯誤的知識,會讓你很糾結,分不清哪個是對哪個是錯,對以後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鑽研正確的知識,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鋪路。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講了孔子問仲由教導他的話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我們知道的問題要回答表明你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問題你要說不知道,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心裡不會,卻在表面上應付,這樣的人雖然用小聰明得到了別人的賞識,但是你內心卻並不理解它真正的含義,下次別人還問你這個問題,你還是作應付回答時,你便了成連基本知識都不知道的人。在平常生活中,我們要處處引以為戒,不要成為只會耍小聰明的人。
我們要把思與學結合在一起,還要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篇三
這篇《論語》講了我們學習要靈活變通,不能死記硬背,那樣會給我們增加負擔,知道的東西就是知道,不知道的東西就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是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是一味的空想,而不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憊。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些同學只知道“死學”。不會變通,最後就會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而有一部分同學只是思考,而不讀書,學習起來就很吃力。腦子裡沒有一點知識,也就很疲勞的。
所以,我們不要學習這兩種人,把學與思結合在一起,就會使學習變輕鬆。
“攻乎異端,斯害也己。”講的是我們如果研究錯誤的知識,是有危害的。有的同學只是喜歡鑽研,而不分鑽研的對錯。只鑽研錯誤的知識,會讓你很糾結,分不清哪個是對哪個是錯,對以後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要鑽研正確的知識,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鋪路。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講了孔子問仲由教導他的話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我們知道的問題要回答表明你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問題你要說不知道,如果別人問你問題,你心裡不會,卻在表面上應付,這樣的人雖然用小聰明得到了別人的賞識,但是你內心卻並不理解它真正的含義,下次別人還問你這個問題,你還是作應付回答時,你便了成連基本知識都不知道的人。在平常生活中,我們要處處引以為戒,不要成為只會耍小聰明的人。
我們要把思與學結合在一起,還要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