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本科留學生擇校的誤區有哪些

  申請德國本科留學的學生佔大多數,很多人都願意去往德國,感受那個嚴謹國度的風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德國本科留學生擇校誤區,一起來看看吧。

  德國本科留學生擇校誤區

  據德國留學專家介紹,近年來,隨著留學市場的不斷升溫,赴德留學的國際學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中,有30%的學生學習經濟和社會科學類的學科。27%左右選擇工程類學科,另外24%選擇自然科學類學科。雖然赴德留學的人數還是不少,但國內學生對德國留學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首先,赴德留學的學生往往會選擇名氣大的大學。不少人認為大學之間應該有知名大學和普通大學之分,而事實上德國大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體教學水平均保持在高階水平,這也一直是世界高等教育學習和研究的物件。

  其次,對應用技術大學存在誤解。很多學生誤認為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不屬於常規的高等教育。事實上,應用技術大學正是德國高等教育最突出的特點,應用技術大學學科內容的理論、實踐、科研和企業密切相聯,因此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畢業的學生一貫是世界企業都關注的人才。

  第三,對學制存在誤解。在1999年歐洲“博洛尼亞”教育程序之前,德國的高等教育採用本碩連讀制度。但自1999年以來,95%的德國大學已經改製為本科3年、碩士2年制。因此對於外國留學生不再因學制造成留學上的困難。

  第四,錯誤認為德國大學畢業難。實際上,德國的自由選課製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空間,但是需要學生具備獨立的學習能力和習慣。第五,以為德語學習時間長。很多學生聽說某些同學在德國學習德語的時間非常長,實際上,有英語基礎的學生在1年內可完全掌握同一語系的德語。而如果在德語基礎較弱的情況下前往德國學習德語,往往會由於國外課程設定鬆散和優越的生活環境而過多的耽誤時間。

  德國的“精英大學”活動,使大學的科研和國際化成為重要指標,在國際化標準中,優秀留學生的數量成為衡量大學的主要指標。因此,德國大學拓展招收優秀留學生,這為國內優秀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那麼對於赴德留學的中國學生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德國教育的優質資源呢?

  目前很多留學生在挑選留學國家和院校上往往具有很強的跟風和盲目性。從這一點上看,德國應該說是留學最保險的國家。因為其他一些熱點留學國家雖然大學眾多,但普遍存在教育水準良莠不齊的現象。而德國高等教育的優勢就是整體質量高,整體水平均衡,不存在院校間很大的質量差別,能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知識。其次是德國的學費低廉。長久以來,德國一直實行免學費制度,直到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但目前仍有50%的大學採用免學費制,雖然部分州開始收取一定的學費,而最高的收費為500歐元/學期,可以說是學習最省錢的國家了,這大大降低了留學生和留學家庭的學習成本。

  德國留學的優勢

  1、免交學費

  德國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不但學費全免,就連雜費德國稱之為註冊費也很少,通常每學期100歐元左右約合1000元人民幣。這對於經濟上不富裕、但又渴望出國鍍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很大的誘惑。雖然從2004年起不少德國大學開始徵收超學期學費,但主要是針對長期賴在校園裡不肯畢業的學生,而中國學生基本上可以在規定學制內完成學業,因此無需為此擔憂。

  2、延籤方便

  在德國,一旦通過大學語言考試並順利註冊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般說來,只要是大學還未畢業,個人都無需為簽證不能延期而擔心,並且可以在簽證有效期內隨時回國探親或是去第三國遊玩。而在美國,一般來說,只要回國就又要重新簽證,結果很多學生都不敢回家。

  3、發展前景好

  目前中德兩國關係正處於歷史最佳時間,政治、經貿、科教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自2003年起,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而德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並且2014年習近平主席訪德後,也進一步的增進了中德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德文化交流和經濟合作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4、留學要求偏低

  德國大學錄取程式中對語言的要求相對是比較低的,不像去美國或英國,要先考託福、GRE或雅思之類。德國是先憑你一定的德語學時一般在400至800學時證明就可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德國之後再過大學真正的語言關。德語主要難在入門和語法上,而後就是中國學生的長項。一般中國學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在一年內通過德國大學的語言考試。

  5、打工機會眾多

  在德國讀書期間原則上是允許打工的,但不允許一年四季都去打工。每個留學生每年最多有120個整天8小時為一整天的打工時間。相較其他發達國家,德國的打工機會要高許多,只要不怕辛苦,都能找到份短工。而且為了鍛鍊口語,還是應該多去打工,這樣對未來留德找工作是非常有益處的。

  6、生活優惠眾多

  在德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享受各種優惠和便利,這也是為什麼在德國有那麼多的人情願留在校園內,也不願走上社會的主要原因。這些優惠首先體現在“行”上。一般來說,學生每學期繳納的註冊費裡,包括了大學所在城市的所有公共交通費用如公交車、地鐵、區間火車等。在有些州,甚至包括往返附近城市的火車票。此外,大學生外出旅行還可以購買折扣票。

  其次是“住”。德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大學都提供學生宿舍,國家給以補貼,租金比較便宜,通常在每月200-300歐元之間,遠勝過自己找房子。但學生必須事先登記申請,而且由於德國的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通常學生宿舍都是供不應求,排隊等上一兩年也屬正常。除此之外,學生找房還可以求助於當地的教會組織。雖然該組織並沒有宿舍,但它會積極地為你張羅,尋找相對廉價的住房,幫助你渡過難關。

  第三是“食”。德國的大學都設有食堂,價廉物美,通常每頓飯在2歐元左右,而在快餐店裡一餐需5歐元,飯店裡更貴。當然,如能自食其力更好。一般在學生宿舍大樓裡均設有公共廚房,每天花上半小時,每月可以節約50-100歐元。但是,如果是合租房或是借住在德國人家裡,做飯就相對麻煩些,因為德國人不喜歡屋子裡有油煙。此外,有的學生公寓還可以給新生提供一個學期的“食宿包乾”,每月交納200-250歐元,除住宿外,還提供週一至週五的午餐。但因“僧多粥少”,必須早早聯絡,而且不是每個城市都有。

  第四是醫療保險。在德國,學生可以享受非常優惠的醫療保險。不論是在哪家醫療保險公司投保,保險費每月不超過50歐元,遠低於正常的保險費,並且保險領域涵蓋面廣,除了牙齒美容等極少數醫療專案,幾乎所有大病小病全在保險專案內,而且可直接劃卡,不需自己付錢。甚至連看病乘坐計程車都可以找保險公司報銷。儘管去年下半年德國醫療改革,要求病人每季度交納10歐元初診費和小部分藥品費,但相對於昂貴的醫療費用還是微不足道的。

  綜合以上各項,中國留學生在德留學期間的平均月生活費大約在600歐元左右,其中房租200歐元,醫療保險50歐元,交通50歐元主要指旅遊交通費,書籍文具40歐元,食品150歐元,以及其它開支如電話上網費、休閒、社交等。

  德國留學的劣勢

  1、學習時間長

  德國大學學制很有自身特點:學習時間不受限制,只要你修滿必需的學分,不論你是花五年的時間還是十年的時間,都可讓你畢業。這對一個學習不很自覺的人來說,客觀上很容易養成惰性。

  雖然中國人以聰穎勤奮聞名,但在德國學習卻很難偷得上巧,一般需要多花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順利完成學業並拿到學位。這同英美國家一兩年即可獲得一個學位相比,無疑要落後很多。不過,德國學制長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有一點是世界公認的:德國雖然沒有大牌大學,但它的大學文憑含金量卻是極其高的。

  2、必須要過語言

  德國大學錄取過程中對語言的要求也相對較低,僅僅滿足於一紙學時證明和麵試時簡單的幾個問句。當你手拿大學錄取通知書請注意: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同中國的完全是兩種意義。德國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更準確地應稱為有條件錄取,必須通過語言考試才能註冊畢竟國內學生從小學的是英語,極少有從小為留德就開始做準備學習德語都是臨近申請前突擊學習幾百學時。

  赴德後必須經過德國語言班的學習並通過語言等級考試DSH2。根據德國的有關規定,兩年之內無法通過大學語言考試,即被遣返回國。所以必須得埋頭苦學德語,務必在國內把德語基礎打紮實,最好在國內通過德語水平考試後再出國,這樣一方面可使自己在德國有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可迅速適應完全陌生的學習環境。

  3、申請獎學金難

  因為德國大學是免費教育,所以它本身不設立獎學金。獎學金通常由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德國本科留學生擇校誤區D或是德國各個政黨的基金會如阿登納基金會、埃伯特基金會、瑙曼基金會等提供。資助物件絕大多數為大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包括外國學生,但主要照顧歐洲和北美國家,中國學生除非學習成績出眾,一般很難申請到獎學金。而且獎學金金額要較英美國家少一些。此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基金會會向申請者提供整個學習期間的資助。

  4、教學體制差異大

  德國大學的教學體制與中國很不相同。最明顯體現在德國大學高度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教授一般不督促學生的課外學習,通常只是負責講好自己的課,並給學生列出一長串的參考書目,至於你上課有沒有聽懂或是學習上是不是有困難,只要你不主動去問,他也一概不去關心,至於你有沒有去讀參考書,他更是不管。而且德國的大學教授通常都有自己的輔導時間,規定時間之外,你很難找到他。這種放手的教學機制讓從小就被家長和老師計劃安排好了的中國學生很難適應。因為自主能力差,導致學習計劃一團糟,影響學習成績,同時也挫傷了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