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紀安全教育手抄報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民族的未來。法律為保護未成年人的成長保駕護航。做法制手抄報讓你更加了解法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法紀安全教育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法律格言

  1 只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亞當·斯密

  2 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於法律。——邊沁

  3 法律的保護比個人的保護更有力。

  4 法律有效力國民便昌盛。

  5 造法易,執行難。

  6 不確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難,極度的確定性反而有損確定性。

  7 法律的解釋具有法律的效力。

  8 法學家的共同意見具有習慣的力量。

  9 在用語中不存在模糊性時,不得允許探索用語的意圖。

  10 對制定法應當做嚴格解釋。

  法律基礎知識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刑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刑法是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也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廣義刑法是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所有法律規範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規範。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標誌著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的正式誕生。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全面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這是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

  2.刑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第3條至第5條規定了三項基本原則,即刑罰法定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1刑罰法定原則

  刑罰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受處罰”。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3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法制故事

  故事一

  16歲的小朱與15歲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學,平時就好自稱大,恃強凌弱;二人家庭經濟都較困難,很羨慕有錢的同學穿名牌。一天,一個低年級學生穿了一雙耐克鞋在路上一腳把一塊石頭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氣想教訓教訓這個小同學。小李一看一雙新的耐克鞋,就說把這雙鞋換過來穿穿算了,小同學不肯,二個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腳,小同學只好把鞋給了小朱。小同學的家長報了案,小朱與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經查,小朱和小李還數次向其他小同學強索人民幣,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強索17元,後因被害人要求返還7元,總共強索金額31元,學生家長反映十分強烈。公安機關根據《治安管理條例》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了處理。

  故事二

  劉雲是某醫學院的學生,從小父母悉心培養,學習美術、音樂、舞蹈,原本是個多才多藝的花季少女,令人羨慕的好學生。16歲認識了一個男青年,男青年說非常喜歡她,他輕易地就相信了,可那個青年是個小混混,小兄弟很多,帶著她玩、跳迪斯科、打架,父母反對,她搞假自殺逼父母讓步。在男朋友的教唆下,又跟小混混逃走,放棄學業,騙錢,用安眠藥使人睡覺然後中進行盜竊,而自己也遭到了多名混混的強姦,為了一段本不該發生的“戀情”淪為盜竊,付出了自由、前程、青春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