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荊南樂秀才書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文言文閱讀是語文高考中的一個重要考察專案,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與荊南樂秀才書》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與荊南樂秀才書》文言文閱讀原文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後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僕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於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僕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

  僕少從進士舉於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僕名字,而又以遊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僕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

  僕少孤貧,貪祿仕以養親,不暇就師窮經,以學聖人之遺業。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採,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

  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僕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①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於世,則莫若順時。天聖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後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於兩漢之士也。若僕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後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謂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輩:對樂秀才的尊稱。

  《與荊南樂秀才書》文言文閱讀題目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門而贄        贄:拿著禮物求見。

  B.而又辱之        辱:辜負。

  C.或過稱其文字      過稱:過分稱讚。

  D.不暇就師窮經      就:跟從。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又以遊從相愛之私    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  吾其還也

  D.其言不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託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對當時的應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

  B.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寫時文而遭譭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

  D.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瞭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此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4分

  《與荊南樂秀才書》文言文閱讀答案

  1. B

  解析:B而又辱之,辱:敬辭,屈尊給我書信。和《報任安書》中的“曩者辱賜書”中的“辱”詞義一致。

  2. A

  解析:A兩個以均是介詞表原因,翻譯為因為;B前一個是連詞表順承,後一個錶轉折,譯為“卻”;C前一個遠指代詞,譯為“那”,後一個是副詞,表商量的語氣,譯為“還是”;D前一個表被動,譯為“被”,後一個是所字結構,當助詞。

  3. C

  解析: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達對時局的不滿,並非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

  4.解析:斷句應結合上下文,緊緊抓住“曰”“雲”“言”等字,常用虛詞是標誌,常見如下:① 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 ② 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答案: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5. 1解析:注意判斷句的翻譯,“安”表反問

  答案: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裡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

  2解析:“者”,定語後置的標誌,“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斷句的標誌。

  答案: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並謀取名譽,是順應時俗的緣故。

  《與荊南樂秀才書》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我歐陽修頓首稟告樂秀才足下。當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來看望我。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寫的一冊書送給我,在此之前與我交談,就好像後進見前輩時拿著禮物求見的禮儀一樣。田秀才從西來,送給我信;這以後我的家奴從府回到縣裡,又等到得到了您送的信。我是有罪之人,眾人所共同鄙棄,但是您尊重我的禮節像這樣,我怎麼能擔當得起呢?擔當了您的禮節沒空回覆,您應該就斷絕交往的,但是您再次送信;再次送信但是我依然沒有回覆,更加應該斷絕交往,但是您又送給我信。為什麼您這樣殷勤呢!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裡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先生力學好問,急於為自己謀劃才這樣。但是承蒙先生索求我所寫的文字,這似乎有超越過往聽聞之嫌。

  我年輕時從考中進士到相關部門任職,為作詩寫賦而學習,以之備戰科舉考試,總共考了三次而得第。同讀書人相識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說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為跟我交往的人偏愛我的私心,有的人過分稱讚我的文字。所以使先生聽到我的虛名,而且想見識我所寫的文章,原因就是這樣吧。

  我從小孤苦貧窮,貪圖薪水官職來供養母親,沒有空閒跟從老師極力鑽研經籍,來全面學習聖人留傳的學業。而廣泛粗略地閱讀經書史籍,姑且隨世俗寫所謂的時文的原因,都是鑽研經書傳文,移此種說法相併到另一種說法,自己認為所寫的文章輕薄,不樸實,恐怕不被時人所取悅,沒有高超出眾像古人這樣自立一家之言的內容。但是相關部門過採,多次因為先生誇讚讀書人。等到中進士以來,從以前所寫文章的不足來適合有司的舉薦並且擔當長者的瞭解,這才大大改進了我所寫的文章,差不多可以在世上立足。但是我言語出格因而招致罪至,學業成但是身心受辱,為彼就能獲譽,為此就要受禍,這就是明顯的後效。

  那些時文雖然說浮巧,然而它們寫得成功,也不容易。我的本性不喜歡但勉強去寫文章,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並謀取名譽,是順應時俗的緣故。先輩樂秀才少年志盛,正想在世上取得榮譽,那麼不如順從時俗。天聖年間,皇上下詔書,申敕命令學者摒棄浮華,這以後文風有大改變。現在的讀書人所寫的文章,文雅適當有兩漢西漢東漢的文風了。先輩樂秀才去學習它,不過只是順應時俗取得榮譽而已,假若那些最好的文章,這是同兩漢時期讀書人的文章價值高度相等的。像我這樣的人,這以前所寫的文章已經不值得學,這以後所寫的文章太謹慎不能學,因此我猶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因為這個原因。

  在《易經》的《困》篇中有這樣的話:“有的話不誠實。”說那人正處於困厄時,他的話不被別人信服。現在我的處境可以說困厄了,怎麼值得被先生所取信呢?慚愧先生的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覆。懇請先生體察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