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歡慶教學反思

  《歡慶》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著“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一、教學背景

  《歡慶》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著“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這首詩展現了隆重、熱鬧的國慶場面,大部分詩句採用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國慶的熱鬧場面。篇幅短小,生字不多。但是低年級小學生對國慶節的來歷,意義並不瞭解,所以上課時候我通過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情景。我們班學生愛表演,好表現,樂於閱讀,所以在教學時主要採取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設想和主要的教學活動

  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朗讀課文。我在識字教學時主要採取隨文識字,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由文中的句子,到文中的詞語,最後到換環境識字,關注學生識字的過程和識字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漢字具有音形義三位一體的特點,根據構字特徵,有多種識字方法,用熟字加偏旁組合記字,用形聲字特點記字,用聯想的方法記字,將熟字加加、減減、換一部分記字……但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也是難點。作為教師不應只教給學生幾個字,而是讓學生掌握識字的規律,找到識字的方法。如本課的7個生字,其中5個很好記憶,但是“奏”和“曲”,學生的回答和我的預設大大的不同,“奏”我想的是減一減的方法,把以前學過的“湊”去掉兩點水就是“奏”。 “曲”字學生說得非常好,是我沒想到的。由此我想到了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相信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善於發現,大膽創新,就會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識字規律,真正具備駕御漢字能力,打好語言基礎。語文教學的關鍵是識字只有我們把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落實好,才能為學生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朗讀課文時我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以讀為主把朗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在初讀課文時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做到有層次、有目的性,針對詩歌的特色熟讀時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領讀,齊讀等,讓朗讀變得有滋有味,給每一個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去讀去感悟,感悟各族人民為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體會歡樂、喜慶的氣氛。並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在指導背誦時,引導學生注意歸納總結自己的背誦方法。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使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這節課學生們的朗讀是充分的,絕大多數學生投入到了詩歌當中,注重藉助圖片引領學生想象。在全課結束之前,設計了對祖國媽媽說句祝福的話環節,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上我還出示了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的照片的當時的講話錄音,唯一遺憾的是播放錄音時效果不太好,學生笑了,我有些急躁了,這說明我還缺少教育機智。通過讓學生欣賞了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再次感受全國人民歡祝祖國生日時的激動和喜悅,我還利用課件展現了詩歌中出現的自然景色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象。

  課堂上主要採用同桌互讀,同桌之間討論的形式進行,在朗讀時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他人和自己。

  三、不同常規的教學創新

  以往我在引導學生想象的時候都是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我朗讀課文,在這節課我設計了一個由我朗讀課文,學生欣賞畫面想象的環節。學生在我朗誦之後還送給我一片掌聲,我真的很激動。

  四、存在的不足

  上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上完後靜下心來反思,覺得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說識字教學環節,教學生字的時候學生掌握的不紮實,教學時沒有針對課文中的詞語搭配進行相應的練習等。

  範文2

  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創設實、美、情、趣的教學活動,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積極、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 ,獲得語文素養的提高。

  《歡慶》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著“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這首詩展現了隆重、熱鬧的國慶場面,大部分詩句採用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國慶的熱鬧場面。由於低年級小朋友對國慶的來歷,意義並不瞭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課前尋找有關國慶的資料,上課時,又通過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畫面,讓孩子們瞭解國慶的來歷和意義。本課的重點在於表現國慶的歡樂熱鬧氣氛,為了把學生帶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國各族人民歡度國慶的錄影,並通過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錄音朗讀,以點燃孩子們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習興趣。學習中,以讀為主。形式上,有自讀,同桌共讀,齊讀,展示讀;層次上,有初讀,理解讀,想象讀,感悟讀等等,讀出學生的不同感受。

  另外,在設計本課時,我始終沒有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我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民主、寬鬆的氛圍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藉助多媒體畫面讓學生了解“大海唱起歡樂的樂曲”並配上音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歡慶的氣氛。會唱的可以跟著唱一唱,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課堂中加入到歡慶的隊伍中。對“十三億孩子”的教學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需要教師的引導。我先讓學生確定這美好的日子是哪天,再從祖國媽媽的生日讓學生得出這個媽媽是誰,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當學生了解了我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後,我再總結“十三億孩子”是指生長在中國的每一個人,舉列學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老師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中國的十三億人口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

  學生對“十三億孩子”的瞭解才能達到形象生動。 在教學中也有不少失誤。如文中出現了“歡樂的樂曲”中“樂”是個多音字,本來是放在“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個教學環節中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卻遺漏了。在課文朗讀中,我設計了配樂朗讀,不過音樂選得過於抒情,不大適合課文歡慶的氣氛。在設計中,我還準備了說話訓練,拓展學生的說話能力,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但可能教學時間安排還不夠合理,沒有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 “構建開放的課堂”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之一。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範文3

  《歡慶》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本課要求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我在這篇詩文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把識字教學和激發愛國感情作為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我設計了開火車認讀、去拼音識字、搶讀詞語、隨文識字等環節,並且在識字過程中充分關注後進生,提供機會讓後進生讀生字、詞語。感覺前半節課識字過程流暢,學生傾聽很認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識字檢測的效果也較好。

  在教學中,我盡力做到依託教材,創設情境,藉助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節日的喜慶,通過在課堂上引進國慶節的有關資料和詩歌中出現的自然景象圖片,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之內。後15分鐘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範讀,再讓孩子自己讀後聽同學讀,設計這個環節讓孩子學會靜心閱讀,學會自己理解課文。

  另外,在具體分析詩句理解詩句時候理解不夠透徹,特別是沒有把“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快的樂曲”展開理解。原本是設計“讓孩子想像藍天上的鴿子可能在說些什麼?大海像個音樂家在演奏什麼歌曲?”等問題,並且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飛翔在藍天上的鴿子,你可能對祖國媽媽說什麼呢?”來深化對詩歌的理解的,但由於對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倉促,我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深化。所以,整個環節並沒有達到我想要的熱烈。於是,我再轉入“田野、楓林”等句子的分析,希望能夠調動學生的興奮點,可惜反而造成教學環節脈絡不清的感覺。

  課後,我反思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本詩的朗讀教學重在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朗讀,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朗讀的興趣,產生朗讀的激情呢?在教學時,除了讓孩子們看生動的影音資料外,老師進行示範朗讀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詩朗誦,先讓學生進行練習,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誦,在朗誦中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朗讀的快樂。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