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進入21世紀,我國在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術方面經歷了不斷的創新,這些原因促使了我國資訊時代的全面到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和對策分析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我國的計算機網路逐漸興起,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計算機網路不僅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還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但在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同時,會因為網路的安全性問題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因此,本文將分析計算機網路中出現的安全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 網路安全 對策 分析

  維護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是保障人們個人隱私的重要舉措。通過使用計算機網路,可以達到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能夠實在其存在的價值。網路的安全問題則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在網路全面普及的今天,通過網路暴露出個人隱私會影使用者的財產與個人安全。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特徵分析

  1.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

  一般來說,網路安全就是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瀏覽的資料得到保密,不被隨意的洩露。而這裡的計算機網路安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通訊線路的裝置安全、通訊資料安全、通訊管理的安全。計算機網路安全包含的領域較寬,通常只要是涉及到網路資訊的保密、完整、真實等都會影響其網路的安全。網路安全不僅僅是指硬體上的安全,更多的是指軟體上使用資料的安全。通過分析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再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就能保證計算機網路安全。

  1.2計算機網路的特徵

  計算機網路安全表現出的形式多樣,其特徵是根據形式而變化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特徵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分別是:

  1計算機網路在傳輸資料的過程中,沒有取得使用者的意見是無法隨意更改其資料資訊的,更無法將資料破壞與丟棄;

  2使用者在網路中保密的個人隱私資訊不能被隨意洩露出去,未經許可也不得將資訊其他使用者;

  3網路資料資訊具有可用性,能被得到授權的實體訪問與使用;

  4網路具有控制資訊傳播的能力。

  2計算機網路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2.1病毒侵蝕網路

  計算機進入人們的視野後,網路病毒便隨之傳播,出現形式多樣,無孔不入,已經成為影響網路安全的重要原因。儘管研究了正對病毒入侵網路的相關防毒軟體,但是在高科技的網路環境下,病毒的花樣越來越多,層出不窮,給個人與國家帶來了較大的損失。若網路使用者隨意瀏覽病毒網頁,就會加大計算機感染病毒的機率,不僅會讓計算機中重要的個人資訊資料受到破壞,重則計算機還會癱瘓,無法繼續使用。病毒無孔不入,使用者必須提高警惕。

  2.2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具有安全問題

  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是為各種軟體提供一個使用平臺的地方,只有保證了作業系統的正常執行,才能是軟體正常使用。計算機作業系統的安全決定了整臺計算機的執行,是影響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若是系統的自身出現安全漏洞,就會讓計算機在使用網路時存在安全問題。計算機作業系統具有三個安全問題: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結構體系;作業系統的程序;作業系統傳輸資料的環節。這三個方面都是導致作業系統出現網路安全問題的直接原因。

  2.3計算機資料的儲存內容有安全隱患

  計算機的資料庫會自動將使用者在網路中瀏覽的網路資訊存入其中。在計算機的資料庫中,所有的資訊都是為了方便使用者的二次使用,其中大量的資料資訊都會被系統自動梳理,然而,這些資料資訊沒有得到嚴密的保護,就會被洩露出去,隨之出現多種網路安全問題。部分網路不法分子會利用使用者計算機內儲存的個人資訊,盜用其內容,修改資料內容,不僅會影響資料內容的真實可用性,還會影響使用者的個人隱私。

  3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對策

  3.1增強對網路病毒入侵的防範與檢測

  避免惡意的病毒入侵網路安全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預防,增強網路病毒入侵的防範檢測有三種方式。

  1採用病毒入侵的檢測技術。通過檢測,能夠發現計算機存在的網路安全問題,及時採取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毒衍生。

  2防止病毒的技術。通過這種技術能夠分析計算機網路中是否被病毒侵蝕,然後採用專業性的防毒軟體將其清除;

  3提高使用者的病毒防範常識。使用者拒絕使用外來不明來歷的儲存卡,拒絕瀏覽不良資訊,就能達到防禦的目的。

  3.2加強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管理

  計算機作業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去解決。首先,要採用科學、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管理系統,在管理的過程中尊重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在使用者的設定的許可權範圍內進行,以防止網路黑客冒充管理人員進行網路攻擊;其次,使用者要使用安全係數好的作業系統,在計算機條件允許下避免使用已經過期的,不被保護的作業系統;最後,計算機網路行業的技術人員,需要及時研發安全係數高的作業系統,有效的避免惡意病毒的入侵,保證網路的安全。

  3.3對網路資料應用加密的技術

  計算機網路資訊可以通過將的技術來保證其安全。

  1採用密碼技術。密碼包含數字與字母,使用者可嚴格按照要求設定密碼,提高其安全程度,保證資訊的安全傳輸,確保其安全性、可用性與完整性;

  2採用口令的密保方式。使用者在設定密碼時,要儘可能的將其設定的複雜一些,在一定的期限後更改,避免他人的盜取;

  3應用usbKEY。利用專門的硬體介面的裝置,能夠有效的避免資訊洩露,能使使用者的網路資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密。

  4結語

  在網路使用過程中,安全事故層出不窮,要做到完全安全是相當困難的。為了保證使用者自身的資訊不被洩露,必須嚴格遵守網路制度,規範網路行為,避免不良的網路行為帶來嚴重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黃丹.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資訊與電腦理論版,201110:54+56.

  [2]千一男.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風險的分析與防範對策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9:7131-7132.

  [3]溫少皇.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13:357.

  二: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改革

  【摘要】計算機網路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學生要想更好地學好這門課程,就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優化,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既要對理論教學加以重視,更要對實驗教學進行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激發,對創新思維加以開拓,對創新精神加以培養,這樣才能使得社會對計算機網路人才不斷需求的滿足,也適應了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從而更多更精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得以培養。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教學方法;實驗教學;高等教育

  計算機網路日益成為個人日常活動和企事業單位不可缺少的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的前景。在高等院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中,計算機網路課程是必不可少的。計算機網路以往都是以理論為主的教學內容,有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內容,所以必須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方面入手改革,在教學活動中,把新應用與新技術融入計算機網路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認知能力。

  1目前存在的問題

  1.1陳舊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講授為主的,造成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易被激發,所以不利於培養創新型人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多且比較抽象,實踐性又極強。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行為和教學觀念,在幫助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探求、發現和體驗知識,學會獲取和分析資訊,對資訊進行判斷和選擇,並對積極的學習方式加以重視。[1]

  1.2薄弱的實驗教學環節

  計算機網路課程的重要要求是實驗性和直觀性,但是教學實驗的進行卻受到了限制。計算機網路課程的實驗部分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驗證性實驗是依附於理論教學內容的,其形式鬆散,內容既不繫統也不連貫,實踐與理論脫節,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學以致用。此外,高校的網路實驗教學環境多是將幾十臺計算機通過交換或集線裝置連線形成的對等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組建網路的機會很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等知識,另外,學生也不能較好地鍛鍊應用網路的能力。[2]

  1.3不完整的教學體系

  隨著通訊技術與資訊處理技術的快速革新,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體系在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方面比較缺乏,知識更新和新技術脫軌,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比較缺乏,培養目標偏離,對實際問題的指導性比較缺乏,而對技術原理方面卻過多地強調,且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造成網路理論知識不能和現實的網路世界相聯絡;另一方面,技術的驗證性過程被過分地重視,技術的形成和發展卻比較貧乏,且缺乏網路應用的系統性,這樣就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教學改革和創新

  基於以上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2.1分層次教學模式

  分層次教學是真正符合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對各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專案要求,區別對待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和知識,以滿足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需求。[3]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和個性差異。我們在每個實訓專案中採用分層次教學模式,分為內容相對簡單的基本要求和擴充套件知識兩個層次,基本要求指的是基礎知識和技術,所有學生必須完成;擴充套件知識部分主要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這種教學模式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學習的積極性得以呼叫,創造性得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2.2實驗教學環節的規範

  為了在實踐教學中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加以調動,主要採用讓學生直接參與和體驗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的親身實驗來理解網路原理與技術知識,從而動手實踐能力得以加強。教師在每個理論教學模組之後,都安排與其對應的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得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對理論知識感到畏難甚至厭煩,感覺很單調很枯燥。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選擇方法要恰當,實驗方案和教學計劃要合理。另外要給學生提供必需的實驗條件和實驗所需資料,這樣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親自做一些實驗,通過查閱瀏覽資料來尋求答案。促使學生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這一海量的資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較大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學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互相合作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2.3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角色的轉換,是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最大的變化之一,在教與學活動中,教師要兼任組織者、指導者、觀察者和活動的參與者等角色。在教學結構上採用學教並重的方式,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同時學生也要是主角。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授課,提出邏輯上合理的問題,同時又難易適中的問題,使得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實驗操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本著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激勵學生邊探究問題,邊識別自己的問題、學習的目的和課題。[4]

  2.4考核辦法的改革

  針對計算機網路課程的特殊性,我們改革了考核辦法。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各項指標進行考核,採用百分制,平時考勤和上課時的表現是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給出10分;專案的不同要求通過設定不同比重,照顧普通學生的同時,又鼓勵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從而實現更高要求的完成,如果完成了專案的基本要求給出50分,完成了專案的擴充套件要求給出20分;設定分工合作是為了考察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的情況,實踐能力是為了考察學生所分配任務的實踐情況,創新能力考察部分是為了鼓勵學生髮揮其創造性,從而更出色地完成整個專案的解決方案,分工合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共給出20分。採用這種考核機制,既提高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時,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2.5課程設計的增加

  由於實驗課的課時有限,我們增設了課程設計環節,這一環節的增設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增加了很多綜合性實驗,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之一。這些綜合性實驗是對之前所學技術的綜合運用,並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技術和新的應用。課程設計的增加,使得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我們還在課餘時間安排了一些開放性實驗供學生選擇,這樣對網路技術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知識得到了擴充套件,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結束語

  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應該遵循教學和網路發展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真正適合學生的教材,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一些跟不上時代的教學內容要及時刪除,在實踐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增加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適應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以及通過網際網路自主學習,更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改革長期而艱苦,任重而道遠,需要新舊知識、新老教學手段的磨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探索和總結,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基金專案:河南省重點攻關計劃專案122102210507。

  參考文獻

  [1]肖衍,龍娟.《計算機網路》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改革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70~71.

  [2]李康樂,李巖,韓勁.《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249~250.

  [3]吳戰英.高職院校《計算機網路》教學模式探討[J].矽谷,200920:161~162.

  [4]徐琦,王猛.高校《計算機網路》課程實驗教學探討.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