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髮展有關的論文
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儘快適應學習生活及心理成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髮展不容忽視》
摘要: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思維、記憶和注意力等迅速發展,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過渡,記憶由機械識記向意義識記發展,注意力穩定性提高,道德約束由他律向自律過渡,情緒情感發展處於穩定期,人際關係複雜了,朋友圈也大了。這時,家長應從多角度、多方位關注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中年級 思維 注意力 記憶 道德 情緒情感
我們一般將小學三、四年級稱為中年級,與低年級學生相比,中年級的學生對於學校的要求、學習的環境已經非常熟悉,適應性問題已經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與高年級的學生相比,他們也不需要面對升學的壓力,所以,家長對於處在這一階段的孩子往往並不會給予太多的關心和照顧,這樣就容易導致一些問題。那麼,家長應該怎樣關心孩子們呢?具體來說,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面注意孩子。
一、日常生活細節
中年級的學生學習任務、作業負擔、學習時間都較低年級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同時,他們也更樂於通過發表自己的觀點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在進入中年級後,變得“有主意”了,之前的百依百順不復存在,“頂嘴”現象越來越多,而且對於學習也開始進入“迷茫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學生的師生關係、教師的教學方法、同學關係在這一階段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從這些細節可以發現孩子長大了,同伴關係勝過了家長關係,對老師不再是言聽計從。家長想和孩子很好的溝通就要講究說話藝術了。
二、邏輯思維迅速發展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對兒童心理髮展進行了劃分,共包括四個階段,其中,8-10歲的兒童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兒童的特點是邏輯思維發展非常迅速。因此,隨著學生推理、歸類、對比能力的增強,教師應有針對性地給予教育和指導,以便使學生思維的發展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中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機械識記向意義識記轉化
人的記憶行為實際上是對所經歷事物的一種反映,它包括三個環節,分別是識記、保持和回憶。所謂識記,就是指輸入資訊和加工資訊;所謂保持,就是對加工過的資訊進行儲存;所謂回憶,就是指在需要的時候,將儲存的資訊提取出來。
中年級學生的記憶力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特點:1由機械識記向意義識記發展。2由無意識記向有意識記發展。一般從三年級開始,學生的有意識記就開始成為主導,隨著他們理解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的積累,意義識記所佔比例也越來越高。據研究發現,小學二年級兒童有意識記組正確回憶的百分比為43%,無意識記組正確回憶的百分比為42.8%。到了四年級,有意識記組正確回憶的百分比提高到51.1%。
四、注意力、穩定性顯著提高
注意力也是與學生學習密切相關的一項內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注意力是對事物的定向活動,是對於某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說,將自己的思維、知覺、感覺集中在某一項所選擇的活動上,同時抵禦其他事物干擾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將注意力分為兩種型別,分別是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其中,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預定目的,需要為此作出一些努力;無意注意指的是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為此作出意志努力。由此可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所需要的是有意注意。相關研究表明,中年級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性明顯增強,集中時間大約為30分鐘,完全可以勝任更加複雜的學習任務。
與記憶力相同,注意力也需要後天的培養,並且二者的培養往往是集中在一起的。在家庭中適當開展一些小的遊戲有利於同時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和注意力。例如,“大家來找茬”這個常見遊戲就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再如,拿一張紙在上面畫出25個格子,把1-25個數字打亂填入方格里,讓兒童按順序填入,掐著時間,用的時間越少就說明孩子注意力越好,同時也訓練了記憶力,一舉兩得。隨著練習的順利程度,可以把數字增加到30個,方法同上。這樣能有效提高兒童的注意力和穩定性。
五、 道德水平從他律向自律過渡
皮亞傑認為,8-10歲的兒童開始認識到大人的說法並不需要絕對順從,一般的道德準則也是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所以,他們之間的規則已經具備了確保相互給予、共同行動的可逆特徵,在規則面前,雙方的關係也開始變為可逆關係,即我遵守規則,你也要遵守規則。對於好、壞的判斷標準也不再是以權威,而是以是否公平進行判斷,即公平的,就是好的,不公平的,就是不好的。所以,中年級學生的道德評判已經開始脫離外界給予他們的束縛,道德自律開始萌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趨利避害的心理特徵,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多做,對自己有利的話就多說,不利的事情和話語則予以躲避,因此這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同時,中年級學生的抑制發展正在由他律向自律、由弱到強。他們的行動開始從受外部約束、權威開始向內部的自我認識方面靠攏,行動的目的性變得越來越強,克服困難的意志開始形成,家長在這個階段注重對孩子的意志力進行培養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情緒情感由外露到內控
能否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情感對於學生今後的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情緒情感的表達與控制將會左右學生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行為與態度。相關研究二級果表明,中年級正是學生情緒控制能力的重要培養時期。
三年級學生的情感開始由淺顯、外露向不自覺的深刻、內控方向發展,所以我們說三年級是學生情感變化的轉折時期,四年級是學生良好的情感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能夠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就能夠讓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在中年級階段,學生對於教師和家長的批評指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免疫力”,不會再用哭鬧、生氣的方式予以迴應。所以,這時對他們的指責大多隻能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時間一長,他們可能會“故伎重演”,所以,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方式對於中年級學生已經不再適用。
七、社會交往的“團伙年齡”
與低年級孩子明顯不同的是,中年級學生的朋友“突然”多起來了,放學後還要一起玩耍,電話聯絡增多,因此人們經常將中年級的學生稱作“團伙階段”。在中年級的學生,其獨立自主意識開始增強,更願意與同齡人相處,社會交往的頻率和意識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在他們心中,父母、教師的意見可以不聽,但是同伴的意見卻不得不重視,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同伴孤立或拋棄。隨著同伴數目的不斷增加,各種助人、合作、資訊分享行為開始增多,學生對於他人的同情、對於他人情感的理解、傾聽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飛躍式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年級階段的學生社交活動量增大,但是其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可能會做出一些越軌或冒險行為,所以,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將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家長應注意多花一些時間與孩子溝通,從而及時糾正他們的一些錯誤想法或行為。
總之,為了能讓學生健康成長,家長應多關注學生,並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理解學生,支援學生。中年級的學生敏感、好動、好鬥、思想活躍、發展快,因此需要家長冷靜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希望家長能用雙手幫助學生撐起一片藍天,使學生能健康成長,早日成為祖國棟樑之才。
篇二
《簡論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因素》
[摘 要]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促進了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促進了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目前,我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質生活條件日益豐富,孩子的發展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研究的焦點問題。本文對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因素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通過調查問卷談話等方式,對小學生的成長階段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表現下列幾個方面。
1、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
受我國幾千年來封建教育禮儀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炎黃子孫心裡延續不斷,已經根植於中國人的心中,在極為重視子女教育的我國的家長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自己生命的延續,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兒女身上寄託著父母以至於幾代人無限的希望、美好的夢想。我國基本國策的制定實施,也就是加強計劃生育的控制力度,導致了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的全部希望完全集中於一個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從小就揹負著巨大包袱,像一隻身負重託的蝸牛,緩慢地行走,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爬行。最可笑的是,一些家長培養教育子女的出發點完全是出於個人虛榮心的滿足,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實現自己的夢想,把自己年輕時沒有實現的目標或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大部分父母要求孩子從小就按家長的意願發展,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們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其他個性特點。小學生從小心裡就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負擔。當他們達不到家長期望的目標時,要麼大聲吆喝,要麼失所望,要麼撒手不管,要麼遷怒於孩子,或者大打出手。
致使小學生對自己的父母有一種怨恨的心理。震驚全國的“徐力殺母事件”就是典型例證。家長們整天做著自己的美夢:夢想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音樂家、舞蹈家、畫家、書法家、外交家、國際象棋大師……,為了夢想他們忙碌著。這些家長哪裡知道,他們的孩子心靈深處早已播下了厭倦的種子。一廂情願的家庭教育,給兒童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一定給子女一種適合他們的教育,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小讓他們感覺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人生享受過程,不是自己的父母從小就利用、操作他們完成自己願望的工具。教育孩子要遵循兒童心理髮展的一般規律,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塑造小學生健康心理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2、教師教學不完全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兒童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感覺一切都是陌生的,應該是逐步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就低年級新生而言,他們剛入學之後不適應學校的生活,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陌生之感,繁重的作業和課程負擔,學校紀律的嚴格要求,形成入學兒童心理適應新的挑戰。在學前期教育的基礎上,小學教育對兒童提出新的要求。兒童在這之前具備的心理水平不能完全適應新的要求。就使小學教育對兒童提出新要求和自己具有的心理水平產生矛盾。教育過程中,解決這些矛盾又有新的矛盾產生,促進了小學生心理不斷髮展成熟。在心理髮展成熟過程中,老師起到重要的作用,假如教師的教育行為不適應兒童心理髮展的需求,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一定程度危害。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才適合兒童心理需要呢?
小學教師一定重視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多注重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特別是多媒體技術,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活潑生動,淺顯易懂。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儘快適應學習生活及心理成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師不要對孩子給予太大的壓力,過高的期望。期望過高壓力過大,就會使孩子身心受到重壓,對於身心發展不利,教師一定注意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多參加孩子所做的各種遊戲,在與他們活動中瞭解小學生的思維、言語、不愉快、快樂的需求。就能根據兒童的自身特點採用對應的教育策略和教學方法。在教師和孩子的互動中,要放下成人老師的身份,帶著一顆童心融入孩子的心理世界,走進兒童特有的五彩繽紛的世界,獨特的心靈空間,和孩子做朋友,樹立信任、平等、友愛的和諧師生關係。學生喜歡信任老師,學生接受離不開老師,學生喜歡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讓教師教學具有兒童心理特徵,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熟發展。
3、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有待優化
心理衛生是關於保護與增強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與方法,它不僅能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而且可以培養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心理衛生是人們成長過程受到各種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逐漸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小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大腦機能發育尚未成熟,人格特徵形成剛剛起步,整個心理髮展處於幼稚及不穩定時期。這一時期的小學生最容易受到傷害和外界的刺激影響,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的就是這一道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膽子越來越小了,沒有個性了。在這個成人化的社會裡,生長在資訊社會的兒童,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優越,畢竟是個孩子,弱小者、順從者,他們一定要適應社會的要求,從小就要遵守社會的規則。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廣告《保護兒童權益公約》內容是,一個小男孩在一陣車鳴聲、麻將聲、吵鬧聲中,不停地在傾述說著,被成人社會的噪音吞沒了,噪音停止後,才聽清孩子說的一句話,“為什麼不聽我說一句話?”這樣的事例很多很多,難怪小學生自己感到孤獨,認為家長老師不理解自己,得不到尊重,父母老師總是管這管那。童年時代電視節目大風車、動畫城伴隨他們成長,書店裡數量眾多的兒童讀物伴隨他們度過了童年時光。孩子在學校裡受到了單純的理想化教育,進入社會,發現社會和書本里的不一樣,不像那麼美好,就有了困惑和思考。社會化的過程也是一個人格再塑的過程,引導不當,會造成兒童個性發展的扭曲或者缺陷。小學生是跨世紀接班人,他們已經進入成人社會。從根本上提高兒童心理素質,塑造健全的人格,必須優化、淨化社會環境,尊重兒童權益,創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長條件,這是關係到民族前途命運的大事,我們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
4、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脫節
當今社會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符合,給孩子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危害。小學生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聽家長的話。學生從小就接受禮儀教育,文明禮貌、尊重長輩、保護環境、拾金不昧等,然而,現實生活中怎樣呢?有的孩子在家裡目睹自己的父母為了贍養老人吵鬧不休,出門家長撿到東西據為己有,亂扔垃圾。應該呼籲為我們的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生活和學習環境,不能讓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讓他們感到不信任的環境中。
參考文獻:
[1]趙月琴.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漫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36期.
作者簡介:時春蘭,公主嶺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