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教學中語文知識的運用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大哉數學之為用”一文中精彩地描述了數學的各種應用,可以說無處沒有數學的重要貢獻,而語文是各科基礎,語言更是我們表達自我情感的工具。可是數學中的很多題,必須依賴於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可見語文知識對學好數學是多麼重要。若能將語文知識運用於數學教學中,便能在數學課上同時學到兩門學科知識,更能提高學生學習這兩門學科的興趣,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數學審題中語文知識的運用
數學的教材都是由文字與數學符號及圖形組成,且數學問題中,很多題都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給出。而在解決這些問題以及所有的數學問題中,審題都相當重要。如果語文中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欠缺的話,在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時,就無法讀懂題意,或是產生歧義,最終產生錯誤的求解或是無法解決問題。像數學中的應用題,概率、排列組合等問題中,若沒有較強的語文功底,學生根本無法讀懂題意。例如:在簡易邏輯及概率中經常會遇到包含“至少有一個、至多兩個、都是、不都是、都不是”等詞句的問題,要解決此類問題必須依賴語文知識,弄清這些詞句的含義及之間的邏輯關係。故要解決某些數學問題,必須好好利用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審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等於我們每個學生在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時,無形的將語文知識運用其中。換言之,語文知識及能力的缺乏可直接造成數學解題的困難。
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穿插語文的“古代詩歌”,或進行情景設定
數學課的枯燥乏味眾所周知,不像語文,有優美的詞語,令人陶醉,不像歷史又有悲壯的故事令人振奮,不像計算機課有形象的實際操作,使人萌生興趣……。怎樣才能讓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結合中外不少數學家以詩歌抒懷,把一些像珍珠般的數學名題,以及博大精深的數學方法,編成耐人尋味、廣為流傳的詩詞和歌謠,若能將某些數學知識融入到這些古代詩詞歌謠中,無疑會使數學變得生動有趣。且將語文知識中的古文與數學完美結合,使學生學習數學時,同時學習了古文的字詞、句等,也感受到古人用詞的精練。運用詩歌引入,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當我們學到一元一次時,可穿插《浮樑紅塔》一詩作為引入: 巍巍寶塔高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塔頂幾盞燈? 以這樣的問題引入課堂,帶著這樣的問題有目的地學習新的知識,能加強學生的記憶,使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原來,數學無處不在”。
三、運用口訣記憶數學的概念、公式、方法、圖象等
眾所周知,數學的概念、符號、公式、方法繁多,且容易混淆,很難記憶。雖然大多數數學教師都要求學生理解記憶。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做到,甚至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做到。大部分學生都只有靠死記硬背。為增加記憶的速度和減少遺忘週期,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數學口訣,或者用自編的順口溜來加強記憶。如:函式學習口決:正比例函式是直線,圖象一定過圓點,k的正負是關鍵,決定直線的象限,負k經過二四限,x增大y在減,上下平移k不變,由引得到一次線,向上加b向下減,圖象經過三個限,兩點決定一條線,選定係數是關鍵。在教學中許多教師為傳播他們的知識或成果,都編有歌訣,或順口溜,運用於課堂中。“看似平凡最崎崛,成如容易確艱辛”這些歌訣如甘甜的清泉澆灌著學生的心田。
四、在數學課堂中穿插各種數學趣事、歷史故事、哲理故事、成語等
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還必須滲透德育教育。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故我們可以在數學課堂上穿插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趣事或歷史故事,也可以講一些哲理故事、成語等來激勵學生,教育學生,同時也使枯燥的數學課變得豐富多彩。如:我們在講“二項式定理”時,可以講講楊輝的故事,講“字母表示數”時,可以講講韋達的故事。平時還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哲理故事,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懂得知識的來之不易,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鬥志,同時,也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特別在一些基礎較差,上課管理難度較大的班級,即我們常說的“差班”的教學中,做到這些更為重要。因為在這些班級,很多學生學習習慣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且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不主動。而且,他們學習的理由就是興趣。要教好這些學生,首先要管理好課堂,只靠嚴厲已經不是最好的辦法。只有使其產生興趣而主動學習,這才是最好的辦法。看下面一案例:一次數學課上,睡意籠罩著整個課堂,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大部分學生無心聽課。已有個別學生開始睡覺。面對這種情況,很多教師將會用懲罰來管理學生,但這位老師停止了講課,“同學們,我們來學一個成語”(在黑板上模糊地寫下“虛無縹緲”四個字)。一聽數學老師要講成語,很多學生來了精神。隨後,老師叫了一個後排睡覺的學生起來回答成語的含義。該生揉了揉眼睛回答:“看不清楚”,“回答正確”,老師表揚到。全班鬨堂大笑,學生有了精神,也來了興趣,同時,老師也教育了睡覺的學生。這樣的課堂是充滿歡樂的課堂,是充滿智慧的課堂也是語文知識在數學課上的恰當運用。
總之,要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是離不開語文的。故我們作為教師要教好數學就必須先學好語文,將語文知識合理的運用於數學教學中,從而,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
一、 數學審題中語文知識的運用
數學的教材都是由文字與數學符號及圖形組成,且數學問題中,很多題都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給出。而在解決這些問題以及所有的數學問題中,審題都相當重要。如果語文中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欠缺的話,在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時,就無法讀懂題意,或是產生歧義,最終產生錯誤的求解或是無法解決問題。像數學中的應用題,概率、排列組合等問題中,若沒有較強的語文功底,學生根本無法讀懂題意。例如:在簡易邏輯及概率中經常會遇到包含“至少有一個、至多兩個、都是、不都是、都不是”等詞句的問題,要解決此類問題必須依賴語文知識,弄清這些詞句的含義及之間的邏輯關係。故要解決某些數學問題,必須好好利用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審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等於我們每個學生在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時,無形的將語文知識運用其中。換言之,語文知識及能力的缺乏可直接造成數學解題的困難。
數學課的枯燥乏味眾所周知,不像語文,有優美的詞語,令人陶醉,不像歷史又有悲壯的故事令人振奮,不像計算機課有形象的實際操作,使人萌生興趣……。怎樣才能讓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結合中外不少數學家以詩歌抒懷,把一些像珍珠般的數學名題,以及博大精深的數學方法,編成耐人尋味、廣為流傳的詩詞和歌謠,若能將某些數學知識融入到這些古代詩詞歌謠中,無疑會使數學變得生動有趣。且將語文知識中的古文與數學完美結合,使學生學習數學時,同時學習了古文的字詞、句等,也感受到古人用詞的精練。運用詩歌引入,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當我們學到一元一次時,可穿插《浮樑紅塔》一詩作為引入: 巍巍寶塔高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塔頂幾盞燈? 以這樣的問題引入課堂,帶著這樣的問題有目的地學習新的知識,能加強學生的記憶,使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原來,數學無處不在”。
眾所周知,數學的概念、符號、公式、方法繁多,且容易混淆,很難記憶。雖然大多數數學教師都要求學生理解記憶。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做到,甚至只有小部分學生能做到。大部分學生都只有靠死記硬背。為增加記憶的速度和減少遺忘週期,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數學口訣,或者用自編的順口溜來加強記憶。如:函式學習口決:正比例函式是直線,圖象一定過圓點,k的正負是關鍵,決定直線的象限,負k經過二四限,x增大y在減,上下平移k不變,由引得到一次線,向上加b向下減,圖象經過三個限,兩點決定一條線,選定係數是關鍵。在教學中許多教師為傳播他們的知識或成果,都編有歌訣,或順口溜,運用於課堂中。“看似平凡最崎崛,成如容易確艱辛”這些歌訣如甘甜的清泉澆灌著學生的心田。
四、在數學課堂中穿插各種數學趣事、歷史故事、哲理故事、成語等
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還必須滲透德育教育。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故我們可以在數學課堂上穿插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趣事或歷史故事,也可以講一些哲理故事、成語等來激勵學生,教育學生,同時也使枯燥的數學課變得豐富多彩。如:我們在講“二項式定理”時,可以講講楊輝的故事,講“字母表示數”時,可以講講韋達的故事。平時還可以在課堂上講一些哲理故事,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懂得知識的來之不易,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鬥志,同時,也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特別在一些基礎較差,上課管理難度較大的班級,即我們常說的“差班”的教學中,做到這些更為重要。因為在這些班級,很多學生學習習慣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且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不主動。而且,他們學習的理由就是興趣。要教好這些學生,首先要管理好課堂,只靠嚴厲已經不是最好的辦法。只有使其產生興趣而主動學習,這才是最好的辦法。看下面一案例:一次數學課上,睡意籠罩著整個課堂,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大部分學生無心聽課。已有個別學生開始睡覺。面對這種情況,很多教師將會用懲罰來管理學生,但這位老師停止了講課,“同學們,我們來學一個成語”(在黑板上模糊地寫下“虛無縹緲”四個字)。一聽數學老師要講成語,很多學生來了精神。隨後,老師叫了一個後排睡覺的學生起來回答成語的含義。該生揉了揉眼睛回答:“看不清楚”,“回答正確”,老師表揚到。全班鬨堂大笑,學生有了精神,也來了興趣,同時,老師也教育了睡覺的學生。這樣的課堂是充滿歡樂的課堂,是充滿智慧的課堂也是語文知識在數學課上的恰當運用。
總之,要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是離不開語文的。故我們作為教師要教好數學就必須先學好語文,將語文知識合理的運用於數學教學中,從而,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