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情景教學的三種方式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趣味性、探究性問題、動手實踐的活動及充滿科技魅力或人文魅力的生動情境,有助於讓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這種情境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上的實施讓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探索數學,有助於教學效果的改善。筆者在文中通過結合生活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性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數學故事創造生動的情境等三種方式在數學課堂上實施情境教學進行了闡述。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就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而言,學生在數學上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很多,這從學生週末、節假日的課外輔導以數學為主就可看出,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投入和產出的落差導致學生學習數學時情緒低落、勞時傷神,尤其以女生的表現特別明顯。而數學教師也感覺壓力大、負擔重,甚至會有“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感。產生這些尷尬現象的原因與高考壓力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無須諱言的。然而,教育觀念、教學理念上的誤差也有一定的關係。在考試壓力下的題海戰術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與數學環境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數學之間缺乏情感,只是被動地在使用背過的、學過的公式、定理解答出一個答案。而數學學習的實質需要學生與數學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
        二、情境教學含義
        所謂情境教學指的是在課堂上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便啟用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是實現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它包括“情”與“境”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習物件之問有著充分的情緒互動,帶有感情的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境”指的是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創設相應具體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情緒的優化的環境。這種環境中的教學活動處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
那麼如何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模式?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概括如下:
        三、情境教學的具體方式
        1.利用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神祕難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生活,原本充滿趣味性、應用性的數學內容演變成與學生生活情境無關的、乾巴巴的數字組合。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形成了一種模仿和套用課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狀態,缺乏主動的思考與探索。而在教學中引入問題情境,利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素材創設學習情境,設定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懸念,使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真實存在,並進入解決問題的思考狀態。結合生活素材設定的問題具有情感性、探究性。
        2.利用數學活動創設活動性情境
        數學教師可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創設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嘴,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比如:學習排列組合時,可引入排隊的小遊戲或者摸球的活動,讓學生更清楚地體會到排列分順序和不分順序兩種演算法。在學習圓、橢圓形狀時,可教學生動手用簡單的具畫橢圓,通過手動,引導學生對橢圓給出自己的定義。實踐是建立主體和客休之間情感的有效手段。通過小製作、小遊戲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放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對抽象知識的加工。
        3.利用多媒體技術、數學故事創造生動的情境
        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抽象問題直觀化、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處理效果。數學故事生動的故事情節加上貫穿在其中的數學原理讓學生感悟數學應用的真實性。這兩種途徑都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了一個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通過資訊科技的音像效果可將抽象的幾何圖形立體化。在講授等比數列時可引入經典的“國王賞麥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