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散文答題公式

  現代散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是中考或高考命題測試的主要內容,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分析鑑賞

  1、修辭手法

  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點明所用修辭手法。

  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語句內容分析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

  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物件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覆;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具體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物件+特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設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強化作用。

  反覆——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如1998年第29題即可答為: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力。

  2、表現手法類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讚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為行文設定鋪墊,營造氛圍。

  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見大:表現人、事。

  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暱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鬥性。遇到其他手法請及時補允。

  3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語文散文答題解題思路:表達方式類

  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託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定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