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師論文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初中語文課堂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積澱了華夏民族深厚的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學科就是人文性、工具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人文性就是指語文課堂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的薰陶感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成長也就是人文精神的成長,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質等的成長。走進課改課堂,每節課不論怎樣設計,最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最後讓他們的身心快樂的,健康的,積極主動的成長。語文課堂是傳統的德育滲透基地,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地。因此,語文課堂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活動設計,都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情緒、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精心備課,抓好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認為語文課上抓好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與時俱進,準確把握當代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象。我曾讀過這樣一則材料: 在中國,據推算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死亡、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死亡佔全部死亡人數的3.6%,是第五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青年人群中,自殺是第一位死因,佔相應人群死亡總數的19%。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有的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對父母有很大的依賴性,缺少獨立性,意志軟弱,缺少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決心;心理承受能力弱,往往不能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處人為事時也只會從自己出發,很少有積極的自我體驗,一遇見不合心意的事就大動肝火,怒氣沖天。不能愉悅的接納自己,有時甚至自暴自棄,生命意識淡薄。自私狹隘,缺乏包容、合作意識。有不少人在與他人相處時只能別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別人。常常只想讓別人來適應自己,而自己卻很少考慮應該適應別人。有的家長過於關注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以至於我們的孩子面臨著沉重的學習壓力,壓力過大,孩子就會採取相應的方式去疏洩,比如打架,比如上網咖。等大到孩子承受不住的時候,有的孩子會選擇自殺。也就是說,時代在發展,可我們的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卻有著嚴重的趨勢。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與時俱進,及時學習,要準確把握當代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象,這樣才能未雨綢廖,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做好引路人,引導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其次,語文課堂應該是和諧的,民主的,融洽的,互動的,共享的,共進的。初中的孩子們處於青春期,在成長過程中有了強烈的自我價值感,心理上要求被大人認可,又極力想脫離大人的管制,而有的學生又面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單一包括有的家庭教育缺失現象、社會教育的缺位等,什麼叛逆、打架、上網咖、不學習、盜取錢物等毛病在身上也就時有出現了。教師如果採用傳統型教育,高高在上,對受教育者進行自上而下的教導、灌輸,學生就會產生牴觸逆反心理。一個和諧的,民主的,融洽的,互動的,共享的,共進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與老師和同學形成情感互動,學生的“親其師信其道“將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拓寬教學內容,拓寬學習空間,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變語文課堂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第三,要關注和愛護學生,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徵。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話: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孩子。明智了的愛孩子,乃是我們教育素養、思想和情感的頂峰。我的一節語文課上,在小組討論活動中,有一名叫刑鳳嬌的女生不參加討論,其他人在一起很互動,唯獨她自己悶著頭,像是在看書。我靈機一動,臨時增加了一個組長評價組員環節,本來這個環節是在課堂要結束時總結加分時評價的。同時,我又暗示小組長主動詢問。在組長平價時,我插了一句話,評價該女生思維獨特,她聽了以後精神一震,也參加到小組學習中了。我明白,她享受到了自我價值感的自豪感,被老師的認可讓她有了動力。可是,下了課她依舊自己一個人退到了同學圈以外。作為教師的我明白,語文課堂不僅僅是指課上,課下的生活都是語文課堂啊。這個刑鳳嬌一定有問題。於是我以朋友的身份找了幾個學生聊天,發現這個女生本身有些瞧不起人,自以為是,又敏感,總以為誰都針對她,排擠她,缺乏包容與合作意識。為了維護自己,就處處較真,還覺著自己委屈。她與同學們鬧矛盾,大家都不喜歡她,也就不跟她打交道了。

  14歲的年齡,生理髮展快,心理變化快,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但抽象思維較差,沒有形成穩定的人格心裡。學校裡的經歷,將直接關係到她的思想發展程序。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全家以他為中心。只能別人包容他,而他不能包容別人。常常只想讓別人來適應自己,而自己卻很少考慮應該適應別人。針對刑鳳嬌,我以愛為出發點,設計了幾節專門體驗愛的語文課,引導她去感受別人的愛,去付給別人以尊重和愛就能收穫尊重和愛;引導班集體怎樣給予需要關懷的人以愛和寬容。現在的邢鳳嬌早已脫胎變骨,大家都很喜歡她。

  第四,利用語文教學內容,“因課制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目標。語文教學是很感性的教學,不能空洞的去分析,乾巴巴的東西誰也不愛聽。要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兒”,更要把德育恰當的滲透到語文課裡,揣摩人物心理活動,選擇適當的時機,觸及到學生的靈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班有一個大男生叫隋雨,是一個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情緒易急躁、衝動,缺乏忍耐性,面對一點不順心、一點委屈,就大動肝火,怒氣沖天。他曾與母親打架,不聽從父母的管教,父親回來後也和他溝通不了,有時就是暴力打一頓,代溝越來越深。我抓住語文活動課《我愛我家》,制訂了“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成熱愛家庭、對家庭負起責任的思想感情等學習目標,佈置了預習作業:給父母洗一次腳,倒一杯水,瞭解父母二人最大的願望,記住父母的生日,說說父母最讓自己感動的事和自己對父母做的最有價值的事。彙報課上,隋雨講起了他母親最讓自己感動的事,講著講著,自己就哽咽了起來,但他哽咽著講了下去。後來,我眼裡有了淚光,進修學校來的聽課老師也哭了……我知道,他的作業完成的很好,他的靈魂已經被觸動。於是,課堂上我趁熱打鐵,給予他以肯定,課下我又與他以朋友的方式談了幾次,現在,他已經是一個上了高中的陽光大男孩了……語文課堂其實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一個人心裡是健康的,就會有健康的人格,就會有相應的高尚的品德。語文課如果抓得得當,不僅傳授了知識,更能啟迪了學生的靈魂。可以說是事半而功倍。

  語文課堂是傳統的德育滲透基地,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地。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讓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認為是語文教師應擔當起的責任。立足語文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尊重、信任他們,努力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親密朋友,讓學生在這種合作友好的師生關係的建設中,學會尊重、信任別人,學會與他人合作。 語文教師要抓住語文課堂,面對我們的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關注每個學生的個人內心裡需要,關注個人心理平衡,通過語文課實施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自尊心和責任感,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個人的價值感和成就感;逐步培養他們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