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農村厭學學生引領他們健康成長
新課程改革已歷時十多年,其間經歷了從教學大綱走向新課程標準的實踐、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變革。然而,在大力倡導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不少農村學校學生厭學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這不僅困擾著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也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如果不注重對厭學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那麼,實施素質教育將是一句空話。因此,關注農村學生的厭學心理、研究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探索解決學生厭學的辦法顯得至關重要。
一、農村厭學學生的成因
筆者在農村學校從教二十多年,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發現農村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缺陷、學生自身因素和社會不良因素等。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主要體現在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家長的學歷層次低下、不良家庭環境影響與農村留守兒童增多等。
(1)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現在的農村孩子大多也是獨生子女,父母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對他們關愛有加,什麼事都代替包辦,生怕他們吃苦受累,使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奢侈生活,進而使他們養成了驕橫、任性、懶惰、自私的特性,這給農村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和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
(2)家長學歷層次低下。農村孩子的家長大部分是初中文憑,有的還是小學文憑,如此低下的文化素養導致教育方法不當,使得孩子對父母的話聽而不聞,對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從而使得父母無計可施、無可奈何。
(3)不良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長整天沉溺於賭博、吃喝玩樂之中,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任其自然,有些父母經常鬧矛盾,甚至離婚,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4)農村留守兒童增多。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進城務工,把子女留給老人管教,這些老人觀念陳舊,思想落後,難以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在思想上和學習上無法給孩子切實有效的引導和輔導,這使學習本來就有困難的學生成績逐步下降,從而對學習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2、學校教育缺陷
學校教育缺陷主要體現在應試教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由來已久,時至今日,升學率仍然是衡量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最為重要的標準,特別是在農村,學校仍然主要以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工作,教師不得不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這就直接導致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是注重考試分數而忽略了對後進生進行正確引導。在農村,教師們首要的任務是培養和幫扶尖子生,而對後進生卻置之不理、任其自然。面對一次又一次考試的失敗,有的學生就變得焦慮、失意、孤獨,甚至不安,加之有的教師教育方法單一粗暴,一味責罰,公開揭短,漠視學生的人格尊嚴,結果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厭惡學校生活,牴觸老師的教育,就這樣,人為地製造出更多的厭學生。此外,迫於升學壓力,大部分農村初中學校只注重中考學科的教學,而忽視了對非中考學科的教學。有的在中考學科的學習上雖不起眼的學生,但他們在美術、音樂、體育、電腦等方面有愛好和特長,由於缺乏教師的專業指導,他們的愛好沒有展露的機會,他們的特長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最後導致他們感到學習枯燥無味,從而失掉學習信心。
3、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恰當以及性格過於孤僻等。首先,有的學生沒有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導致學不專心,思想動盪不定,抵不住各種消極因素的誘惑,自身比較懶惰,怕苦怕累,因此他們一旦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或挫折,就選擇放棄,或弄虛作假。其次,不少學生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跟不上,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學習毫無興趣,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有些學生在學習上已經很盡力,可每次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此時這些學生就會誤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甚至開始厭倦學習。最後,有的學生性格過於孤僻,不善交往,學習上遇到困難不敢問自己的同伴,更不敢向老師請教,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識越來越多,新舊知識更是聯絡不上,此時他們就會更加感到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隨之而來。
4、社會不良因素
社會不良因素主要包括“讀書無用論”及資訊多元化的影響。首先,在農村,有些人的確沒讀過很多書,但做生意或進城務工卻也賺了錢,這無疑使一些學生錯誤地認為讀書無大用,不讀照樣能賺錢;有些學生的哥姐雖然讀過大學,但至今還未找到工作,仍然呆在農村,這殘酷的現實似乎在他們心中也證實了“讀書無用”的觀點。其次,受資訊多元化的影響。很多農村學生也都學會了上網,然而,網際網路絡是把“雙刃劍”,其中很多的網路遊戲和不良資訊遠遠超過了課本的吸引力,由於學生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他們往往會被這些消極因素吸引、迷惑而常常沉溺其中,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甚至走入歧途。
二、改變農村厭學學生的對策
農村學校學生厭學問題仍然是當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了不少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談談自己一些看法:
1、密切家校聯絡,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議,班主任要與每一位家長溝通交流,把學校的教育目的、方法和要求告知家長,讓家長和學校沿著共同的目標去教育學生,同時也要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謀獻策,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其次,班主任要不定期與家長聯絡,通過走訪、電話聯絡或開通“校訊通”等方式,與家長經常交流探討,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利用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共同教育學生。
2、摒棄應試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校,不能只重視中考科目教學而輕視非中考科目教學,要克服只注重培養和幫扶尖子生而忽略後進生的傾向,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和個性特長得到全面協調發展;此外,學校要經常開展有利於學生身體、智力、心理等全面發展的課餘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競爭意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體驗成功,從而讓那些厭學生在學習上慢慢找回自信心,逐步擺脫厭學心理。
3、關愛厭學學生,加強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首先,要用師愛感化厭學學生。在他們憂愁時,送去理解和安慰,讓他們得到解脫;在他們有困難時,給他們以雪中送炭的幫助,讓他們感到溫暖;在他們與他人發生矛盾時,要積極去化解和引導;在他們失意時,要用愛點燃他們心中希望的火種。其次,教師要注重因人施教。學生的個別差異客觀存在,教學中我們要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實現學生有差異性的發展,既給學得好的學生加以激勵,又要給學得一般的學生加以指導,同時更要給學得不好的學生加以鼓舞。再次,教師要特別關注留守的厭學學生。留守的厭學學生由於監護問題導致了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和學習自覺性普遍較差,因此,我們不僅要做到教書育人,更要扮演“父母”角色,學習上多賞識、多指導,生活上多關心、多體貼,用慈母般的心愛護他們、感化他們。最後,教師要加強對厭學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對他們進行課前預習指導、課堂學法指導、課後複習指導等。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興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4、加強理想教育,抵禦不良因素
首先,加強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讓他們明白“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的道理,從而糾正“讀書無用”的錯誤認識。其次,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網際網路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人們快捷獲取資訊,也可以使人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路查詢學習資料,自覺抵制不良因素誘惑,讓網際網路絡成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騰飛的翅膀。
總之,導致農村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就能夠使他們由“厭學”變成“願學”。如果說偏愛優生是教師的天性,那麼,關注農村厭學學生,引領他們健康成長,則是每位農村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一、農村厭學學生的成因
筆者在農村學校從教二十多年,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發現農村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缺陷、學生自身因素和社會不良因素等。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主要體現在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家長的學歷層次低下、不良家庭環境影響與農村留守兒童增多等。
(2)家長學歷層次低下。農村孩子的家長大部分是初中文憑,有的還是小學文憑,如此低下的文化素養導致教育方法不當,使得孩子對父母的話聽而不聞,對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從而使得父母無計可施、無可奈何。
(4)農村留守兒童增多。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進城務工,把子女留給老人管教,這些老人觀念陳舊,思想落後,難以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在思想上和學習上無法給孩子切實有效的引導和輔導,這使學習本來就有困難的學生成績逐步下降,從而對學習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2、學校教育缺陷
學校教育缺陷主要體現在應試教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由來已久,時至今日,升學率仍然是衡量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最為重要的標準,特別是在農村,學校仍然主要以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工作,教師不得不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這就直接導致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是注重考試分數而忽略了對後進生進行正確引導。在農村,教師們首要的任務是培養和幫扶尖子生,而對後進生卻置之不理、任其自然。面對一次又一次考試的失敗,有的學生就變得焦慮、失意、孤獨,甚至不安,加之有的教師教育方法單一粗暴,一味責罰,公開揭短,漠視學生的人格尊嚴,結果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厭惡學校生活,牴觸老師的教育,就這樣,人為地製造出更多的厭學生。此外,迫於升學壓力,大部分農村初中學校只注重中考學科的教學,而忽視了對非中考學科的教學。有的在中考學科的學習上雖不起眼的學生,但他們在美術、音樂、體育、電腦等方面有愛好和特長,由於缺乏教師的專業指導,他們的愛好沒有展露的機會,他們的特長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最後導致他們感到學習枯燥無味,從而失掉學習信心。
3、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恰當以及性格過於孤僻等。首先,有的學生沒有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導致學不專心,思想動盪不定,抵不住各種消極因素的誘惑,自身比較懶惰,怕苦怕累,因此他們一旦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或挫折,就選擇放棄,或弄虛作假。其次,不少學生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跟不上,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學習毫無興趣,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有些學生在學習上已經很盡力,可每次考試成績還是不理想,此時這些學生就會誤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甚至開始厭倦學習。最後,有的學生性格過於孤僻,不善交往,學習上遇到困難不敢問自己的同伴,更不敢向老師請教,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識越來越多,新舊知識更是聯絡不上,此時他們就會更加感到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隨之而來。
4、社會不良因素
社會不良因素主要包括“讀書無用論”及資訊多元化的影響。首先,在農村,有些人的確沒讀過很多書,但做生意或進城務工卻也賺了錢,這無疑使一些學生錯誤地認為讀書無大用,不讀照樣能賺錢;有些學生的哥姐雖然讀過大學,但至今還未找到工作,仍然呆在農村,這殘酷的現實似乎在他們心中也證實了“讀書無用”的觀點。其次,受資訊多元化的影響。很多農村學生也都學會了上網,然而,網際網路絡是把“雙刃劍”,其中很多的網路遊戲和不良資訊遠遠超過了課本的吸引力,由於學生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他們往往會被這些消極因素吸引、迷惑而常常沉溺其中,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甚至走入歧途。
二、改變農村厭學學生的對策
農村學校學生厭學問題仍然是當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了不少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談談自己一些看法:
1、密切家校聯絡,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議,班主任要與每一位家長溝通交流,把學校的教育目的、方法和要求告知家長,讓家長和學校沿著共同的目標去教育學生,同時也要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出謀獻策,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其次,班主任要不定期與家長聯絡,通過走訪、電話聯絡或開通“校訊通”等方式,與家長經常交流探討,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利用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共同教育學生。
2、摒棄應試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校,不能只重視中考科目教學而輕視非中考科目教學,要克服只注重培養和幫扶尖子生而忽略後進生的傾向,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和個性特長得到全面協調發展;此外,學校要經常開展有利於學生身體、智力、心理等全面發展的課餘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競爭意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體驗成功,從而讓那些厭學生在學習上慢慢找回自信心,逐步擺脫厭學心理。
3、關愛厭學學生,加強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首先,要用師愛感化厭學學生。在他們憂愁時,送去理解和安慰,讓他們得到解脫;在他們有困難時,給他們以雪中送炭的幫助,讓他們感到溫暖;在他們與他人發生矛盾時,要積極去化解和引導;在他們失意時,要用愛點燃他們心中希望的火種。其次,教師要注重因人施教。學生的個別差異客觀存在,教學中我們要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實現學生有差異性的發展,既給學得好的學生加以激勵,又要給學得一般的學生加以指導,同時更要給學得不好的學生加以鼓舞。再次,教師要特別關注留守的厭學學生。留守的厭學學生由於監護問題導致了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和學習自覺性普遍較差,因此,我們不僅要做到教書育人,更要扮演“父母”角色,學習上多賞識、多指導,生活上多關心、多體貼,用慈母般的心愛護他們、感化他們。最後,教師要加強對厭學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對他們進行課前預習指導、課堂學法指導、課後複習指導等。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興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4、加強理想教育,抵禦不良因素
首先,加強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讓他們明白“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的道理,從而糾正“讀書無用”的錯誤認識。其次,因勢利導,讓學生明白網際網路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人們快捷獲取資訊,也可以使人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路查詢學習資料,自覺抵制不良因素誘惑,讓網際網路絡成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騰飛的翅膀。
總之,導致農村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就能夠使他們由“厭學”變成“願學”。如果說偏愛優生是教師的天性,那麼,關注農村厭學學生,引領他們健康成長,則是每位農村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