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職稱論文雜誌範文

  教育是沒有代用品的,每一世代都對自已,及對後世負有保護、發揚、傳遞其文化的責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幼兒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幼兒的生命教育是指通過教育幼兒,讓幼兒慢慢對生命產生一定的認知,懂得生命的意義及生命的珍貴。換言之,就是要求幼兒教師從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進行授課,感化幼兒心靈,讓幼兒慢慢地瞭解自己、瞭解他人,懂得生命的重要性,進而讓幼兒珍惜和愛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幼兒生命教育的發展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師既要尊重幼兒的生命權和發展權,又要給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要關注每位幼兒自身所具備的特點,讓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中發展自己、提升自己。

  一、開展幼兒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任何一門課程的開設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幼兒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首先,開展幼兒生命教育,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幼兒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更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接班人。社會發展的快慢與是否重視幼兒生命教育有很大關係,要想不斷髮展和壯大一個國家,幼兒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從小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懂得感恩、尊重別人、尊重生命。幼兒的生命教育是符合我國幼兒教育理念的,也是我國教育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開展生命教育對幼兒自身發展也很重要,幼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都是空白、單純的,什麼都不懂,對他們進行啟蒙教育是必須且必要的,所以學前教育應運而生。

  二、我國幼兒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

  1.一味追求成績

  家長總是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所以總會過分追求孩子的學前教育,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當孩子還處於幼兒時期,家長就把孩子送去各種學習班、興趣班,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家長也要求教師提前給孩子傳授一些小學文化知識。幼兒教師迫於家長的壓力,給幼兒過多地增加學習負擔,從而忽略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久而久之,幼兒的生命教育就被教師忽略,影響幼兒的全面發展。

  2.幼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很多幼兒教師總是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因為這個階段的幼兒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傳統授課方式傳授的課本知識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記憶不深,甚至有的幼兒開始厭惡學習,因為這些知識都是幼兒被動接受的,並不是他們喜歡的。

  三、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措施

  1.明確教學目的

  幼兒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讓幼兒從小形成健全的人格,懂得珍愛生命。因此,教師應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從智、德、體、美等方面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同時,教師不能一味地迎合家長的要求,過分地給幼兒傳授文化知識而忽略了學前教育的根本。

  2.改變教育方式

  幼兒不喜歡被動地學習和接受身邊的事物,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運用愉快、輕鬆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去看看大自然、看看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美好,從而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讓幼兒領悟生命的真諦。這樣,不僅順利開展了幼兒生命教育,讓幼兒們慢慢地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意義,學會珍愛身邊的一切生命,還開闊了幼兒的視野,讓幼兒感受到生命之美,提高了幼兒的綜合素養。

  篇2

  淺析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實施

  近年來,無論是從人們的日常生活認知能力還是一些有關於情緒理論及腦科學研究的進展來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關注情感的教育問題。幼兒時期作為情感教育的重要階段,幼兒的生活經歷、教養方式都將對其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正確的情感教育在幼兒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俗話說,“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意思就是一個人小時候的品行可以折射出他她長大之後的為人,由此可見,幼兒時期的德育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多數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只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卻常常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由此錯過了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然而,當今社會道德滑坡時間頻頻發生,更突顯了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活就像是一個“萬花筒”,裝載了許多的人情世故,也折射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孩子成績非常好,但是在家人和同學面前不懂得謙讓,也不懂得尊重他人,可謂是唯我獨尊,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有些孩子儘管成績並不好,但是在同學、老師和家人面前懂得謙讓知道關愛他人、尊重他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顯然後者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通過情感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現實推動意義。情感教育以一種溫和有力的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思想觀念中,使幼兒的思想品質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轉變,有助於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道德品質,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感性思維,進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開展要基於生活

  人為生活而生,又在為生活勞累。因此,情感教育的開展必須以生活為前提和基礎。首先,教師要認真觀察生活,將生動形象的生活素材融入到幼兒德育教育中,促使幼兒以更直觀的思維去接受,幫助幼兒從內心情感加深對德育教育的認同。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幼兒根據“愛”這個主題,表達自己對父母、朋友以及祖國的熱愛等;其次,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積極融入群體,可以針對某項任務,引導幼兒進行分工合作,幼兒們都可以盡力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和長處。在遊戲中,幼兒會漸漸養成要通力合作、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另外,教師應多與孩子們談心與交流,定期組織一些有必要的、有意義的活動或班會,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情感教育所帶來的益處與改進。

  二注重家庭情感教育對幼兒德育教育的支撐作用

  我們一直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於幼兒德育的教育工作,學校、社會都有責任,但是作為幼兒監護人的家長要負起更大的責任。例如拿禮貌問題來說,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直秉承禮儀文化的傳統,因此父母必須要培養孩子從小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但是幼兒模仿能力較強,家長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多用禮貌用語,並且不只是在對外交際中,在家中也要如此。另外,在與幼兒語言溝通方面,不能用命令的語氣去讓孩子做事,如讓孩子幫忙做事,應當儘量用“請你幫我做 XX 好嗎?”的句式。當孩子熱心幫忙後,家長要及時表示感謝,例如給孩子一個微信,說聲“謝謝”。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年紀較小,並不會懂得這些反饋,其實不然。實驗證明,幼兒從一歲左右就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心與認知能力,家長一些並不注意的小問題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另外,家長在生活中聽到其他人說髒話要及時引導幼兒去知道這些是不良行為。如在街上看到一些打架、罵人的現象,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是一種不文明的表現,如果大家都講文明懂禮貌,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這樣孩子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慢慢地學會區分好與壞的行為習慣。

  三將情感教育教學滲透在生活和教學活動中

  生活是檢驗情感教育的考場,幼兒的情感教育難以脫離家長與教師的有效引導,尤其教師作為幼兒在幼兒園學習與生活中最常接觸的成人,成為了幼兒日常情感教育的關鍵。通常教師比家長更容易成為孩子們崇拜的物件,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可能成為孩子們爭相模仿的物件。因此,教師應該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另外,教師在樹立良好榜樣的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言語及行為上的引導,設立獎懲制度,對做得好的孩子進行獎勵,同時對不講禮貌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以促進幼兒樹立起正確的道德思想認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幼兒德育教育的問題,我們必須要重視到情感元素的重要性,並且將家長、社會以及教育系統緊密結合,相互協助、溝通,改進日常的德育教育方法。在如今社會中出現愈來愈多的非正確價值觀與輿論的背景下,如“我爸是李剛”、“李天一事件”等新聞的曝光,我們紛紛開始反思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問題,筆者認為這些事件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都可歸結於幼兒時期的德育教育問題上來。因此,情感教育作為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勢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