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職稱論文
中國的體育要進步,要想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首先發展好高校學生的體育教育,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打好基礎。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淺談高校體育教育
【摘 要】 中國 的 體育 要進步,要想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首先 發展 好高校學生的體育 教育 ,為我國的體育事業打好基礎。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國和我國目前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現狀,針對這些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育對策 體育教師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軍團再掀奪金熱潮,國人為之驕傲,世界為之豔羨,輝煌的戰績向世人表明: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崛起。但中國的體育事業承擔了太多的 政治 、 社會因素。而美國這個同樣在各項體育賽事中呼風喚雨的金牌大戶,卻有著完全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對於是建設“體育強國”還是“體育大國”這個問題的選擇上,中國和美國走著不同的道路。舉國辦體育依舊是中國體育走向強盛的顛撲不破的真理。為了取得好成績,國家下大力氣抓,成立專門的集訓隊,苦練強拼。從建國初期到20世紀90年代,我們需要的是在世界賽場上的好成績為中國爭得榮譽,獲得認同。但是,在步入新千年之後,我們在舉國家之力出體育成果的同時,是否可以運用“拿來主義”,強力推進大學體育教育體制改革,走出一條新的體育強國之路呢?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眾所周知,美國不但是體育強國,更是公認的體育大國。這並不體現在奧運會上奪得多少金牌,也不在於有多少知名的超級體育巨星。真正讓美國人自豪的是他們無所不在的運動場所,隨處可見的運動設施,龐大的運動人群,一流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層出不窮的各類體育人才。其中以其體育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最為人稱道。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競技體育的發展主要在學校,多年以來依靠業餘訓練為主來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所謂的國家隊,也只是在重大比賽之前,將參加各類選拔賽選拔出獲得參賽資格的運動員集中起來,做一些適應性訓練和為比賽而進行的技術指導。
和美國的NCAA聯賽及一些大學生體育聯賽相比,中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似乎走著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美國高校以培養體育人才進入 職業聯賽為主,大學生聯賽是為了讓喜歡體育的人走進體育,讓擅長體育的人更加專業,而中國高校在培養高水平的專業體育人才時則多以接受職業運動員為主,並沒有起到培養專業人才的作用。儘管各大學近年來都組建了自己的專業體育隊伍,但從開設的課程來看,均以普及大眾體育為主要目的。所以,高校很難培養高水平的專業體育人才,而職業體育人才又很難融入到高等教育中。
另外一方面,中國專業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太過集中和體制化。國內許多運動員從小就進入體訓隊,從縣隊到省隊再到國家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高度集中的過程。當許多運動員功成名就後,再進入高等院校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這種模式缺乏市場和社會的調節培養,對於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不利。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舉學校之力辦大國體育,無疑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更是對中國現行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這不僅僅是體育事業之大幸,更是整個中國教育之大幸。 二、大學 體育 教育 對策建議
1.充分重視體育理論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加大培養體育意識的力度
所謂體育素養,就是體育 文化水平。這主要包括體育意識***即體育運動的意義、作用,參加體育運動的慾望和要求***,身體運動的基本能力,體育衛生保健知識以及從事體育鍛煉、娛樂和欣賞體育比賽的能力等。
沒有 科學 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 實踐。這是一個普通的道理。學生只知道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但不知道增強體質的科學道理,缺乏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缺少鍛鍊的科學方法。課堂上雖然也都模仿教師的示範動作進行練習,但總有不少學生貌合神離。其原因就是不甚理解體育文化內涵。
2.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熱愛祖國體育教育事業,願為此奉獻自己的青春、精力和智慧,是體育教師 政治 素質的體現。教師要用滿腔的愛對待每一位學生,無私地將對健康的理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們,同時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提高業務素質,與時俱進,緊密與當今 社會科學相結合,始終讓自己走在健康、運動、保健之前列,努力使自己成為運動訓練、運動 心理、運動創傷、營養保健、心理健康諮詢等方面的優秀教師,成為合格的體育活動、運動競賽、趣味遊戲的 組織者、協調員、裁判員、體育館的 管理員以及戶外體育活動的教練員和救生員等,還應熟悉掌握外語、 計算 機、心 理學 、教育學、運動 醫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營養學等眾多領域交叉學科的綜合知識,只有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才能教育學生認識健康、認識體育、熱愛體育、享受體育,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 總結 健康體育新思想和新內容,使自己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塑造者,健全人格的培養者。
3.重視大學體育學科建設的整體規劃
大學體育學科建設的整體規劃首先是師資隊伍。隊伍是學科建設中的核心問題,沒有一流的隊伍,就不會有一流的學科。就大學體育學科師資隊伍的現狀而言,師資隊伍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師資隊伍學歷結構失衡難免要引起知識結構的老化和匱乏,知識結構的老化和匱乏必然會引起學科建設的停滯。師資隊伍建設邊緣化是大學體育學科淪為弱勢學科的重要原因。
4.課程模式與教學內容的創新
體育教學模式的建立,運動行為能力的提倡等,都對整個體育課程的 發展 以及教學內容的改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德國的體育課程和教學內容是隨著學校體育觀念的變革而變化的,我們的創新大學體育素質教育可以以之為借鑑。他們的體育課程中有三種不同學派的課程模式:一是開展多種多樣體育專案的課程模式,包括技術運動專案和健身運動專案;二是開發運動行為的課程模式,降低運動難度和運動負荷,使之適應學生的個體特徵與興趣愛好;三是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這三種模式不僅是體育的教學改革思想,也是整個大學體育素質教育改革的思路。重視競技運動專案,是德國體育教學內容特色,但真正確定教學內容的還是學校。不同的學校可量體裁衣採用不同的教學內容。
參考 文獻 :
[1]季克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仇軍. 現代 教學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思考.瀋陽體育學院學報,1997.
[3]張巖.體育科學體系的學科與分類.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