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期末心理健康論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逐漸引起了多數人的關注。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列為大學教育課程的必修科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一:班級團體輔導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職業功能的重要內容,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實施者的輔導員,主要利用常規班會、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培訓,以班級團體輔導形式開展面向全班學生具有預防性、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這些基本的教育活動中,同樣以全體學生為物件的晚點名,便可突破清點人頭的簡單操作流程及確保學生安全在校的直接目的,以此為契機設計出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主題鮮明的班級團體活動,讓晚點名制度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
一、班級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受關注程度的提高,近年來各大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不少學者也都致力於積極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過回顧團體輔導在國外、港臺地區及內地的發展,闡釋團體輔導的理論基礎、作用機制等內容,研究高校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務應用等方面,表明團體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教育、預防、發展等積極功能,是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及有效途徑,也是具有中國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班級團體輔導的涵義
團體輔導,一種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形式,與小組輔導、集體諮詢、團體諮詢概念相同。是以團體為物件,運用團體服務的理念和方法,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輔導活動。成員通過團體交往互動中的體驗、觀察、學習來認識自我,獲得情感支援,發展良好人際,學習新知識和行為,增強社會適應,促進自我成長。團體輔導具有預防、治療及發展等功能。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中,團體輔導活動主要是用來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其主要內容包括適應性問題、人際交往、個人發展與職業選擇、情緒管理、青春期輔導等。在主題的選取方面,需要考慮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他們身心發展特點,適合該班級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大家所共同關心、感興趣的主題。使用的方法有討論、情景模擬、體驗分享等。班級團體輔導符合團體輔導的範疇,但卻有其特點,它是以整個班級的全體學生為物件,不加以篩選,團體人數取決於行政班級人數,規模大小不一,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的策劃人、實施者、領導者就是班級輔導員,團體性質為心理教育團體。班級團體輔導在輔導員班集體構建、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及發展、危機事件處理等方面可得到廣泛的應用。
二利用班級團體輔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優勢
大學生由於身心發展特點及所處校園環境影響,往往面臨一些共同的心理問題,所以大學生集中校園和班級是最適合團體輔導的場所,並且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究其作用而言,主要是促使大學生重建認知體系,進行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教育,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提高大學生的社交技巧,促進班級內學生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班風;培養交往能力,獲取社會支援。以班級團體輔導的形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班級團體輔導感染力強,影響廣泛。在一個彼此熟悉的、有凝聚力和歸屬感的互動情境下,班級學生可通過團體互動作用,達到相互支援、學習、發展等目的。第二,班級團體輔導費時少、效率高。輔導員選定一個時間,將自己管理的學生集中起來,確定一個班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並且感興趣的主題,以全班同學為物件進行團體輔導活動,可以節省邀請心理輔導專家及招募篩選同質性成員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第三,團體輔導效果顯著、易鞏固。班級學生在類似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下進行交往、學習、練習,使在班級團體輔導中思想和行為發生的改變,延伸到團體之外的現實生活中,得到不斷的內化和強化。
二、輔導員工作引入班級團體輔導可行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團體輔導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輔導形式,是學生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輔導員職業能力之一。團體輔導本身是一種異於說教生動有趣的,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體驗式活動形式及教育方式。第一,成員特徵的相似性。班級體和輔導團體這兩個團體中,成員都具有一定的同質性。班級學生在年齡、身心發展階段、文化水平等方面基本一致,且面臨如人際交往、學業壓力大、擇業就業等共同的需求和問題。第二,輔導員和團體領導者角色的相似性。高校輔導員以學生為本,引導幫助大學生解決學業、人際交往、職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通過鼓勵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團體輔導中領導者需要創造融洽的氣氛,引導成員參與互動,在活動中解決學業困難、人際交往障礙、職業規劃等方面問題,在團體中發揮潛能,獲得成長。可見,高校輔導員與團體輔導的領導者的目的都是引導成員在團體中成長與發展。另外,輔導員也是班集體的策劃者、領導者、引導者和實施者,兩者的多重角色不謀而合。第三,輔導員具備開展團體輔導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輔導員對於自己管理的學生有足夠了解,能更好的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普遍存在問題、關注焦點及需求等,進而選取合適的教育主題。其次,輔導員在學生中具備一定權威,學生在團體輔導過程中能認真對待,積極參與。最後,輔導員作為團體輔導的策劃者、組織者、領導者,單個人開展工作便利,在召集學生、協調時間方面更加便利。
三、以晚點名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
一晚點名概述
晚點名制度,是在高等教育擴招,學生人數不斷上漲,管理難度增加的背景下,為加強對大學生的管理及教育,強化學生安全紀律觀念,各高校陸續實行晚點名制度。晚點名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基本制度和管理手段,自實行以來,管理學生、維護校園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晚點名制度指的是輔導員清點自己所帶的年級學生人數向學生工作幹部彙報本年級在校人數和不在校學生人數、去向及其他學生事務的一種制度,它要求輔導員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目前,全國高校所實行的晚點名制度,主要有兩種型別:一是主要由學生幹部點名,輔導員抽查,在每天規定的時間內或每週星期天、節假日收假返校當天對學生的在校情況進行清點上報的制度。二是指週末晚點,輔導員在每週日、節假日收假學生返校時,在固定的時間和場所,對所帶班級進行點名,在保證學生安全在校的前提下,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各種主題教育的管理制度,讓學生的思想、紀律、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幫助學生的成長成才。本文中的晚點名制度就是屬上述第二種型別。
二晚點名制度實施的現狀
就單純的清點學生人數而言,高校晚點名制度就執行情況總體是好的,大多數輔導員都能夠盡心盡職,做到及時、準確的記錄彙報。但也存在輔導員認為沒有必要,對於點名讓學生清點,自己不出面,或者自己減少點名次數,偶爾點、抽查點,上報時靠自己的估計,不及時、不準確。也沒做好相關記錄,僅僅是口頭記憶通知,一旦發生事情,無法拿出真憑實據,無從下手。晚點名除了清點人數外,輔導員也會利用這個時間給學生通報一些事情,主要是人身財產安全方面注意事項,選修課、報名繳費、教學檢查等事務的傳達,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的宣講等。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方面有所欠缺,要不是沒有主題教育,要不然是幾句話帶過,沒有深入的講解。基於輔導員時間精力有限,不願意在這方面花費太多時間,學生也不想聽等因素,對於晚點名的主題教育,僅流於形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實施晚點制度對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晚點名制度在確保學生安全、維護校園穩定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樣,也對於大學生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它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平臺,要以此為載體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晚點名教育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有益補充。晚點名是沒有納入教學計劃的學生教育課堂,通常每週一次,主要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分階段分主題地對學生進行相對集中和系統的教育,如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目標培養教育、熱愛生命教育等,這些在課堂教學裡涉及較少的內容,以及其他高校發生、本校臨時發生的需要解決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等,在晚點名課堂上都可以做補充,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第二,及時性案例、針對性教育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適宜、講解生動。晚點名制度讓大學生與輔導員保證每週一次的見面,這加深了彼此的溝通了解,讓輔導員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把危機化解於萌芽中,不至於因沒有發現或拖得太久而造成不良後果。各高校案例的講解,很具有時效性,及時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另外,輔導員對本年級、本班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都比較瞭解,都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主題、豐富的案例進行講解,有理有據的教育,也避免了空洞的說教。第三,輕鬆的氛圍及靈活的形式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佳。輔導員與學生接觸較多,彼此熟悉且更加容易溝通交流,學生在團體輔導的互動中也更加放得開。一些專家、教授通常採用老師講、學生聽,最後專家答疑正式的講座形式,這並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而輔導員的課堂教育形式並不那麼正規,相對來書比較靈活,可以提前佈置,學生準備,在晚點名課堂上以分組討論、情節模擬、電影觀摩等形式開展教育,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教育效果。
四、晚點名制度與班級團體輔導結合,加強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
一晚點名制度與班級團體輔導相契合
從時間上來說,晚點名是週末或重點節假日收假時,這時學生全部到場,聚集在一起,因為放假,各種問題也更容易出現,這便是一個好的開展各種教育的時機。班級團體輔導也是在整個班級學生到場的情況下開展的,所有正好可以利用晚點名的時間,根據主題進行輔導;從實施地點來看,晚點名制度,是在高校在擴招後,輔導員管理難度加大的基礎下應運而生的,因而其實施地點是在高校。雖然,團體輔導並不一定在高校開展,可以是心理諮詢中心、社工服務中心,但是高校是非常重要的實施平臺,很好的聯結了學生群體和心理教育工作者;從物件來看,晚點名的物件是大學生,團體輔導物件不一定針對的是青年或者學生群體,但他們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確實是需要服務的重要群體;從服務物件的特徵來看,晚點名教育針對的是該年齡段、本學習階段、本校、本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班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同質性,而團體輔導,也是將問題相似的成員聚集,開展輔導;在主題方面,晚點名和班級團體輔導由於物件皆為在校大學生,設計的主題也以他們共同面臨的問題、關心的話題為依據。
二晚點名與班級團體輔導結合,加強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晚點名制度與班級團體輔導有契合之處,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服務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晚點名制度為思想健康教育提供了時間機會、輔導員人員配置、教育任務等,團體輔導為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實施模式。但是,很多學校,很多輔導員都只是走過場,並未真正落到實處,以至於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仍然欠缺,這就需要學校的重視和支援,輔導員的努力,學生的配合,將晚點名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改進說教的方式,引入班級團體輔導的形式,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水平,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二: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新媒體的作用
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並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接受新鮮事物的最前沿,勢必要向新媒體網路世界延伸,尤其是隨著校園網路建設速度的漸快,催生了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產生,而新媒體也就成為了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媒介。同時,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學習能力、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於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積極推進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21實際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即結合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體優勢,將其與傳統教育相結合,並根據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徵
1.1新媒體的概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媒媒體而言的,是伴隨著數字技術、網路資訊科技、無限通訊技術以及相關智慧終端裝置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傳播媒介,是在傳統報紙、雜誌、廣播和電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體形態呈現出來,其突破了傳統媒介中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界限,實現的資訊傳播結合交流的互動性、及時性和共享性,是當前網路媒體發展的主流傳播形態。
1.2新媒體的主要特徵
近年來,隨著網路媒介的發展的多樣化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與其自身特徵是分不開的,新媒體不僅消除了傳統媒介之間的邊界給媒體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在表現和傳播形式上都表現出其自身的特徵性,其具體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受眾主體呈現個性化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最大區別在於受眾主體呈現多樣化,可以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主體,團體、個人均可,社會群體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定製新媒體形式的新聞,更加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突出,更有利於滿足於不同的主體需求,從根本上促進了其在多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2資訊表現形式的複合性
新媒體的資訊傳播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單一性,呈現多元化發展其集文字、影象、聲音、視訊、音訊等於一體,將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電視等傳播形態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種資訊資源,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實現了資訊傳遞的及時性、互動性和共享性。
3傳播方式的實時性和廣泛性
新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利用移動通訊技術並藉助終端裝置,實現資訊釋出、接收和傳播的即時性和廣泛性,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隨時隨地進行資訊的互動表達和獲取成為現實,同時也讓其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喜愛,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其心理變化,這對進一步發揮其在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積極影響。
2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作用
根據相關資料調查,目前我國大學校園使用者已逾3000萬,平均年齡為20.84歲,青年學生群體已成為新媒體應用與發展的主力軍。而隨著新媒體的縱深發展,其正在逐漸成為各高校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並凸顯其獨特的作用。
1新媒體促進了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複雜的過程,需要結合多種方式,才能夠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心理教育中的課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思想以圖文並茂的網路新媒體形式展現出來,並進行廣泛傳播,以此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於學生的日常資訊交流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並塑造著學生的心理髮展模式;同時,新媒體發展下,學生即是資訊的接受者也是釋出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教師變為教育的引導者和幫助者,而學生真正成為了教育主體。
2新媒體極大的拓寬了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傳統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固定、覆蓋面窄、影響範圍和力度小的侷限性,實現了資訊交流和傳播的全方位性,將傳統教育模式引向網路平臺。當前,許多高校也逐漸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在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並構建了多媒體網路教學平臺,藉助於網路的互動性和共享性,將傳統教學平臺轉向線上遠端教育,一方面促進教育工作者能夠緊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細緻的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矯正教育;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學生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認識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不斷的完善自我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塑造和鍛鍊心理素質,以此適應變幻莫測的社會環境,達到健康的心理狀態。
3新媒體能夠顯著的提升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實現教育目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和實踐課題,新媒體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其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中單板、枯燥和乏味,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一種生動、形象、具體的圖文並茂、聲情融匯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內心對比,以此來明辨是非,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參與性和現實教育意義,這都從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學效率和效果。
3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新媒體的發展突破了資訊流通和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加強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顯的優勢,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並將兩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進,從而為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和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1運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當前,網路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複雜多元、良莠並存的社會思潮衝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而許多大學生的心理水平還沒有完全成熟,較容易受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這勢必會使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各高校研究的熱點話題。關於這一課題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而新媒體的發展更是助推了傳統課堂向以網媒為主體的線上課堂轉化,新媒體已經深刻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生依賴於新媒體,更傾向於利用新媒體技術來獲取知識,網路心理健康教育者應該以學生為主,只有通過新媒體才能夠密切聯絡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實現有效的心理溝通和教育。由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為關鍵的就是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也能更好的調到學生的主動性,增添教育的樂趣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內健康發展。
2構建多元化的新媒體教育模式。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髮現心理問題,認識和掌握心理變化規律,以實現健康成長之目的。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緊跟媒體發展前沿,將新媒體技術滲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上深入的挖掘其優勢,以凸顯其媒體的個性化、受眾主體的細緻化、傳播方式的多樣化資訊傳遞的實時性等特性,並充分的利用這些優勢,以此為基礎來構建多元化的網路新媒體教育模式,並充分的與傳統課堂教育相結合,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創新和發展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兩者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
4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於推動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推廣,深化對心理健康教育規律的認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網路迅速普及的今天,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一現狀,必需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勢來矯正學生的不良網路心理,正確引導其向正確方向發展,以此來推動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