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學的個性化實現新課程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得到了發展,多種教學模式的出現,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蓬勃生機。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此帶來的教學程式化和模式化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教學的個性化。這不但不利於教師在教學中的創造,也不利於突現教育的主體。因此,在重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和運用的同時,有必要強調課堂教學的個性化。
        一、教材處理的個性化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和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與依據,教材處理的個性化,是對具體的教材內容處理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這個“異”就是教師個性和教學風格的體現。當代教育學者徐勳說過: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首先應該肯定教學是一門科學,因為教學是有客觀規律可循的,教學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同時,教學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理論應用於實際,必須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不能拘泥於一個程式。教材處理應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結合,既要堅持教材處理的一般原則,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個人的特點設計思路、剪輯教材,形成自己在教學上的獨特風格。就數學每堂課的教學內容來說,不能離開教材所安排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目標,但在組織教材時,又要有各自的個性化創造。例如,新教材在未講整式有關概念的前提下,就講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不少學生列得出方程,卻解不出方程。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講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前,我補充了單項式同類項以及同類項的合併等有關知識,學生學完後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毫無障礙、得心應手。教學的個性是教學藝術的靈魂和源泉,在新課程理念下,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加工和處理,形成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不僅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且能體現教學的個性化,促使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教學語言的個性化
        個性化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風格的外在表現,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個性化的教學語言必須是集真、善、美於一體的語言。首先,它應是充滿科學性的語言,主要體現在語言的準確、規範和思維的邏輯性上;其次,它應是充滿趣味性的語言,表現為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最後,它還應是充滿情感的語言,能以情感人。
        教學語言個性化,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揚長避短,發展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藝術風格。 
例如,初一的學生剛學幾何證明時老把“∵”“∴”搞混,糾正過多次仍然搞錯,這時,我引用了一部動畫片的名字《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兒子在前,爸爸在後”,學生們在開心的笑聲中一下子記住了“∵”“∴”這兩個符號,從此以後就不再犯錯了。
      三、教學情境的個性化
        充滿情感和理智的個性化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根本保證,個性化教學情境是集情、趣、智於一體的,有“情”才能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才能融洽師生關係,才能營造好和諧、民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學氛圍;有“智”考驗創設“行動活潑”的學習情境,考驗誘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有“趣”考驗使學生樂學,考驗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新課教學中,我經過思索,形成了幾種富有個性的情境教學,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1.生活情境
        “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用到現實生活中”。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相關性越大,學生對此的學習興趣越濃。因此課堂匯入要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挖掘這樣的生活原形:爸爸對兒子說:“我像你那麼大時,你才4歲,當你像我這麼大時,我就79歲。”那麼現在爸爸幾歲?兒子幾歲?
        2.故事情趣
        如在“根與係數的關係”的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講這樣的故事:在法蘭西與西班牙的戰爭中,西班牙依仗著密碼,在法國境內祕密地傳送情報,在這國家和民族的危急關頭,一位數學家藉助數學知識破譯了密碼,報效了祖國。這位科學家是誰呢?——著名的數學家韋達。這節課我們將一起來了解韋達在數學史上的傑出貢獻之一 ——根與係數的關係。這樣的情境教學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又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音樂情境
        如在講同類項以及同類項的合併這節課時,我的開場白是一首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在輕鬆愉快的音樂聲中開始了我們的新課。
        個性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沒有統一的格式,它是教師的匠心獨運,是教師創造個性的自然流露。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或利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或展示形象逼真的實物和模型,或進行出神入化的角色表演等,都能為學生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