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經驗論文範文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言語文化,其執行的形式也是言語文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談初中語文教育經驗
摘要: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學的一些傳統方法漸漸被人們所遺忘,由於改革者致力於語文教學形式上的創新,語文教學的真正內涵往往得不到重視,這樣,語文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就得不到很好的統一。大家都知道,缺少內容的形式,它的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就目前語文教與學的現狀來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如今的課堂存在許多的問題,首先是課堂上經常有把"對話"當"問答"的現象。"知不知"、"對不對"、"是不是"、"怎麼樣"等這一類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理解成了庸俗化的問答,這種課堂上的一問一答,表面上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實際上卻是用提問的方式在"灌"。其次是鼓勵與誇獎的濫用。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並不意味著對學生要一味表揚。經常有一些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地隨意性表揚。一味懲罰不可取,一味表揚也是不可取的。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同時,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也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以上所列舉的是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現象,儘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這是一些教師忽略教學語言的藝術所致。如何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呢?我認為應該處理好以下幾方面。
1.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撰寫了不少教學論文,並在我校舉行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啟用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3.提高學生對語文科目的興趣
本人在吸收他人經驗及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盡力改變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充式教學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在課堂上通過設計一些與學生實際相貼近的問題,以啟發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儘量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接受知識。並適當地及時地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回答,讓他們從回答問題中樹立信心。還通過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與現實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探討。這不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一種團隊合作精神,集體的凝聚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了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4.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由於本地區是偏遠的山區,學生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平時閱讀書籍、報刊、雜誌等較少,這就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本人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書籍,有選擇地向他們推薦一些書籍,延長他們的借書時間,盡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而在課堂上,注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後回答問題,並適當地引導,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後,學生的知識面不但擴大了,而且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5.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本校的學生由於一些原因,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本人在課堂上,多注意讓一些羞於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耐心引導其回答,並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鍊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平時,還注意指定一些簡短的文章給他們朗讀,並且在班裡舉行一些朗讀比賽,以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學生們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6.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人在平時常佈置一些簡短的小作文,並在課堂上當場完成。小作文的內容多是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寫起來也容易。在批改時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並且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學生嘗試到一點成就感,最終調動其寫作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運用想象指導學生寫作,利用寫作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是開啟學生思路、豐富文章內容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仿寫、編故事、續寫、擴寫等作文訓練的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如:我在講《智取生辰綱》時,由於初中學生看過《水滸傳》原著的很少,就是電視劇看全的也不多,對水滸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也是似懂非懂,為此,我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電視劇《智取生辰綱》這一集的視訊,讓學生對小說情節有了一定了解之後,再回到課文進行理解,對課文有了深層次理解以後,我安排學生續寫楊志丟了生辰綱以後可能發生的事。當時,每位學生寫出的結局五花八門,各有千秋。這樣,通過恰當使用多媒體及創意的寫作,既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又提高了語文學習效率。
7.注重學生情感方面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正處於性格形成和趨於穩定階段。不同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現和需要大不相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如對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對其仔細觀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熱情鼓勵他們多開口說語文。在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時候,要把握時機多給他們獲得成功表現的機會,並多給予表揚,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而對於外向型學生要給他們充分自我表現機會,保持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同時對他們要提出更高要求,對他們的缺點可以公開批評。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培養和利用個性中積極的情感因素,如學習語文的興趣、自信心,使用語言時不怕犯錯誤等,它們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窮的力量。
那麼怎樣改變呢?更新觀念,儘快樹立中學教育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多層次、多規格的人才的服務觀點,提倡"百花齊放",力爭"推陳出新",光大"合格加特長"、"優質加特色"的因人施教法。語文是最不受拘束、最生動活潑而又最豐富多彩的一門學科。我們不必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拘泥於課文字身的講解而放不開手腳。我們應該正確處理好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係:不拘一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別開生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追求實效,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從課本出發,深挖內涵,發散思維,讓學生學到書上有、書上還沒有的有用知識。如此不斷求活求實,以變應變,自然就不再會是進退維谷衚衕窄,而是左右逢源天地寬了。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新,積極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實用的方法,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開發學生智慧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篇2
初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經驗芻議
課程改革首先是思維理念上的改革,實施新課標,就必須有與其相適應的學習方式,而探究式學習就是當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亮點。主要運用預習、交流、練習鞏固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一、運用探究式學習的原因
1.理解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學習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其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絡,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
2.運用探究式學習
運用探究式學習,既是改革傳統教學的弊端,也是時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因而,新課改勢在必行,學習方式必須轉變。探究式學習正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立、獨立地發現問題、實踐、操作、調查、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二、探究式學習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性、現實性和開放性特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實質性探索。下面,筆者以執教朱自清的記實散文《背影》一課為例,來加以說明。
1.確切的教學目標是優化探究教學的關鍵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有確切的特定認知目標和情意指向。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起點,通過探究的雙邊活動,最後達到預期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可概括為:體會至愛親情;引起回憶共鳴;品味語言深情;掌握對方心靈。
2.情景交融的課堂氛圍是優化探究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條件
葉瀾有句名言,“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教師“聞道在先”。在知識能力和經驗方面較學生勝出一籌,但在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看成與自己完全平等的朋友和教學活動的合作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個性差異;創設寬鬆、愉快、和諧、情景交融的教學氛圍,在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互動過程中,迸射出心靈的火花,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背影》一課,自始至終暗含一個情字,慈愛、恩愛、關愛、孝悌,滲透在濃濃的親情之中,字裡行間融注了深深的父愛之情。
第一階段:渲染氛圍,創設一個情字。
開課前,我刻意把現實生活中的至愛之情事例引入課堂,未講《背影》先有情,使學生的思緒沉浸在感情的海洋裡。在指導學生讀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兩件事:其一,註釋生字詞。其二,用一句話說出本文文意:父子惜別。
第二階段:誘發體驗,表述一個情字。
學生再次讀課,要求學生找出作者“淚如湧泉”動情的句子,並說出動情的原因。學生在自立誦讀理解的深沉思緒下,通過分組討論,典型發言,不同程度地概括了四次動情流淚的情緣。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及時作了總結;難過的淚徐州見父,感激的淚望父買橘,悵惘的淚父子分手,辛酸的淚北京思父。作者四次流淚,感情是豐富真摯的,人間最美好、最動人的莫過於誠摯的情感和純真的心。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深深的摯愛和他那顆水晶般透明的心。
第三階段:開啟想象,深含一個情字。
學生第三次讀課加深理解,要求學生回答,作者為什麼用“背影”兩字作題目?學生默默地翻開書,用淚眼默默地讀著,“背影”所內含的深情在撞擊著心靈。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現四次,開頭設疑,點出背影;中間敘事,引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結尾思念,照應背影,明寫背影,暗含深情。背影所暗含的情愫,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成功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使文章貫串一氣,渾然一體。抽驗回答,雖層面不盡相同,但都蘊含著兒子念父的情懷及父親愛子的深情。
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探究式學習在《背影》一課中運用,主要是靠學生自己讀課、理解、回答問題來完成的。在學生讀課前,要掌握好兩個定位,一是讀課品位的定位;二是讀課方法的定位。這既是對“親情”文字的拓展,更是對二個“定位”的深化,也是師生在互勉對話基礎上的共享。在教學相長過程中,讓師生感受到生命的綻放,靈感的閃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盪。精神世界有了發展,才能暢遊知識海洋。
三、優化練習設計、撰寫小論文、深化實踐探究能力
《背影》一課的練習,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強化實踐探究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練習及訓練必須讓學生始終處在主體位置上,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徹底扭轉過去教師講題目,講題案,學生對標準,背條條的局面。
“教育的問題不在於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於教他怎樣發掘真理”。為深化學生對探究成績的鞏固,檢驗探究效果,我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要求學生撰寫小論文,如《我敬愛的XX》,《我最尊敬的人》等。
教師通過有操作性的開放性習題,積極引導學生多動手,多實踐,用聯絡、發展的眼光,多側面、多角度地觀察,突出語文課中的精華所在,讓學生探究思維的火花在老師的點撥下更加光彩奪目;這樣,學生實踐探究能力得到鞏固,同時也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
全面推行新課改的基本保證,是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只有能力才能培養能力”。為人師者,要不斷更新理念,敬業愛生,在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實踐中,積極主動,鍥而不捨地探索和總結,才能增強自身的探究意識,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
[1]鍾啟泉,安桂清.探究式學習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夏蘇青.探究學習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教學與管理,200418.
[3]郝志軍.論探究式教學方式的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