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面的論文範文
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優化區域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是指將用於發展高等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放到何處何領域及何專業的高等教育。[1]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計劃方式日益轉化為以市場資訊為先導,運用行政計劃為主的方式,並日益重視市場資訊對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作用。
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存在顯著區域差異由來已久。根據王善邁先生研究,全國30多個省市地區劃分為四類:一類地區人均教育經費始終是三四類地區教育經費的2到3倍,二類地區的人均教育經費要高出三類地區的五分之二。[2]同時從全國整體來看,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去向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線和橫貫東西的長江水系和隴海鐵路一線的地區或城市中。形成有趣的側“π”形狀。由此可見,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區域分佈的狀況影響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是否合理。
一、從我國經濟區域發展水平看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經濟發展水平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物質依託,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硬實力,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長遠發展的後盾。[3]相通,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也決定了地方高等教育的發展。
影響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首先要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就應該以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GDP、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評價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實力。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4》資料測算,2014年大陸百億元GDP負擔0.398所高校,億元GDP和地方財政負擔43.1名和194.7名大學生,每萬人口和每千名從業人員分別負擔199.8名和35.4名在校生。與以上資料對比,我國的西北、東北、華北地區和湖北地區的教育資源配置程度大,教育資源的數量與其經濟發展程度不成比例,無論高校數還是在校生佔全國比重、百億元GDP負擔的高校數、億元GDP和地方財政收入負擔的大學生數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該地區所擔負的高等教育發展任務與地區經濟實力、水平很不相稱。
綜上可知,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與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不協調現象,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的教育資源配置數量較少,而一些相對落後地區教育資源配置的數量卻較多。
二、從我國人口區域分佈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也受到人口區域分佈狀況影響,涉及每百萬人口負擔高校數、每萬人口負擔在校生數等指標。這些指標既體現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又體現高等教育支撐社會發展的程度。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D2014》資料2014年底我國每百萬人口負擔1.83所高校,每萬人負擔200.8個在校大學生,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與人口分佈不協調,部分地區東北、西北、華北地區高校和在校生數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部分地區華南、華東、山東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其佔有較高教育資源相一致。
上述兩個方面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的佈局及資源配置趨向存在顯著不合理狀態,有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口負擔重,高等教育資源佔有量大,負擔偏重,有的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高等教育規模偏小不利於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的滿足。其主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佈局主要考慮戰備需要而忽視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只強調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而缺乏必要的彈性。[4]高等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協調不利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利於我國高等教育佈局的合理化,同時也消耗了我國的教育資源。
三、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途徑,實現高等教育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
1、市場引導,注重教育資源配置不足地區的教育資源的配置
堅持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輔以計劃配置,這樣既有效的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擴大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的程度和力度,也避免了市場配置的盲目性等缺點,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為我國經濟建設儲備人才,推動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發展。
我國必須注意華東華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這些地區經濟發達,需要大量有知識、創新能力的建設者。這些地區在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所需人才問題上不僅要注意大力吸引區域外的人才等,還要注重培養人才,加大地區高等教育資源投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擔負起發展高等教育的責任,推動本地區經濟的發展。
2、吸納更多社會資源投向教育行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高等教育
地區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影響地區教育發展,需另闢途徑增加高等教育資源投入。吸引社會力量投向高等教育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在我們國家把民辦教育概括為社會力量辦學,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教育,民辦高等教育的興起和發展改變了國家辦學的單一模式,形成了政府辦學和民間辦學兩種教育體制,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格局。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有利於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3、鼓勵支援高等學校自主辦學的積極性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性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有利於發揮高校在利用教育資源、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性。
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曹小紅委員建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下放招生、課程等權力,高校下放權力,賦予院系更大自主權。推動高校根據自身的科技優勢,根據市場資訊,預測和掌握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同時又可以與企業合作或建設校內企業,以學促企,以企促學,不僅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還會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
綜上所述,國家、地方政府、社會力量及高校自身都應根據市場經濟動態把握高校教育資源的配置。從巨集觀、中觀、微觀上全方位的對待,逐步使我國有限的高校教育資源在動態發展中優化組合。各地方、區域在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指導下,立足於區域社會經濟水平與人口分佈特點,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尋求更加合理和具體的優化高校教育資源配置的途徑,有效利用區域資源,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在區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篇2
淺談手機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創新思考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及手機媒體的普遍運用,手機媒體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其學習、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作為從事一線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傳統思維和教育模式,把握手機媒體環境下學生思政教育出現的新特點和新問題,及時瞭解和掌握大學生思想狀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積極影響
1.建立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平臺。
隨著智慧手機的不斷升級換代,手機流量資費的快捷實惠,使得通過手機媒體建設思政教育新平臺成了可能,手機媒體依託網路技術,呈現出資訊資源內容、表現手法豐富、形式多樣、資訊傳達高效快捷等多種優勢,在傳統學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拓展了新的、更受學生喜愛和歡迎且效果更佳的新的途徑和平臺,極大地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的有效開展建立了新平臺。
2.豐富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在手機媒體廣泛使用之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講授、座談、個別談話、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這種傳統模式的教育形式在一定時間段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受時間、地點、制度的侷限,而手機媒體呈現的多種交流方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生動、更立體、更有效的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手機簡訊、手機報、飛信、手機微部落格、手機微信訂閱號、手機APP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途徑全面、深刻地瞭解學生個人及群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和思想動態,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引導教育工作。
3.增強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過手機媒體的多種功能如QQ動態、微信朋友圈等更加立體、深刻、全面地瞭解學生學習動態,把準學生思想脈搏,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潛在問題,進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防範和解決,提高工作效果;同時通過手機媒體隨時隨地與學生、家長進行互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手機媒體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於一身,這種圖文並茂、音視訊俱佳的資訊傳播,能讓學生在寬鬆有趣的氛圍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感染力。
二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新挑戰
1.加大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難度。
手機媒體環境下,學生接收和傳送資訊,處於“無主控”“無屏障”狀態,特別是在當前手機媒體缺乏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一些消極負面的思想資訊都可以利用手機媒體在大學生中無障礙傳播,但手機媒體的發展導致社會控制進一步弱化,傳播者身份的隱蔽性、使用者的海量性、跨地域傳播帶來的挑戰、政策法規滯後等,使手機媒體進入了“資訊無屏障”的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複雜化。
2.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大學生群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及對新事物較強的接受能力,是手機媒體最主要的接受者、使用者和推廣者,相比之下部分教育者在手機媒體的接受和使用上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手機媒體使用意識不強、網路技術水平差、對新事物敏銳性不強,對手機媒體的組成、特點及操作等缺乏必要的瞭解和認識,從而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手機媒體環境下難以熟練有效的運用,其巨大優勢也難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手機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對手機的部分功能不熟悉,習慣性地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展思政教育。
3.傳統思政教育模式受到新挑戰。
傳統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起著教育主導的作用,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者設計並控制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組織和引領教育物件參加教育活動,同時大環境下的主流社會價值觀和價值取向通過傳統的媒體傳遞主流思想,但是隨著手機媒體的廣泛運用和手機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衝擊,各種資訊資源通過手機媒體湧向大學生,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獲取各類資訊資源;另一方面,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大多是通過講授、座談、談話、灌輸式教育等方面開展,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多樣化,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手機成為他們生活、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正在減弱,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戰,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手機媒體及如何運用手機開展思政教育,成為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手機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途徑分析
一利用手機基礎功能開展學生高效管理服務
1.運用手機媒體開展資訊化管理服務。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相當部分學生管理服務工作都通過網路開展,且高校行政班級逐漸淡化,集中教育活動難開展。教育者可以利用手機建立班級QQ群、飛信群、微信公眾號、手機簡訊、手機客戶端或電腦,釋出各種教學以及學生工作資訊或通知,開展班級管理、師生交流和學生互動,形成一個快捷高效的班級管理服務平臺。
2.發揮手機媒體優勢做好學生突發事件處理。充分利用手機媒體關注學生思想動態,科學蒐集和分析媒體輿情,遇到國內外及校園裡的一些突發事件,應充分發揮手機媒體優勢果斷地開展緊急應對及處理,控制事態發展,穩定涉事群體情緒;同時可以利用手機媒體第一時間釋出事實真相,以統一口徑,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輿論。同時,與學生進行良性資訊互動,穩定學生情緒,緩和氣氛,掌握處置突發事件、群體事件的主動權。
二利用手機即時通訊構建師生有效溝通平臺
手機簡訊和飛信則屬於星狀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每一個手機都是傳播體系中的一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手機媒體”不僅給使用者傳送他所需要的新聞,更可實現跟蹤、報料收集、讀者調查、讀者評報、意見反饋等多方面的功能。對讀者和報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務,實現了更廣泛、更迅速的互動。同時,可通過學生QQ動態、微信朋友圈等開展實時互動,構建有效溝通和交流平臺。同時通過師生、家庭與學校三位一體的交流、溝通,使師生、家校之間互相瞭解、互相影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利用手機微部落格功能建設特色思政教育陣地
一是微部落格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資訊的廣播式的社交網路平臺,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臺,其更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更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動態,學生思政教育者可以充分運用微部落格這一優勢,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擴大教育覆蓋面和影響力。以專題形式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與心理疏導、就業幫扶、成長答疑等,在重大節假日及敏感時段,編髮專題微博,開展專題討論、進行線上實時討論等加強學生思想引導;還可以建立網上心理諮詢室,開闢手機APP,搭建大學生們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平臺,以豐富的實用內容吸引大學生,以積極的思想引導大學生。二是利用微部落格開展學生人文關懷。利用手機簡訊、微信平臺、QQ動態回覆留言等編寫一些溫馨提示、勵志小故事、心理疏導、節日祝福等給特定的同學進行人文關懷;也可以通過微部落格宣傳學生中各類先進典型,進行適當的正面引導,傳遞正能量。
三、手機媒體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對策
一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媒體,強化自律意識
大學生尚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資訊的分辨能力和抵禦能力有限,因此,各類負面資訊、詐騙資訊等很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為從根源上抵制不良資訊的侵擾和影響,學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工作,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注重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樹立健康的思想觀念, 不斷提高自身的抵制不良資訊的能力,使他們在面對這些資訊時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準備,主動地對這些不良資訊進行遮蔽和抵制。可以通過開展相關專題講座、舉辦正確使用手機媒體的系列校園活動如手機媒體科技活動、創意手機報、抵制不良資訊簽字活動等特色活動,使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逐步建立起高尚的媒介觀和審美觀,自覺抵制不良資訊的干擾,正確有效利用網路, 科學理性地使用網路資訊資源,讓手機媒體所傳遞的不良資訊失去成長的土壤。
二提升教育者使用手機媒體功能開展思政教育的能力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養。作為學生思政教育者,我們應該積極地轉變觀念,主動去探究和使用手機媒體,拓展和搭建思政教育的新平臺,探索思政教育新方法,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自身資訊素養和手機媒體使用技能,從而達到既能熟練地運用手機媒體這個新平臺,同時提升自身使用手機媒體的能力和水平,搶佔手機媒體網路思政教育主陣地。結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手機媒體使用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積極學習手機媒體技術,具備編寫手機簡訊、創辦大學生特色網站、製作大學生校園手機報、創辦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部落格、熟練運用 QQ、飛信、微信等即時通訊軟體的能力。培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手機媒體語言使用能力,要通過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樂於接受的表達,達到與大學生語言表達“同頻共振”的效果,使教育內容真正為廣大學生所認同、吸收、內化。手機媒體使用者學習網路表達方式,學會運用網路語言,以生動活潑、 表現實際生活的手機媒體語言,消除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產生的牴觸感,使大學生自覺加入到學習、內化教育內容的隊伍中;同時,有利於消除學生對於教師的拒斥感,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三完善媒介環境的法律規章
建立和完善手機媒體資訊傳播規章制度,是手機媒體健康運用的外在約束。手機媒體的合理利用需要自律,也需要外在的約束建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約束資訊釋出者和資訊接收者的行為,對手機媒體運營商的經營行為進行規範,能夠有效控制不良資訊的傳播。學校應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使學生在制度規範的約束下科學、文明地使用手機,提高手機網路安全和防範意識。同時,教育者應鼓勵學生走下網路、學習時段人機分離,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養成健康使用手機媒體的好習慣。
>- 教育方面的論文範文
- 教師節學生代表國旗下講話
- 有關朋友祝福的句子
- 母親節一句話祝福
- 酒店餐廳服務員心得體會
- 頭暈耳鳴如何治療
- 最健康的家常菜食譜
- 教育方面的論文
- 關於失望的傷感心情說說
- 佛滔居士解夢做夢夢到自己和陌生人打架的寓意是什麼
-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一課美麗的地球教學設計
- 產業有哪些主要的型別分類
- 領導寫給員工的評語
- 淺談特殊教育方面的論文
- 肝膽手術後發生膽漏的臨床分析
- 很經典的心情短語說說
- 夢見自己多了一套房子是怎麼回事
- 女人鼻子大的面相怎麼樣
- 面試時的英語自我介紹
- 美術教育方面的論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