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英語教學本科論文

  計算機英語在國際上作為通用的行業性用語,有著其它語言所不能替代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論計算機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與策略 》

  一、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在計算機英語的教學活動中,依據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原則及特點,教師利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對學生在計算機英語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1學習檔案記錄。學生學習檔案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評價工具,它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成長進行掌握和評估,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建立和製作學生檔案袋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成果選擇、學習反思、評價標準確定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參與到自我評價與目標設定中。

  2課堂觀察,教師評價。課堂活動是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評價其語言應用能力及交流能力的主要依據。教師可以以分組討論、課前演講、口語會話、你說我猜、課堂問題回答、分角色扮演等活動中瞭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學習進度的進展、學習效果的檢測等情況。

  3學生自我評價。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適合任職需要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針對當前自身能力建立適合自身發展和教學的評價方案和方法,以便根據自身的當前狀況及時調整學習進度和方法,從而成為適合發展需要的積極主動學習者。

  4學生互相評價。學生互相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三至五人為一組,根據組內的討論活動中學生的表現,同學之間相互評價。評價前,教師可以根據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制定比較系統的評價細則和操作方案。還可以利用網路等方式,開展課外的自主學習和反饋活動。

  5確定演示任務。任務演示是以人物教學法為指導的一項語言學習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除了在課堂上教師講授的課文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和計算機相關的英文材料,並製作成簡報,以演講的形式展現給同學,教師根據學生演講的內容、形式實施點評,及時糾正其中的語法、語言錯誤等,並做出實時激勵評價。

  二、改革的實施步驟

  形成性評價在計算機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步驟,包含以下幾個主要的教學手段,教師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

  2.1實施促進語言知識掌握的評價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每章節所學的知識點,學生可以以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自願結合,3~5人為一小組,並選出組長。組員各自把自己掌握的情況記錄下來,作為檔案袋材料。還可以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方式翻譯相關材料。

  2.2實施促進語言技能提高的評價

  對學生說和寫技能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在每堂課之前都有5分鐘的口語訓練時間,每組輪流準備一個主題,鼓勵多人一起參與。教師根據訓練目標制定評價標準,訓練結束後,學生可以自由發言,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分組討論,組長把組員的意見填充到表格上。最後教師進行總結,指出優缺點並告訴學生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對於學生的作業,教師應制定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題目,學生完成後要認真批閱,在批閱過程中對語言錯誤不做過多修改,重點說明文章優缺點並給予鼓勵,解惑等反饋資訊。

  2.3實施促進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在評價期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態,通過和諧融洽的討論環境,吸收同學老師的意見,更好地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取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4實施促進學習策略學習自主性的評價

  在形成性評價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既是評價的主體,也是教師和同學的評價的客體。一方面,學生要以主體身份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對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另一方面,教師和同學的的評價起到參照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制定的標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以及同學和老師的評價明確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明確與目標的差距,繼續努力。

  2.5實施促進合作精神培養的評價

  合作精神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他人長處以及自身優勢的發揮,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小組合作,團隊競爭等方式,學生共同完成任務,有助於不同程度的學生取長補短,並制訂互評表、自評表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精神。

  篇二

  《 計算機英語新課改途徑 》

  1計算機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英語是IT的行業語言。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想學好計算機,就離不開學好計算機英語,英語是學好計算機的必要工具。首先,要運用英語語言編寫計算機程式。計算機中的程式、命令、提示、幫助等一般都採用英語語言編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雖然大部分程式開發工具中都可以採用中文語言編寫變數名、欄位名,甚至輸出的資訊,但尚未開發出完全使用中文的程式語言。其次,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多數計算機軟、硬體技術源於英語國家。如果沒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必然會影響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引進,也制約到計算機從業人員對這些技術的理解和消化。最後,軟體開發中的技術文件和資料也大多使用英語語言。如果讓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將這些文件或技術翻譯成漢語,由於他們不熟悉專業知識,往往翻譯質量差參不齊,影響運用效果。特別是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由於初次引入,許多詞彙的譯法五花八門,相關參考書也難以參照,增加了閱讀和學習的負擔。還有將技術資料譯成漢語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導致國內運用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時間嚴重滯後於國外。通常,從獲得一本外文版計算機圖書的版權到翻譯出版需要1年的時間,而軟體版本更新週期是1~2年時間。這就意味著通過閱讀譯文資料來掌握某一版本的軟體技術時,該版本的技術可能已被淘汰,或面臨淘汰。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也決定了計算機專業英語中的新名詞、新術語層出不窮。如果計算機人才熟練地掌握了專業英語,就可以直接閱讀原文,提高掌握技術的速度。計算機英語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同,它已經成為一些國內和國際認證考試的主考課程之一。基於全球化和資訊時代對計算機人才的要求,計算機英語已經成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必須掌握的知識。

  2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2.1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不足

  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知識或能力。一方面,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能及時掌握計算機領域的各種新技術、新知識;另一方面,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在具有較高的英語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必須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和聽說能力,能夠開展雙語教學。計算機專業課教師教不好英語,英語教師又不熟悉計算機,很難將兩者融合在一起。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專業術語多、新詞多、合成新詞多、縮略語多,一詞多義現象比較普遍。如“driver”一詞在普通英語中是駕駛員的意思,而在計算機專業英語中的一個重要意思是“驅動程式”;又如“Cookies”在普通英語中指的是餅乾,而在計算機英語中則是指一種網路技術。如果仍然按照大學英語的教學方法,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以及課文的閱讀和翻譯,就體現不了計算機英語的專業性。雖然計算機教師熟悉專業知識,但是他們的英語知識相對不足,不能很好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2.2教材覆蓋面廣,缺乏專業側重點

  雖然目前高職計算機英語教材種類繁多,各種教材幾乎都包括了計算機硬體、軟體、計算機語言、作業系統、網路、計算機病毒、資料庫、多媒體等內容。有些課文的內容理論較深,缺乏實踐性;有些課文的內容陳舊,不能反映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新技術。教師選用相同的專業英語教材去教授計算機類的各個專業,不能彰顯計算機類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專業有各自的側重點,給他們傳授相同的專業英語,使學生難以掌握到所需要的知識。

  2.3教學方法單一,考核環節薄弱

  大部分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仍採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先講解詞彙,然後講解課文,最後講解習題,教師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缺少學習動力、新鮮感。一方面,英語教師往往忽略計算機的專業特點;另一方面,也脫離了語言課程的本質,忽視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目前一般沒有把口語納入教學範圍考核,只有期終筆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教師無法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大部分學生的聽、說、寫能力差,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不強。

  3改進措施

  3.1準確定位課程教學目標

  高職《計算機英語》既不是純粹的計算機專業課,也不是純粹語言課,而是一門專業與語言兩者交叉的課程。計算機英語教師必須明確這門課程的性質,也應該讓學生清楚這門課程的性質,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將英語語言運用到計算機專業中去,才清楚這門課程是為計算機人才學習和工作服務的,才能從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角度來組織教學。

  3.2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培養

  由於計算機專業英語是一門交叉性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有一定特殊性。各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一是要加強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普通英語教師不能完全適應專業英語教學,應該組織他們學習計算機知識,增加他們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也可以讓英語基礎比較好的計算機教師轉行,提高他們的英語教學水平,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專業英語教師。

  3.3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地學習,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我想學”。

  3.4選擇合適的教材

  在一定程度上教材決定了教師教什麼與如何教,學生能學到什麼與如何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合理取捨教材內容。任何一本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都不可能涵蓋計算機領域中的所有新名詞和新術語,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更換教材,或者在不改變原有教材的基礎外,適當給學生增加新名詞和新術語,如dual-coreprocessor,3G,Cracker等,這會讓學生耳目一新,激發好奇心,學習也就更有興趣了。

  3.5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實際任務作為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圍繞完成任務而展開,可以採取模擬現實場景,增加英語對話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應用計算機英語專業詞彙和語句。例如,在講解Internet網際網路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網路查詢有關Internet的資訊,用於課堂交流。這項任務還可以設計成一個模擬實訓專案,如英文釋出會。適當地增加教學內容,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最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錄音、錄象、電影等多媒體技術,這有利於提高專業英語教學質量。開展CAI教學的研究和試驗,發揮CAI的教育功能。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師應該定期和其他專業課教師交流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及時調整計算機專業英語教材內容的順序,靈活處理教學內容,以便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專業英語,提高學習效果。

  3.6改革考核方式

  有必要調整考核內容和形式,以形成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如上機考核、論文考核、口語考核等。考核的中心應由重點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轉變為考核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口語考核環節,既能讓教師瞭解學生狀態,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能使學生更加註重培養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聽力能力等基本技能。

  4結語

  計算機英語課程在高職教育中十分重要,高職計算機英語任課教師不僅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及英語水平,還要以培養目標為依據,不斷思考和探索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職業競爭力。

  篇三

  《 計算機英語實訓環節研究 》

  一、高職計算機英語實訓課程現狀分析

  高職教育是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體系[1];其重要模式之一就是實踐性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應在教學計劃中佔有較大比重。目前,專業技能實訓課的開設已逐步趨於完善,各校公共英語實訓體系也相繼構建,對專業英語如計算機英語實訓涉及甚少,有的乾脆沒有。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實訓目標不明確,缺乏“高職”特色

  在高職院校,雖然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英語實訓教學對提高英語應用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但是由於教師不太瞭解IT行業對計算機相關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實訓教學比較盲目,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

  2.師資力量匱乏“,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

  對於計算機英語的教師,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要求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能及時掌握計算機領域各種新技術、新知識;二是對英語水平的要求,要求英語知識要達到一定水平,特別強調英語閱讀能力及聽說能力,能基本上進行雙語教學。基於這兩個要求,滿足條件的老師不多,導致無法展開有效的實訓教學。

  3.相配套的實訓教材開發滯後,缺乏系統性、科學性

  目前計算機英語的實訓教材仍停留在單項技能訓練,如:英文電腦配置單的擬定訓練,某個具體的全英文軟體的應用操作等,這種實訓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單項技能,但侷限性很大。目前IT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較高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由於各實訓專案開發的隨意性很強,相互之間沒有聯絡,整個實訓教學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的各項技能聯絡起來、融會貫通,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弱,不能滿足企業需要,容易陷入就業難的困境。

  4.未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一些高職院校建立起來的英語實訓基地由於資金不足或組建時間過短出現條件簡陋、儀器裝置陳舊老化、設施不齊全等情況,影響了教學質量,降低了教學效果;而校外與企業及其他兄弟院校共享建設的實訓基地仍處於起步階段。

  二、計算機相關專業人才英語應用能力需求分析

  計算機人才就業的困難已是大多數高校不爭的事實,究其實質發現,主要因為市場所需計算機相關專業崗位對英語應用能力要求與學生培養目標不符,據麥肯錫研究報告[3],我國少於10%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畢業生能夠勝任在國際工作環境下的英語交流。隨著計算機專業技術的發展,市場越來越成熟,用人單位對其計算機不同層次人才及其所具備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用人單位對計算機人才英語能力與素質的要求看,主要包括:從應用層面來說,能熟練閱讀用英文撰寫的計算機技術文獻、資料、書籍,這是因為大多數計算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都是以英文公佈於世的。這對於快速、準確地獲取最新計算機技術、動態資訊來說非常重要。從鍵盤名,視窗選單、網際網路上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網頁、各種作業系統的命令到未漢化的計算機應用軟體、計算機教科書、參考書、說明書,都或多或少要使用英語,有時,還需要直接與客戶用英語交流。從開發層面來說,計算機程式設計語言本身也依賴於英語,軟體開發中的技術文件和資料也大都也來自英文。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英語實訓環節設計

  一基礎英語語言能力模組:筆者將基礎英語定義為日常英語,它是各種行業英語的基礎,在高職計算機英語實訓環節的設計中仍然需要佔少部分比例。

  二商務英語語言能力模組:筆者將此處的商務英語定義為基於所有職業的泛商務英語,不同於專業性的商務英語,它是開展一切工作活動的語言基礎,是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必備的語言能力。

  三行業英語語言能力模組行業英語基於IT行業典型工作過程,該模組是一種以專案設計為主要形式,以校內模擬實訓機房和校外合作企業實訓基地為實驗室的實訓模式。其強調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基礎上,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實訓內容可以從IT從業人員的本位出發,分為面試、同事關係、預約客戶、餐宴用語、技術會議等專案環節,用英語呈現整個工作過程,來完成專案任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提高實際交際能力和職業適用能力。實訓環節的設定在高職計算機英語人才培養目標的成功實現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實現形式上要三維化[4],積極利用網路,開發立體化教材,包括光碟、電子教案、教學平臺、教學網站等,藉此突破實訓的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為師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條件。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