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測評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和心理應激在不斷增加,一些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發生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如何能夠早期發現自身的一些不良心理狀況或心理上的亞健康狀態,顯得很有必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現代大學生心理測評研究
【摘 要】大學生這個群體從進入大學校園開始,隨著教育模式的改變,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不同,使得學生在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存在心理轉換的困難。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當前國內外大學面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尤其是作為高等院校,我們該如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地開展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自我保健意識,更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保健意識;大學生
0 引言
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培養多元化、高素質、高技能、高適應力的社會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一個合格的大學不僅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還要擁有一個強健的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但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高等院校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卻沒有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培養出的人才雖然擁有了適應社會的知識,卻沒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近幾年頻繁出現的大學生犯罪事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了大學生能夠更好的獲得社會認可,各高校認真研究,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可以說是很多學科的滲透和交叉,不能籠統的歸類到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中來,它的發展也是在很多個學科間相互滲透的,因此在應用心理學原理來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運用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心理學和高等數學、電腦科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以及邏輯學等學科的交叉滲透,促進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教育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在專業學習和工作方面開闊眼界,開拓思路,同時這些學科的研究方法也貫徹到心理學研究的方式方法中來。
由於心理學研究方法在科學研究中有著獨特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視角,常常可以提供揭示現象的理論框架,因而它對綜合性大學中其它學科學生的專業基礎科學訓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大學生心理測評的方法
大學生心理測評的方法包括有很多的方面,從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反映問題,這樣才能全面的反映出一個學生他存在的心理問題,最主要測評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簡稱筆試,即要求被試人員根據調查問卷列出專案的內容,把答案標註在調查問卷上,以此來了解被調查人員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
2.2 量表衡量法
量表scale是一種比紙筆測驗更嚴格的測量工具,它們可以看作是一把“尺子”,用這把尺子對被測試人員的屬性進行測量,一般的心理測驗都由一個或幾個量表組成,根據量表來檢測被測試人員的性格,愛好,潛意識等等心理活動。量表的建構程式更嚴格,客觀化的程度更高,往往有常模可以參照。
2.3 透射測驗
在心裡測試的過程中,有一些隱蔽的心理活動不容易被察覺何衡量。這時就需要使用透射的測量方法。所謂透射法,就是讓被測試人員通過一定的媒介,建立自己的想象世界,在無拘束的情景中,不自覺地表露出其個性特徵等隱蔽心理的研究方法。利用這種測試方法可以瞭解被測試人員內心的一些隱蔽的心理問題,用以進行心理疏導。
2.4 儀器測量法
這是指通過科學的儀器對被試進行測試,以瞭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科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量心理活動的儀器越來越多,如多導儀、測謊儀等,這些儀器在測量人的興趣、動機、技能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 當今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是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識正處於逐步成熟的階段,也是從學生的角色到社會角色轉變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相比較而言,該階段更容易產生思想上的困惑,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是多樣化的,這裡我們從適應大學生活、日常人際交往、神經症問題等幾個方面作出一些探討:
3.1 大學生活的適應問題
進入大學後,大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方式、人際關係、個人角色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高中的應試教育中轉變的自主學習的環境中來,從家長跟蹤式生活方式轉換到自主管理的生活方式,這就要求個體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在上述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改變,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還會帶來其他心理問題,影響大學期間乃至今後的學習與生活。
3.2 人際交往問題
大學生人際交往是指大學生之間以及大學生與其他人之間溝通訊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協調行為的互動過程。一旦發生人際交往障礙會引發一系列不良情緒,性格上會內向、自閉,甚至偏激。甚至出現大學生犯罪等惡性問題。往往大學犯罪中的主體大部分都是人際交往出現問題,產生心理疾病,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而影響了自己和別人一生的道路。
3.3 神經症
神經症不是某種特定的疾病型別,而是由於大腦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它包括抑鬱性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強迫性神經症、疑病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癔症性神經症、神經衰弱等。有些大學生出現神經症以後如果及時得到心裡疏導,找到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將可以避免產生悲劇。
4 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研究
針對大學生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何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很可能使得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不能夠及時得到救助,而產生了影響學生本人,甚至是威脅到學生前途的很多問題,因此我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方面做出以下幾個方面:
4.1 把心理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課程不僅要開設,還要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設,並且有針性地在新生階段加大課時量,對學生進行系統教育,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引導新生做好自我教育和調節。從而使新生可以快速適應大學生活,解決大學生的適應問題。
4.2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學校環境建設
大學是知識密集、人才集中的地方,她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本身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她可以使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對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極有益處。
4.3 培養新生良好的網路行為,加強網路心理教育
通過網路進行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諮詢和教育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方式。網路是當代大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交流形式,學校在網站上開設一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的欄目,經常刊登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對新生是非常有益的。由專業的心理諮詢教師為部分問題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發的帖子其他同學也可以看到,起到一定的參照作用,並且利於傳播和轉載。
4.4 建立心理健康預警干預機制
學校除要加強大學新生的心理輔導與教育等長遠舉措外,還應建立預警干預機制。預警機制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預防大學新生心理危機的發生,其作用是及時發現和識別潛在的和現實的危機,以便採取措施,減少危機發生的突發性和意外性。
5 總結
心理教育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根據大學生存在的新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應當不斷的改進教育的方法,使教育和治療更加富有成效;應當通過各種媒體和平臺,特別是網路,不斷擴大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最後讓我們以對祖國高度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中去,切實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王益平.關於高校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0403.
[2]韓柏光.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變化趨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03.
範文二:心理測驗在人員測評中的運用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顧了企業組織管理中人事測評技術及心理測量技術的起源、發展歷史和概括。然後主要從人員選拔方面對心理學運用進行了簡要的論述。在以往的人員測評和選拔中,人們常常只關注學歷、經驗等狀況,而對一個人的心理特徵則不夠重視,然而人格心理因素的測評是關係到如何準確而有效地預測人的工作行為與管理潛能的重要問題,所以本研究探索心理模型在人員測評的應用。
【關鍵詞】人事測評 心理測量 人格 興趣 能力
在全球化的發展前提下,隨著國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員測評已經有了一個可喜的進展,儘管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然而“如何測好”的問題又刻不容緩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在探索科學、“如何評價”人員選拔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例如,在人員選拔過程中,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強調人員的實際能力,以及開始了向社會公開招考,擇優錄用的大膽嘗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雖然建立了考試機制,但缺少統一的標準。在考試的內容上,多偏重於知識考查,忽視發展潛能的預測,在考試技術上,沿用教育測量是做法多,藉助於多種科學,引用新技術的嘗試少。儘管考試錄用人才的做法已贏得社會的用人部門的認可,但是高分低能的問題仍未能得到解決。總之我們的任務十分艱鉅,要使人員測評工作再上一個臺階,我們有必要對考試方法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國外的人事測評理論尤其是美國的人事測評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首先我們可以據此回顧一下人事測評的歷史和發展。
1 人事測評的歷史
1.1人事測評的起源
人事測評起源於教育和臨床心理學界的心理測量學。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比奈—西蒙量表。從此以後,心理測驗被公認為測量個別差異的有效工具,西方的人才評價領域也從此更加彭勃地開展起來了。
1.2西方現代人才測評的發展
剛開始,心理測試還主要是用於教育和臨床診斷領域。兩次世界大戰中,徵兵工作極大發展了心理測評的應用。
20世紀60年代以後,評價中心技術發展在許多大公司開始應用,由於評價中心技術綜合運用了測驗、面試和情景模擬技術,使測評效果比原來更加可靠和有效。近幾十年來,隨著測評工作更加專業化,人才測評技術開始應用於人力資源開發的各個領域。
1.3我國人事測評的發展
我國的人事測評技術在近二十年內隨著應用心理學的發展逐漸起步。1月,中組部、國家人事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國家行政機關補充工作人員實行考試辦法的通知》,標誌著國家機關用人制度中開始應用現代人才測評技術。
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間的競爭實際上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在這種背景下,人才測評更為企業所關注,它們也開始普遍地重視應用人才測評技術了。根據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1995年4月對全國13個省市470家企業人才測評情況的調查表明,部分企業在考察應聘人員的素質時已經採用心理測試手段。對於“評價中心技術”,雖然當時在企業中還未推廣應用,但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在選拔中、高階管理人員中採用這種技術適用且必要的企業高達59%之多。從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對企業選拔幹部途徑的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到1995年,現實中還有大多數企業把領導考察作為選拔幹部的主要方法91.7%,但在期望中,認為選拔幹部要採用這種方法的企業比例下降到52.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於管理技能測評的應用,卻從現實中的40.1%提高到68.6%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1996。這也反映出傳統的用人辦法正在逐漸地被科學的人才測評手段所代替。
2 心理測量在人員測評中的應用意義
企業競爭就是人才競爭,人事測評雖然在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剛剛起步,但是它產生的效益卻已經被很多人關注。“人事測評在企業中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少許的投入能取得人力資源的重要保證”王壘,1999,《實用人事測評》。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興趣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指在一定的需求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對某些事物的特別偏好。專業興趣的發展經歷了從可塑逐步走向穩定的過程。通過相關研究表明,17歲左右人的相關專業興趣已經定型。結合個體差異性的理論來說,就提供了心理測評在人員評測中的基本地位。儘管心理測驗的方法用於人事選拔上的準確性和社會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實踐證明,事實上,其本身也確實存在著不完善之處,但是這種方法便於組織人事部門比較直接的,在不牽扯其他人的情況下迅速、客觀地掌握用其他方法難以提供的被試者的基本個性特徵。心理特徵可以更進一步吻合工作的效率要求,增進人崗匹配,加強人的職業適應性,提高職業活動效率和職業培訓的效率。
正如本文中所提到的,國外具體的研究結果和統計資料已經表明,人員測評中的心理測驗對提高錄用員工的素質和增進經濟效益有巨大意義。通過心理測驗和人員測評,還可以發揮各方面的社會效益。在測評較為充分的條件下求職者和職業崗位都可以各得其所、各盡其責,從而形成暢通和諧的社會心理氛圍,形成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國計民生。
【參考文獻】
[1]Thurstone L L,Thurstone T G. Factorial studies of intelligence. Psychometric Monographs,1941, No.2.
[2]Guilford J P, Hoepfner R. The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New York:McGraw Hill.
[3]彭劍鋒. 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蕭鳴政. 人員測評與選拔.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5]周智紅,王二平.人事心理學中的效標研究. 心理學動態, 1999.
[6]王登峰,崔虹,中國人人格量表QZPS的編制構想與初步結果. 中國心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大會報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