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生義務教育相關探析的論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主陣地,要辦好中國的教育,就必須辦好農村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探析》

  作者簡介:廖雅,西華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方向

  摘 要:目前,我國出現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規模的向城市流動的現象,本文針對這種大規模的流動現象以及分析其其消極影響,找出了政府職能缺失、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並且提出了政府幹預、加強對農村教育資源的剛性投入、搞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和農村中小學校的合理佈局是解決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規模向城市流動的現象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生;流動;原因;措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主陣地,要辦好中國的教育,就必須辦好農村的教育。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較以前也有了長足進步。但是,與城市基礎教育相比,農村基礎教育現狀仍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小學生流入城市學校上學,這種流動現象正呈蔓延之勢,這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深思。

  一、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和消極影響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在我國的人口總量中一直都是佔據主體地位。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義務教育階段生農村中小學流入城市。據調察我國農村小學在校就讀書人數逐年減少。2005年、2007年、2009年分別為69478246人、,62507310人和56555439人,相對而言,城市小學在校人數呈明顯增加的趨勢,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別為21858606人、25521904人和26371538人。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規模向城市流動有著以下的消極影響。第一,不利於教育公平的實現。教育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基石,是因為教育能夠顯著的改善人的生存狀態,增進社會公平,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的“最偉大的工具”。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的大量流動的現象導致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將不利於教育公平的實現。第二,不利於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目前,城鄉教育的教育資源配置已經處於不均衡狀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的大量流動對於教育資源的配置又是一個全新挑戰。對城市教育資源而言,由於學校學生數量驟然增多使原本富足的教育資源接受嚴峻的考驗;對於農村教育資源而言,農村學生的大量流失,很容易使得原本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嚴重的浪費。第三,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農村學校教育與城市學校教育有較大的差距,所以農村學生進入城市學校不可避免會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城鄉經濟與教育發展種種差異也可能會導致城市學校的很多學生會戴著“有色眼鏡”去對待流入的農村學生,這樣很容易對農村學生造成身心傷害。

  二、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之因

  1.政府職能缺失

  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但不能盲目市場化。政府該做的、政府該管的,不能推向社會、推給市場。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要向所有公民提供教育服務,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職能缺失也是導致目前農村中小學生大規模的流入城市現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對於農村辦學條件薄弱等問題以及優惠政策傾斜城市學校從而導致城市與農村義務教育差距越來越大,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農村教育發展為基點,而廣大農村卻遭到忽視。從而導致城鄉資源配置失衡,農村學校經費匱乏,教學裝置和教學手段落後。目前,農村學校經費普遍匱乏,一些學校連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辦公經費也難以得到保證,尤其是那些貧困偏僻的地區。從教育資源的硬體配置來看,教學設施和城市學校相比遠遠不達標,沒有圖書館、實驗室、活動室,更不用說電教室和微機室;從教育資源的軟體配置來看,農村教師師資數量明顯不足,貧窮的地區教師缺編嚴重;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以及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

  3.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

  當前農民的普遍收人水平並不高,很多農村家庭靠農田收人和打工掙錢。一年幾千元錢的學費對於多數普通農村家庭來說是比較沉重的負擔,甚至有些家庭為了孩子進城讀書而舉債。其主要原因歸於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告訴人們,人力資本比傳統的物質資本更有生命力,教育投資是最有價值的投資。目前“知識改變命運”、“再窮不能窮孩子”等理念深人人心。廣大農村家長認為,教育是改變家庭和孩子命運的唯一途徑,為了能夠讓子女接受優質教育,把家庭有限的收人盡數投人其中,甚至因教致貧也在所不惜。

  三、農村中小學生流動的現象之解

  1.政府幹預

  政府是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最有力的槓桿。基於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大量流向城市,政府作為國家教育意志的的貫徹者和執行者,必須擔此重任,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實行強有力的干預手段才能扭轉和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要嚴格控制城市學校擇生。努力控制城市學校的在校規模和班額人數,緩解生源從農村向城市流動的趨勢。其次,加大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投入力度以及教育經費。對於農村中小學學生給予經濟上的補助和政策上的保護,使家長和學生意識到在農村上學也有希望和出路。

  2.加強對農村教育資源的剛性投入

  農村教育是不可放棄的教育陣地,挽救農村教育必須從教育資源抓起,徹底扭轉目前農村學校義務教育的尷尬局面。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巨大,這是導致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向城市流動的一大原因。所以說加強對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是相當有必要的,其表現為加大基本建設的投入,改新建的改擴建的該保留的要區別對待,把錢用在刀刃上,絕對不能出現學校危房等影響學生安全的因素。其次要加強農村學校的硬體設施,添置教學裝置及儀器,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最大限度的將學生留下。

  3.搞好農村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要留住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尊重教師勞動價值,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待遇太低。教育行政部門應適當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實行農村教師特殊崗位津貼制度並及時發放。第二,建立教師激勵機制,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改革校內分配製度,建立農村教師激勵機制,充分的調動廣大農村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外,應當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和師德教育,增強廣大農村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4.農村中小學校的合理佈局

  農村中小學點多、面廣,地域分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深入開展調研,根據各地實際,合理調整學校佈局,整合教育資源,優化辦學條件,根據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和生源摸底調查,制定科學的農村中小學網點佈局規劃方案。因此,各地政府應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建好標準的農村示範學校,撤掉辦學條件差、效益差的學校。對於邊遠的貧困山區,建議國家採取扶貧傾斜政策,幫助這些地區建好寄宿制學校,從而合理地利用有效的教育資源。實現農村中小學佈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約-高效”型的辦學模式轉變。***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玉英,田民正.山西省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動趨勢與教育資源配置對策研究[J]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

  [2] 肖正德.公平與均衡:加強農村薄弱初中建設的新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2***

  [3] 周巨集.關於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新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1,***1***.

  [4] 何岸,斯孝金.縮小城鄉教育差別實現城鄉教育公平[J].中國農業教育,2004,***6***.

  [5] 夏茂林,馮文全.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