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算化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企業實現會計電算化後應重視建立和完善與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相適應的內部控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在分析了ERP環境下未來的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對會計創新人才要求的基礎上,本文探討了在教學條件和環境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如何通過組織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以及如何設計實訓案例來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ERP;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綜合型實驗教學;實訓案例

  1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資訊科技的發展,由美國加特納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ERP成為實施企業資訊化的一種嶄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同和採用,會計工作的外部環境正經歷著資訊化變革。因此在2009年,我國財政部正式釋出了《關於全面推進我國會計資訊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要推進企事業單位會計資訊化建設並推進會計教育資訊化建設。會計資訊化必然使得未來的會計資訊系統高度融合計算機技術與會計,並最終形成IT事件驅動體系結構下的會計資訊化系統。因此,未來的會計不再是隻專注於常規會計處理的傳統反應式會計,而變成一個活躍於銷售、採購、生產以及管理等企業生產經營各領域的管理控制系統,會計工作重點也將轉向業務規則的定義、資訊規則的定義以及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與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相比,會計專業的應用性特點更為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會計本科教學的目標還是以讓學生掌握會計專業技能為主,採用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很容易忽略會計的應用實踐性,無法進行跨學科融合,其雖然可以滿足以手工為主的會計實踐工作,卻無法適應資訊化環境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會計課程體系中,“會計電算化”是與ERP環境最為相關的課程。目前包括我校在內的許多高校都將該課程目標定位為熟悉並掌握會計電算化軟體,多采用老師講解軟體,學生動手實驗的教學模式,並未充分重視學生即將面對的會計資訊化環境,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幫助不大,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將會計資訊化程序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貫穿於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教學中,凸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於此,本文將從分析會計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探討如何將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融入ERP環境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中,以期能夠為高等院校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拋磚引玉。

  2會計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2.1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創新人才應該具備何種素質呢?根據以往的文獻,我們認為,除了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外,創新人才更要具備好奇心、善思維和常實踐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的創新人才對問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夠從日常瑣碎的工作中發現不一樣的問題;具有更活躍的思維,更善於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更長於實踐,從實踐中發現真知。

  2.2ERP環境下

  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對會計創新人才的要求傳統會計系統只能提供以歷史成本計價的單一貨幣資訊,不能滿足不同資訊使用者個性化需要,基於此,1969年美國會計學者GeorgeH.Sorter提出“事項法”會計。在事項法會計下,會計資訊系統的目的是向資訊使用者報告企業發生的具體經濟交易、事項和情況,讓資訊使用者自己來選擇並組合對其決策有用的資訊。資料庫技術的產生極大地支援了事項法會計的發展,並進一步產生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其具體允許規則如圖1所示。根據事件驅動原理,在IT事件驅動型會計資訊系統中,當業務發生時,所有的資料都儲存在業務事件資料庫中,業務人員制定業務規則,會計人員負責資訊處理規則,系統將根據業務規則,將滿足條件的業務資訊篩選入業務資料倉庫,系統根據資訊規則將有用的資訊過濾報告給企業範圍內的資訊使用者。由此可見,在未來,會計人員的職能要求將有所改變。

  1溝通能力。在未來ERP環境下,會計人員不僅要科學地組織會計工作,統籌安排並協調各崗位、各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會計事務工作,更需要正確地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如財務關係,需要處理債權人、債務人、投資者、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等外單位的公共關係,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生產部門、供應鏈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協調。

  2協助定義業務規則。創新會計人才素質更體現在當外部環境變化導致新事物出現時,會計人員應能協助業務部門供應鏈和生成等迅速理解和把握業務實質,並制定出合適的業務規則,以生成業務事件處理器,方便對業務事件進行篩選。

  3定義資訊處理規則。會計創新人才還應能積極瞭解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制定出資訊處理規則,更為重要的是,創新會計人才還應具備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理出各方的利益關係,做出合理的職業判斷,以滿足各方對資訊的需求。

  4不斷學習,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會計是反應性的,環境變化必然導致會計處理的交易、事項和情況發生變化,由此帶來新的會計現象、問題和新知識,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創新會計人才,具有不斷學習、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基於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的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

  3.1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的開展

  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在課堂中貫穿實訓教學則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決定了不同實訓教學的開展形式。因此在這裡我們首先探討創新型實驗教學的開展方式。一般而言,創新型實驗教學的開展有多種模式。第一種模式為基礎實驗,基礎型實驗主要是課程實驗,在課程實驗中,每一個學生擔任ERP環境下會計崗位的各種角色,按照課程內容的先後順序進行基礎實驗。這一層次的實訓教學適用於沒有聯網條件的實驗室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一人一套賬,無法培養相互之間分工合作和溝通能力,而且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有可能會影響到實訓效果。第二種模式為綜合型實驗,綜合型實驗主要是利用區域網進行崗位實驗,按照會計資訊化崗位進行模組劃分,分組進行實驗,在這種實驗課中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工作的實踐演練,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會計角色或崗位的認識。這種實驗方式適用於有區域網絡設定的實訓環境。不足之處在於個人只負責自己的崗位,難免忽略其他崗位的實際操作。因此,為了克服這一不足,在進行綜合型實驗之前應輔之以基礎實驗,可以選擇一個較為簡單的案例,讓學生先熟悉軟體的操作,再在瞭解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分崗位實訓。因此,此種模式所需要的課時要較基礎實驗模式為多。第三種是ERP模擬實驗,在該類實驗中,通過ERP沙盤對抗演練及軟體模擬實驗,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將各個業務部門、各個崗位有機地連線在一起,達到融合系統性的經濟業務理論與實踐的目的。顯然,ERP模擬實驗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備生產製造、財務管理、會計、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等各學科的知識。但如果教師受其專業限制,無法深入挖掘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被調動起來,實訓效果會受到影響。同時這種實訓模型對教學環境和條件的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專業的ERP沙盤軟體,還需要較多的分階段實訓學時。除了前述三種模式之外,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加強實踐與企業合作,拓展校外實習基地,能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感受到財務工作的實際情態,瞭解財務工作的程式、內容和方法,強化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程度,使學生得到系統綜合的訓練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綜上所述,雖然ERP模擬實驗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最具有優勢的方法,但因為受教師素質、教學條件、目標定位和學時設定等條件所限,目前大多數高校難以實現ERP模擬實驗教學。所以更為可行的方法是綜合型實驗,讓學生在案例實踐中培養會計創新。

  3.2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設計

  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是指在會計電算化課堂上用於學生操練的實際案例,是會計專業學生在ERP環境下實踐的第一步,設計妥當的實訓案例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為了將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寓於其中,實訓案例的設計應把握以下幾點。

  3.2.1以分崗的方式實現溝通技能的培養

  首先,案例的設計應體現分崗運作的思想。在分崗運作方式下,學生以組為單位,各分配以不同的崗位。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可由賬套主管、出納、總賬會計、固定資產系統會計、工資系統會計、應收和銷售系統會計、應付和採購系統會計以及存貨系統會計8人組成。故實訓案例的設計也應至少包含上述模組的內容。同時各崗位之間存在著合理的分工和許可權牽制,這貫穿了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思想。因此在實訓案例中可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進行許可權分配的討論,使學生能切身體會實際工作中各崗位之間職責的分工與許可權的內部牽制。這樣的實訓案例設計可以通過崗位的分工、許可權的設定來實現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比如在出納許可權設定時,學生就應該先查資料,分清會計和出納的職能,因此學生在進行出納和總賬會計許可權的時候,就要實現“錢賬分離”的思想,總賬會計負責總賬,出納負責出納系統以及與現金和銀行存款有關憑證的稽核。其次,在控制良好的會計資訊系統中,不同的總賬會計和出納,應給予處理應收賬款和現金的額度的不同許可權,因此在案例設計時,應給學生以適當的提示,讓他們自行分析和討論金額許可權的分配以及許可權分配的後果。

  3.2.2以對資金鍊的把握帶動定義業務規則能力的培養

  目前各高校的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更多涉及財務的內容,對於非財務的業務,特別是生成運作管理過程接觸較少。為了培養學生協助制定業務規則的能力,可考慮對財務資金鍊把握的業務實質。比如教師在設計實訓案例中計算成本分攤的時候,可通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來了解業務過程。作業成本法的關鍵在於找出作業動因來進行固定成本的分攤,而作業動因的尋找過程則可深入瞭解業務,從而尋找作業動因的過程也是抓住業務實質的過程。該部分的評分則可通過成本動因設立的合理性來決定。比如,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準備下稱備料作業,其不僅會影響到生產部門,同時也會影響到產品設計部門,因此因備料產生的固定成本需要在這兩個部門之間進行分配,作業動因可以是搬運次數,也可以是人工工時或其他動因。此時,作業動因選擇的準確性就取決於對企業生產工藝的瞭解。瞭解程度越深,選擇的作業動因越合理,成本分配越準確。由此激發學生了解生產運作過程的動力,進而培養定義業務規則的能力。

  3.2.3將會計職業判斷融入案例中以加強會計資料規則定義能力的訓練

  要定義好資料規則,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是瞭解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在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下,會計人員將不僅提供財務資訊,也提供非財務資訊。但在實訓課堂上,我們無法瞭解非財務資訊的需求,只能以增加對財務資訊需求的瞭解作為能力培養的基石。而為了向資訊使用者提供更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財務資訊,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非常重要。因此應在案例中納入需應用會計基本理論進行職業判斷的內容。如,可增加金融工具業務,因為金融工具可計入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資也可計入可供出售金融工具,職業判斷的標準是管理層的意圖,因此可設計案例情景,讓學生自行判斷根據管理層意圖將其區分,是計入交易性金融工具還是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根據判斷的準確性給分;按照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企業自建寫字樓,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如果自用與出租能夠明確分割的,自用部分應按成本計量確認為固定資產,出租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的又可以選用公允價值計量,因此可設定案例情形,讓學生判斷固定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的區分,並進一步分析投資性房地產是用公允價值還是用歷史成本計量等。

  3.2.4以設錯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錯法是指教師針對知識點,設計錯誤,讓學生在其後的操作中發現錯誤,分析錯誤並尋找解決錯誤的方法。因此在實訓案例的設計中可貫穿這一思路,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進行科目設定時,可不讓學生指定會計科目將現金科目指定入現金賬,銀行存款科目指定入銀行賬,但要求現金和銀行存款科目必須在出納系統中進行操作,這樣一來,沒有指定賬戶的學生即使用出納身份也無法打開出納系統,這時讓他們自己去翻閱資料,查找出納系統正常運作的原因,並解決這一問題。再如在總賬選項中,關於憑證稽核的選項是“選中憑證記賬前必須經過稽核”,案例設計時,可以不提醒學生勾選此選項,而待學生完成憑證處理要記賬時,就會因為沒有稽核憑證而無法記賬,從而引發學生尋找原因,並加深學生對憑證稽核重要性的理解。

  4結語

  基於未來的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會計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和要求,本文認為,在此環境下,會計創新人才應具備溝通、協助定義業務規則、定義資訊規則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本文探討了在教學條件和環境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可通過組織綜合型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教學,並將溝通能力,瞭解業務規則和定義資訊規則,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實訓案例設計來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吳中華.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與ERP模擬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25:43-45.

  [2]周虹.本科會計ERP電算化教學改革思考[J].財會月刊,20159:120-122.

  [3]李新瑞,馬晨佳.會計電算化實訓的設錯教學法[J].財會月刊,201311:123-125.

  [4]陳瀟.現代會計資訊系統構建趨勢———基於事項法的事件驅動系統[J].財會通訊,201012:126-127.

  範文二: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思考

  [摘要]獨立學院辦學層次具有特殊性,教學目標側重於培養應用型本科生。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踐性強,著重培養學生對財務軟體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畢業後步入會計工作崗位做好技術儲備。本文研究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而以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為例研究如何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

  0引言

  獨立學院和公辦高校在生源質量和師資力量上都有一定區別,其人才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獨立學院更多強調應用型本科生的培養。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計算機取代手工來進行會計處理,絕大多數獨立學院都開設了會計電算化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這項實用技能。獨立學院如何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安排適應本校的電算化教學非常重要。

  1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概述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穩定的教學程式或階段。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模式採用較多的有以下三種方法:

  1演示教學法。這一方法是獨立學院採用最廣的,即教師藉助多媒體講解和操作演示,學生一邊觀摩,一邊操作,全程基本跟著老師的進度進行。

  2案例教學法。它是通過模擬一個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運用具體資料進行練習,儘可能使學生形象地體會到企業會計處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用會計電算化來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3任務驅動法。它將教學內容設計為一個一個的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老師的地位被弱化,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中心地位。老師引導學生自己操作,學生髮現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十年來,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演示教學法加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需要改進。首先,教師演示程度過高。學生跟著老師的演示一步步操作,不能真正提高學生操作積極性,而且存在老師演示時部分學生不認真聽,自己練習時無從下手,導致一個知識點不斷重複的問題。其次,上機操作組織方式不合理。我院會計電算化上機只採用混崗方式,即賬套主管、制單員、出納這些角色都由學生自己來充當,操作過程中需要經常更換操作員,使學生感到混亂,也無法很好地體現會計憑證在各崗位之間的傳遞過程以及會計崗位分工與內部牽制制度。再次,缺乏全面系統的案例。目前可應用的案例比較碎片化,不能很好滿足單項和綜合實訓時對資料的要求,學生很難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企業財務處理流程的概念。最後,考核方式不能很好體現培養目標。我院目前採取的是學生上交平時操作的賬套和期末進行筆試的考核方式。平時賬套存在抄襲矇混過關的情況,最終採用傳統的筆試方式也不能體現出學生掌握實際操作的情況,這與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不相符的。

  3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3.1將演示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很好地結合起來

  在學生剛接觸這門課程時,對基本理論和主幹操作需要教師來講授和操作演示,藉助案例和情境對抽象的理論進行講述,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實際工作中的情況。演示完基本和主幹部分,其他的模組老師可以放手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自主去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集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統一講解演示,這樣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3.2採用團隊分崗和個人混崗結合的實踐組織方式

  在教學中可以先採用分崗實踐,以3-4人為一組,分角色扮演賬套主管、出納和制單員的角色,角色要注意輪換,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分工完成單模組操作中的相應任務,在綜合階段讓學生進行混崗實踐。兩種方式相結合既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可以提高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

  3.3總結設計全面系統的案例

  收集教學資料,包括教材的案例和手工實驗的會計資料,形成涵蓋教學知識點,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的幾套案例。把手工會計的案例和財務軟體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驗到會計電算化的優越性。在實踐中還可以讓學生分團隊設計案例,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對學生設計的案例進行評比,優秀的案例作為教學資源共享。

  3.4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現在專業的財務軟體公司都開發了比較成熟的考試系統,所以我們教學的考試也可以採用上機操作考試的方式,可以從源頭上避免抄襲現象,體現每位同學的真正學習情況。此外,還要注重學生平時出勤和課堂表現,要求學生撰寫實驗報告,總結自己的實踐過程和心得。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核,能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模式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任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片面性和侷限性,從學校實際出發,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出發,把多種教學法靈活應用,實現教學與就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