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方面學年論文免費

  財務報表作為反映企業會計資訊的重要載體,能夠給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投資人員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依據。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下載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談審計人員發現財務報表的方法

  許多人把審計失敗歸於複雜的財務工具,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審計人員的 經驗不足,對於潛在 問題 的警覺性不夠。因此,要避免審計失敗,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懷疑。

  一、專業懷疑

  規劃財務報表查核 工作時,審計人員之程式設計,應能保證揭發財務報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不實表達。在執行查核程式時,審計人員必須永遠記住,雖然大部分財務報表不實表達是無意的錯誤,但是有時卻是由於一般員工或 管理階層舞弊或不法行為所造成的。

  審計人員固然不應假設客戶管理階層是不誠實的,但也不應絲毫不加懷疑。換句話說,審計人員對於管理階層蓄意對財務報表作不實表達的可能性,應提高警惕。

  審計人員應客觀評估所觀察的情況及所蒐集的證據,並對於任何潛在的負面指標或跡象,進行積極追查,以確定其是否導致財務報表重大不實表達。

  審計人員不僅應瞭解會計 、審計問題,對於客戶的經營性質與風險及交易的 經濟 實質,也必須徹底瞭解。作為一個優秀的審計人員,必須要有好奇心及敏銳的觀察力,對於看似無關實則相關的問題或線索,能鍥而不捨地追查下去。

  二、溢列存貨

  在國外,許多財務報表不實表達的 內容 均與存貨有關。早在1938年,美國某公司總資產8700萬美元中,有1000萬元的存貨是虛列的。美國證管會調查之後要求:會計師專業團體必須明確要求會計師將觀察客戶的存貨盤點作為必要的查核程式。

  與其他的資產專案相比,存貨的查核較為複雜及費時。其主要特點如下:

  1.對一般製造業及商業而言,存貨是資產負債表的主要專案,約佔20%~30%,而且也是營運資金的最大組成專案。

  2.存貨存放於不同處所包括工廠及分支機構,使得存貨的控制及盤點困難。

  3.存貨的種類、專案繁多,差異性大,使審計人員觀察盤點時,產生觀察及鑑定之困難。

  4.存貨可能因為滯銷、過時、陳舊及受損而使其價值減損,審計人員常因對客戶產銷活動及業界趨勢認知不夠,而難以做合理判斷。

  5.存貨的成本 計算 繁瑣,不但要求計算正確,還要確保計算 方法 前後一致。此外,存貨後續評價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相關資料蒐集及核算,也常使審計人員疲於奔波。

  存貨作弊不外虛增數量或單價。關於數量方面之溢計,會計師可以通過做好存貨盤點時的稽核,有效加以防範。但是,審計人員盤點、觀察的做法如果不當,也會導致無法發現存貨不實的問題,其原因包括:

  1.觀察存貨盤點者是一些剛踏出校門的新手,觀察盤點的人缺乏連續性。

  2.合夥人及經理很少親赴現場觀察存貨盤點。

  3.審計人員只抽點一小部分。

  4.審計人員允許公司人員跟隨在旁邊並記錄查核人的抽點專案,使公司在事後有機會對抽點專案作假。

  5.審計人員發現一種作弊情況,迫使公司不得不更正,但未警覺到公司可能有其他蓄意舞弊行為存在。

  6.審計人員預先告知客戶他們要去觀察存貨盤點的地點,使客戶得以對未觀察地點的存貨做不實調整。

  為搞好存貨盤點稽核工作,審計人員應注意下列事項:

  1.存貨盤點觀察小組應由熟悉客戶營運情況的有經驗幹部領導。風險愈大,要求的經驗愈高。對於較欠經驗的助理人員,應給予適當的督導,並鼓勵他們將疑點問題告知現場合夥人員或其他領導。

  2.如合夥人或領導無法親臨盤點現場,應預留電話,以便助理人員遇到重大問題時聯絡。稽核前預先召開會議,提示重點,可以幫助較欠經驗的助理人員注意到潛在的問題。

  3.執行盤點稽核時:

  1抽查的重點應為高價值的專案。

  2如果不是每一個地點均列入稽核範圍,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客戶前往的地點;如果採用迴圈盤點的方式,不要輕易讓客戶熟悉選樣的模式。

  3對於重大或不尋常的盤點差異、客戶人員記錄核查人員抽查專案、客戶人員對查核程式過度關心等現象,核查人員均應提高專業警覺性。

  4對於好像很久未用的存貨專案,或存放的地點或方式不尋常的專案,應保持警惕,弄清是否有受損、過時及過量的存貨。

  5盤點時公司及工廠間的存貨調撥收發活動,應儘量避免或減少;如不可避免,應做好適當控制。

  三、過度冒進的 會計 處理

  審計風險與客戶 管理階層的經營理念及經營者風格有關。誠實正直的管理階層通常採取比較穩健的經營策略,包括對會計原則的採用。反之,有些公司最高經營者,比較喜好冒險,採用的會計原則也比較冒進,諸如對收益的確認、資本化與成本遞延、折舊與費用的攤銷等 問題 ,均易採用比較冒進的會計處理方式。管理階層喜好採用冒進的會計原則,表示其十分在乎財務報表形式上好看,而不管它實質上如何。換句話說,冒進的管理階層把會計原則當做美化財務報表的工具。

  審計人員執行查核 工作時,對於特殊會計原則之採用,應注意其實質及道理,尤其對於一些不尋常估計,應注意其假設及 計算 過程。換言之,審計人員應設法瞭解它所表達的資訊是否有意義而且符合你的認知與預期。

  如果審計人員確認管理階層的行為嚴重違反誠信原則,最好是敬而遠之,終止接受審計委託,因為公認審計準則並非為偵查管理階層陰謀而設計。對於可能導致財務報表重大不實的現象,審計人員應特別注意,例如:收益確認不當,損失提取準備不當,成本及費用短列,關係人交易。

  四、結語

  許多財務報表的不實表達之所以未能被發現,是由於審計人員 經驗不足,且資深人員督導不足。通常助理人員可能太過於埋頭苦幹,因而只見樹、不見林。對於可疑的線索,常視為當然,而未能深求真相。由於商業經營的複雜性及人性弱點,要想消除錯誤及舞弊是不可能的。雖然如此,審計人員如能秉持專業懷疑的態度,並熟悉各種可能的舞弊跡象,完全有可能發現財務報表的不實表達。

  執行 分析 性程式並追查差異原因。此一程式宜由較具有經驗者擔任。

  1.存貨彙總表包含不尋常的大量高單價專案。

  2.會計期間歸屬不明確或不適當,導致存貨中包括已售專案或已驗收的進貨未入賬。

  3. 科技 進步已改變市場狀況或銷售已急速下降,卻未提列適當的跌價損失準備。

  4.存貨成本的計算 方法 或程式可疑,成本計算錯誤或不當。

  5.毛利率較預期情況顯著偏高。

  對於上述現象,要追查該項存貨抽點卡資料如果未抽查則查明原因。如果該項存貨有其他來源,要查明相關檔案及理由。在某些情況下,要測試該項存貨當期及期後銷售情況。

  下載篇2

  淺析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及其規避

  一、 審計風險的 影響

  隨著涉訴案件的一再發生,審計風險對註冊 會計 師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這種影響有不利的方面,也有有利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是註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事務所因審計風險而承擔民事、刑事責任,對註冊會計師及其所在事務所的 經濟 、品牌造成損失。有利的方面主要有三點:第一,增強註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在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恢復重建初期,註冊會計師身份類似於國家幹部,事務所則是非盈利性的事業單位,在這一體制中,註冊會計師的個人利益和前途與執業質量沒有直接掛鉤,註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 自然 不強,以致於不少審計都存在“走形式”現象。而如今,風險不僅關係到註冊會計師的經濟利益,還關係到能否繼續在這一行業執業的 問題 ,註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自然要三思而行,多了幾分謹慎,在 發表審計結論時,也多了敢說真話的勇氣。

  其次,註冊會計師因風險影響,在執業關注方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註冊會計師執業關注主要集中於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上面,而現在,註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更多地關注風險的大小了。第三,審計質量的內涵發生了變化。過去,註冊會計師更多地是關注 工作底稿完備與“好看”上面,這種層面上的質量往往只是出於行業主管部門的要求,而如今,審計質量的內涵已經向風險控制傾斜,不再僅僅是底稿好不好。同時,提高審計質量也由原來的行業主管部門的被動要求轉化為註冊會計師自己的主動要求了。

  二、審計風險的產生根源

  我們認為審計風險的根源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第一,會計報表編制不符合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又有兩個方面,一是會計資訊本身的不確定性導致編報者難以把握而致使編報出現重大錯報、漏報;二是會計人員的故意行為致使重大錯報、漏報的出現。這樣的會計報表客觀上已經存在了風險隱患,如果註冊會計師通過測試未能發現其中的錯報、漏報,風險就轉移到註冊會計師身上來了。

  第二, 企業 未來經營失敗。這種未來風險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企業當局的經營能力。如果企業未來經營失敗,依據會計資訊作出投資決策的投資者就會遭受損失,為了挽回損失,投資者就可能把註冊會計師推上法庭。

  第三,企業 管理當局的欺詐行為也是註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重要根源。管理當局出於經濟或 政治 目的,經常採取多種手段粉飾會計報表,而且手段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隱蔽。這種管理當局的欺詐行為如果沒有被註冊會計師識別出來,最終,投資者、 社會 公眾或有關部門就會追究註冊會計師的責任。

  三、如何規避審計風險

  註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規避,應該標本兼治,應當從理念、隊伍、機制、業務實施技術等層面上著手,其中前三個層面是治本,後兩個層面是治標。

  一從理念層面規避審計風險

  這裡所說的理念層,主要是涉及到事務所管理層的經營思路和辦所方針。具體地要處理好幾個關係:

  1.處理好出資人與非出資人的關係。事務所是人合企業,處理好人合問題涉及到事務所的前途。在脫鉤改制後,事務所出現了兩個階層:出資人和非出資人。兩個階層在利益上卻存在著一定的衝突,在風險控制理念上也存在著差距。作為事務所管理層,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平衡兩個階層的關係,共同把事務所推向前進。

  2.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應該注重長遠 發展 ,不要為眼前一城一池之得失而給事務所長遠發展埋下風險隱患。

  3.處理好佔領市場與品牌塑造的關係。事務所佔領市場是十分必要的,但更要注重市場的質量,如果以高風險低收益為代價去佔領就沒有必要了。我們要以品牌為重,如果面對的市場不利於品牌塑造甚至有損於品牌,我們就應該放棄。

  4.處理好積累與分配的關係。現在一些事務所,存在“吃光分光”的現象,這極不利於事務所的發展。應該在積累與分配上找到一個平衡點,既搞好員工福利待遇,同時又提高事務所抗風險的能力,增強事務所的經濟實力。

  5.處理好質量與成本的關係。質量與成本的矛盾,一直困擾著會計師事務所,尤其是在 目前 經濟狀況下,按標準收費十分困難,事務所經常會在一些專案上出現虧損,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事務所便開始“偷工減料”。但我們認為,這種作法是極不可取的,過分地注重成本而忽視質量,可能在某一個專案上賺取一點錢,但卻可能在將來付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錢,更嚴重的還可能讓事務所倒閉。

  二從隊伍建設層面來規避風險

  在很多人心目中,有這樣一種誤解,認為隊伍素質的提高,就是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這種認識至少是不全面的,素質應該是綜合素質,包括“德”與“才”兩個方面。從德才方面來看,執業人員可分為以下幾類人:第一類人德才兼備,這類人要重用;第二類人是有德但才不足,對這類人要極力創造條件,使他提高才能;第三類人是有才但德不足,對這部分人要做正確的引導、溝通工作;第四類人是無才無德人,這種人根本不能要。對註冊會計師而言,“德”主要是指好的人品、道德,以及對事務所的認同度和忠誠度,“才”主要是指專業技術水平。我們要重用德才兼備的人才,如果一個人只有德,他做不出成績,如果只有才,他可能做出好成績,但也可能會有不好的行為,甚至故意在執業中埋些風險“地雷”。所以,我們事務所在隊伍建設上,一方面要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 教育 ,搞好 文化建設,要不間斷地灌輸 職業道德意識和事務所的文化理念,造就一支能打硬仗願打硬仗的隊伍。

  三從約束機制層面來規避審計風險

  這裡我要說的約束機制主要是利益約束機制。只要一個人的工作與其利益及前途掛上了鉤,他的責任心自然而然就強了,風險意識自然也就濃了。合夥制是一種較好的利益約束機制也可以說是一種運作體制,是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方向,合夥制可以讓每一個執業者真正地成為風險主體,真正地珍惜自己的執業資格。

  四從實施層面來規避 審計風險

  這裡說的實施層面,主要是對業務承接、審計、 報告簽發整個過程進行監控,掃除風險。

  1.業務承接。我們提倡在事務所開展整合營銷或全員營銷,即全體員工都撲向市場承接業務,但我們也認為,任何業務的承接,都應該有出資人把關。非出資人為了掙錢,可能什麼業務都要接,不管風險大小,也不管有沒有虧損。而出資人不一樣,他要全盤考慮事務所 發展 問題 ,他會在承接業務時考慮風險,衡量盈虧。在 實踐中,可以這樣,業務 聯絡可以由任何人去,但涉及到收費及風險評估時,出資人則應一道前往。

  2.審計實施。在這一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三級複核來做,層層把關,層層落實責任,哪一環節出了質量問題,就得由哪一環節的人員負責。

  3.報告簽發。報告簽發權,一定要集中在事務所出資人手中。在程式上,一定要完善,包括起草、列印、加蓋印章等,而且簽發人只能是一個人,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人簽發。

  五從技術層面規避審計風險

  1.嚴格按照執業準則開展 工作

  執業準則是 社會 衡量註冊 會計 師工作的“尺子”,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註冊會計師的一把保護傘。按照準則執業,導致的可能是過失責任,不按準則執業,就可能是故意欺詐了。

  當然,我們不能把按照準則執業僅僅理解為工作底稿的完備。工作底稿肯定要完備,但完備工作底稿並不是我們的唯一目的。而且,完備工作底稿也有很多手段,包括不正當手段,所以,工作底稿完備與否並不是風險高低的標誌。註冊會計師的價值不在於把工作底稿做得如何好看,而是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優勢,對會計資訊作出公正的鑑定。

  2.重視符合性測試工作

  國外會計師事務所相當重視符合性測試,他們花在符合性測試上的精力甚至超過實質性測試。而國內很多事務所並不注重符合性測試,往往只是走走形式。我們不僅要做符合性測試,而且要做好做深入,要仔細調查 企業 背景和經營狀況,把握企業內控制度建立及運作情況等,在做這些工作中,如果確定風險過高,寧可不接這項業務。

  3.建立和使用事務所自身的“風險庫”

  這裡所說的風險庫包括基本審計風險點和審計案例。

  基本審計風險點就是會計中容易出現舞弊而導致註冊會計師風險增加的地方,我們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 總結 ,將這些風險點存入風險庫,並且在審計 計劃中單獨列一個“風險關注計劃”,將這些風險點作為重要關注物件。當然,具體問題還要具體 分析 ,關注的物件不能僅僅限於風險庫中列出的現有風險點。審計案例則主要作為培訓用,這些案例可以來自相關報刊,也可以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前車之鑑,後人之師,深入 研究 這些案例,可以提高註冊會計師專業判斷能力。

  4.在出具報告徵求意見稿之前開展內部會審會議

  這種會審會議有點象專家會診。這個會議應該有專案經理、審計實施人員和質量監控人員共同參加,對審計中涉及到的重要方面一一會審,對遺漏的重要方面提出來,該實施補充程式的就要實施補充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