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下基層調研報告範文

  要做一份下基層的調研報告,具體要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下基層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念,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我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深入農村,針對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基層群眾想什麼,盼什麼,願什麼,難什麼的調研活動,在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中,我認真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我在深入調研過程中,為切實掌握第一手詳實、鮮活調研資料,我特別注重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時召開座談會,在召開座談會中,注重邀請基層黨員幹部,科技示範戶,基層群眾代表參加;二是深入農戶進行走訪,在調研期間,走訪了一些農村貧困戶或困難黨員,深入瞭解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瞭解黨員幹部勤政廉政作風建設和思想觀念中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同時,注重盡力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調研活動中,提出的建議很多總結如下:

  1、村級制度建設不夠健全,監督機制力度不夠,調研時,一些基層黨員幹部紛紛提出,隨著自然村的區劃調整,小村變成了大村,幹部職數減少,而工作職責和權力範圍也有了相應的變化,而村級制度都沒有跟上,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沒有,工作就帶很大的隨意性,給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村劃調整後,原有村民議事領導小組,村民代表監督小組等與現在的村域規範有不少的變動,而機構又沒能及時調整,就談不上監督的問題,制度的不健全,監督的不力,給個別村幹部的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村個別幹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風,在調研時,群眾代表反映在一些職能部門和涉農部門中,個別工作人員存在懶、散現象,對群眾不夠熱情,對工作不夠熱心,對涉農工作不夠深入,個別同志、個別部門存在門難進,話難說,臉難看,事難辦,沒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3、農村資訊不夠暢通,部分勞動力有置閒現象,村集體公益性事業建設緩慢,與百姓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佈局調整後,孩子上學路遠,且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給教育帶來諸多不便因素,這是調研時,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機械化耕作的普及,農村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而資訊的不暢,導致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盲目外流,與此同時,農村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加之學校的佈局調整,教育資源得以整合,而農村的道路建設,都沒有及地跟上,影響著人們的出行。在這次為期一週的調研中,所涉及的還有集鎮規劃,農村養老、醫保等問題,為更好服務百姓,讓我們的各項工作讓群眾滿意,我們認為今後基層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要按規矩辦事,按制度辦事,村級政權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讓村幹部有規可依,有制可行,始終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約束,在監督機制上,完善來自基層村民代表的監督和上層部門的監督。可採取定期述職和不定期檢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議事制和問責制,從源頭上杜絕不良現象的產生。

  2、圍繞“農”字,抓住“實”字,解決百姓“難”事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誠心務“農”,真心幹實事,就能很好解決問題,新村規劃結合農村實際,一旦方案定下來,只要農民擁護和需要就應立即實施,從實從快解決百姓所需,學校佈局調整,給學生造成的不便,應加快村級道路的建設和個別偏遠學校建設,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鄉鎮要科學指導農民針對農作物秸稈還田,建沼氣池,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針對農村文化活動單一,要加強村級文化中心的建設,挖掘民間藝術,加以傳承和發揚,以達到自娛自樂的之目的。

  只要想百姓,為百姓,就能幫百姓辦實事。

  這只是我們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調研的一些淺見,希望多為百姓,為政府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篇2

  7月9日至7月13日,根據鎮黨政聯席會議討論的意見,由張某某、沈某某、丁某某、秦某某、陸某某組成5人調研小組,在組長張某某率領下,深入村組,深入群眾,就調研提綱上的有關內容開展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重點走訪了某某村、某某村和某某村三個村。本次調研活動在具體實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體方式上,我們主要通過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村幹部座談會、走訪三類物件、到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等方式,聽取意見、建議,瞭解情況。

  一、走訪單位概況。

  某某村:位於某某鎮南北中軸線的最南端,南靠長江,有7只自然埭,37個村民組,總耕地5298畝,人口4273人,其中黨員108名,6個村幹部。20xx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5287畝複種面積,佔總耕地的99.8%,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

  某某村:位於某某鎮的東北部,緊臨336省道,有6只自然埭,32個村民組,總耕地3845畝,有1400戶,人口3218人,其中全員勞力1410人,黨員116名,5個村幹部。20xx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2418畝複種面積,佔總耕地的62.9%,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

  某某村:位於某某鎮的東南部,南靠長江,有4.5只自然埭,26個村民組,總耕地3286畝,有931戶,人口2156人,其中全員勞力1068人,黨員65人,4個村幹部。20xx年全村蔬菜種植面積2615畝複種面積,佔總耕地的79.6%,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

  二、調研基本情況。

  1、走訪三類物件。這一次下基層調研,我們走訪慰問了三類物件,一是種養殖大戶;二是慰問特困戶;三是慰問村幹部家屬。

  在某某村,我們走訪了示範戶卜某某5組,村民小組長、種植大戶、農民經紀人,有三畝大棚蔬菜,品種以洋扁豆、番茄為主,年收入2.5萬左右和萬某某24組,黨員,養殖大戶,飼養530多隻狐狸,已有5年養殖狐狸的經驗,以前養殖過紫貂,懂經商理念,經常上網查詢資料,年收入7-8萬。慰問了特困戶浦某某3組,52歲,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其妻曾患過嚴重胃出血,喪失勞動力,兒子無業,有5畝地皮,無其他經濟來源和黃某某21組,40歲,三口人,其妻患有糖尿病,女兒上建豐校三年級,有2畝多地,只能種一些傳統作物,不會種蔬菜,沒有其他來源,生活貧困。

  在某某村,我們調研小組走訪了示範戶季某某29組,養雞大戶,飼養蛋雞800多隻,已有4、5年飼養經驗,年收入1.5萬和範某某5組,55歲,飼養100頭左右豬,已有3年飼養經驗,年收入3萬餘元。慰問了特困戶戴某某30組,69歲,單身漢,有眼疾,靠半畝口糧田度日,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和管某某6組,撫養2個孩子,女兒上江海中學高三,兒子上和合鎮中初二,有6畝地皮,負擔較重,生活貧困

  在某某村,我們走訪了示範戶錢某某13組,農民經紀人,種植大戶,種植18畝左右大蔥,收購臨近村、附近周邊鄉鎮農戶的大蔥,銷給江南一帶蔬菜加工企業,年收入4萬餘元和黃某某25組,養鴿大戶,存欄種鴿保持在500對左右,有近5年的飼養經驗,年收入3萬餘元,慰問了特困戶黃某某18組,71歲,家屬11年前去世,長期臥床,骨髓癌,兒子41歲,17年前出車禍後生活不能自理,無經濟來源和陸某2組,85歲,老黨員,兒子慢性肝炎,媳婦因病已去世,本人又年老禿背,無經濟來源。

  我們調研小組在走訪示範戶和慰問特困戶的基礎上,又慰問了這三個村的村幹部家屬,對他她們默默的支援好村幹部工作表示感謝,希望他她們一如既往的當好村幹部的“賢內助”,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2、推動落實秋播會議精神。根據鎮下達的指標,某某村秋播任務2240畝,某某村秋播任務1040畝,某某村秋播任務1000畝,目前這三個村根據茬口,正在落實規劃,分解到農戶。某某村、某某村反映,搭棚刀豆和地刀豆的落實有點吃緊,可能難以完成,某某村反映,連片方有點困難,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宣傳。

  3、村級財務執行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我們發現,某某村財務運轉的比較好,村積累帳面餘額有十多萬,在去年的安息堂工程建設、聯防經費收繳中都能順利完成,沒有留下“尾巴”,只是大病醫療費收繳中,集體墊支5000多元。今年夏季稅費收繳任務已超額完成。某某村積累帳面餘額有5.6萬餘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設,受某某鎮的影響,收到的款資僅1000多元,遠遠不夠工程建設款工程建設款7.3萬元,目前村集體墊付工程款近2萬,尚有5萬元無法解決。還有在去年的大病醫療費收繳、聯防經費收繳中,集體也墊付了5、6千元。今年的夏季稅費收繳,農業稅任務已完成,費的收繳任務尚缺全年任務的20%。某某村帳面負債5萬餘元,去年安息堂工程建設,和某某村情況相似,也受某某鎮的影響,收到的款資只有6000多元,但安息堂工程建設款有5.6萬元,其餘的也暫時由村集體墊付,待群眾想通了,逐漸搬遷,逐漸回收。在去年的大病醫療費收繳、聯防經費收繳中,集體墊付了7千餘元。今年的夏季稅費收繳,該村稅費任務21.6萬,已完成21.9萬,但農業稅夏季任務還有缺口1.7萬左右。

  4、“四群兩爭”、“三級幫扶”活動的落實情況。這三個村的村幹部,都能根據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制訂富民幫扶工程計劃,經常上門開展活動,通過幫助瞭解市場資訊、提供致富資訊、介紹就業門路,與農民接對交朋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困難戶脫貧致富、示範戶發展壯大。

  5、村級班子、村幹部總體情況。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這三個村村幹部的配置比較合理,班子運作情況正常,村幹部之間能團結協作,工作積極主動,能較好的完成鎮黨委、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有個別村幹部,組織紀律性不強,有時候在群眾中亂表態,擅自透露內部掌握的事項,造成工作被動,還有個別村幹部遇到重大問題,信心不足,缺乏戰鬥力。

  三、暴露的問題。

  1、土地方面的矛盾。近兩年,中央直至地方為了減輕農民負擔,農業稅逐年減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隨之暴露。有些農戶子女,劃田時因在校學習而無田,但年紀到了法定年齡後,有了人頭負擔,又因為上繳農業稅金額較少,因此這部分農戶急於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緊張矛盾。另外,在本次調研中,涉及沿江公路用地的農戶向我們調研組反映,被徵用的土地只有當年的賠青費,而沒有土地補償費、勞力安置費等,因此這部分農戶要求重新進行土地調整。僅某某村,涉及沿江公路的農戶就有六七十戶,其中基本沒有地皮的有二十戶左右。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由於農業稅收政策的調整造成這種現象,另一方面,上級政府部門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2、村級工作現狀。村幹部反映工作難做、幹部難當。根據我們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村幹部認為最難做的工作排序如下:1稅費收繳2土地調整3 完成上級中心任務4發展民營經濟5計劃生育6處理村民糾紛。

  大多數村幹部認為收費是農村第一難做的工作,村幹部反映,除農業稅費外,大防控經費、大病合作醫療費、五小車輛養路費等等費用都需基層幹部去收取,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較大,加之目前“減負”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農民把本應該交納的費也視為“亂收費”,出現拒交現象。究其原因,一是農民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加上宣傳力度不夠,增加了幹部的收費難度。二是收費主體不明確,造成收費被動。三是對村幹部而言,沒有有效的制約機制,農戶如果一直不交,村幹部也沒辦法。在面對拒交應交納費用的村民時,大多數村幹部選擇了“軟騙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決方式,有的村幹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費中,可到頭來,還因收費得罪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