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學會理財

  很多父母都會注重教育孩子禮貌、安全和文化等知識方,但父母們忽略瞭如何教育孩子理財,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學會理財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學會理財的方法

  做一個好榜樣至關重要

  如果你本身就有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就別指望你的孩子長大後會和你有何不同。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金錢是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因此不應該浪費。

  壞榜樣通常會危及你孩子將來的經濟狀況。我的父親留給我的印象是一直在辛苦地工作,即使下班後也是如此。除了他的攝影愛好,他還協助媽媽在自家花園裡種各種鮮花和蔬菜。他通常會讓我幫忙給花園除草,並買幾本連環漫畫給我作為獎賞。爸爸拍的照片經常得獎,也帶來一筆額外收入,蔬菜則為我們家省下不少錢。

  我從小目睹父母將掙來的錢存起來,因此也養成了定期儲蓄的習慣。我的女兒拉克什米也傳承了我的做法,把掙的錢存了起來。

  學校是不會教這些的

  必須說明白一點:如果你不在家裡教孩子理財,就不要責怪他沒這方面的觀念,因為學校是不會教這些的。通常情況是,家長們往往不願意和孩子談論關於錢的事。

  多數理財專家認為應該給孩子零花錢,但具體數量應取決於孩子有多大。我記得一年聖誕節,爸爸問我零花錢怎麼花的。我告訴他,我在12天裡花光了15盧比,大部分錢都用來買零食和糖果了。我以為他會在第二年增加我的零花錢。“不可能,”他斬釘截鐵地回答。

  接著,爸爸又問了我幾個問題。很快他就發現,我的多數朋友每個月只有5盧比或10盧比的零花錢。於是,他做了一件令我吃驚的事,把我的零花錢減到了5盧比。他說:“我們不是富人,不應該浪費這麼多錢。”結果是,我一方面恨自己運氣太差,另一方面不得不注意節儉,更加小心謹慎地花那5個盧比,好讓這些零花錢支撐更長的時間。

  上高中時,爸爸開始告訴我他做了哪些投資。為了讓資產更安全,他買了黃金和房地產,還在銀行有定期存款。現在我知道這叫“資產配置,分散風險”。1974年,我十幾歲時,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填了一份首次公開募股表格。我拿著這份表格和一張支票,騎自行車來到鎮上的一家銀行。爸爸向我解釋投資股票的好處,以及股票是如何運作的。工作後,我有了自由支配的收入,自然就想到購買股票。

  多年來的股票投資不僅給我帶來收益,而且讓我對金錢的理解也更進一步,而這一切都歸功於父親曾經花時間手把手地教我。

  讓孩子做兼職工作

  如果你的孩子對某一領域感興趣,你不妨和專業人士談一談,讓他有實習的機會。

  在我讀大學時,曾在家鄉小城一家很小的通訊社做兼職。儘管當時沒有薪酬,但那段經歷後,我開始通過自由撰稿掙錢。我把文章寄到各家報社,當收到他們寄來的小額支票時,我的自信心一天天加強。後來,我就在一家大出版社找到了工作。

  做兼職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教會孩子們很多有益的價值觀。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在麥當勞做實習生,她告訴我:“那是我第一次擦地板,我還幹了其他的活,收銀和擦桌子。”這些兼職工作讓他們第一次嚐到掙錢的喜悅,更讓他們懂得尊重不同的工作。

  避免債務的重要性

  在寄宿學校時,有一次我將零花錢借給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卻不肯把錢還給我。我把事情告訴了老師,老師卻讓我“學會為自己的利益去鬥爭”。我再次找到那個朋友讓他還錢,但他虛張聲勢,說已經還了。我一直沒有拿回那筆錢,我們兩個的朋友關係也就此完結。那時我才11歲,還沒有讀過《哈姆雷特》,卻已經明白了莎士比亞名句的道理:“不要向人告貸,也不要借錢給別人;因為貸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丟了本錢,而且還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貸的結果,容易養成因循懶惰的習慣。”

  必須教會孩子避免債務。現在,很多年輕人深陷信用卡透支債務中,他們的父母應該負有部分責任。要知道,年輕人很容易受媒體和朋友的影響。許多廣告影響孩子們的消費觀,鼓吹消費帶來的愉悅感。必須要讓你的孩子明白:一旦深陷債務,很多美好的事情就一去不復返了。

  正確教育孩子學會理財的建議

  在孩子面前消費 最好使用現金

  父母首先需要告訴孩子的就是,金錢具有價值,當你花掉後就沒了。所以,和孩子一起時,父母最好使用現金而不是信用卡或借記卡。

  現金是可見的、容易理解的,而信用卡給孩子傳遞的資訊很複雜,孩子可能會認為這是張有魔力的卡,可以給你任何想要的東西,因此會很難理解花錢的概念。

  不能滿足孩子所有的消費要求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必須的開銷”和“只是為了樂趣的開銷”之間的區別。

  一個好辦法就是不要滿足孩子每個花錢的要求,這樣可以防止過多“只是為了樂趣的開銷”。但是,也不要直截了當地說“我們買不起”這樣的話,否則孩子會認為“我們很窮”,因而過度擔憂。

  定時定量給孩子零花錢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讓孩子理解花錢的概念之後,也需要適當地讓孩子體會一下用錢的感覺,所以給孩子零花錢也是很有必要的。

  定時給零花錢:父母根據家庭情況每週或者每月給孩子分發零花錢。有規律、有周期地給孩子零花錢,有助於孩子計劃性地安排自己的消費,幫助孩子建立比較穩定的心理預期。

  定量給零花錢: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消費情況每週、每月給孩子固定數目的零花錢。同時要另加20%供孩子做儲蓄之用。

  這樣做能讓孩子初步學會財務預算,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合理支配資金。

  讓孩子學會記賬和預算

  孩子有了零花錢之後,自然也需要引導他們學會記賬和預算。

  每週或者每月如何使用了零花錢,父母都應要求孩子做詳細的記錄。在下一次給孩子零花錢時,要先檢查孩子上個週期的花費,看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還需要改進,要和孩子共同討論,便經常督促檢查。

  同時,父母也可以讓孩子根據實際需要嘗試預算一週或者一個月裡自己的消費情況。每次給孩子零花錢時都要求孩子做好這種預算,長久下來,孩子的預算習慣也會慢慢形成。

  用合理的方法鼓勵孩子存錢

  在家庭中準備一個儲蓄罐,讓孩子能夠經常把手頭的小零錢積攢起來。當然,有了零錢的孩子們在這方面可能會不那麼服從,這時就需要父母制定一些“存錢獎勵機制”,下面有2點做法貢大家參考。

  雙倍儲蓄法獎勵孩子的儲蓄:即當孩子每儲蓄1元錢時,父母也會同樣幫孩子存入1元錢,這樣孩子可以得到雙倍的金錢。父母也可以事先約定一些條件。例如,孩子如果在某一時間內花掉儲蓄的話,父母便會把自己的部分取回。這種方法既可以增添孩子儲蓄的動力,又可延長孩子儲蓄的時間。

  孩子的儲蓄到一定額度給予一定獎勵:父母還可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進行變通。如:存夠100元將獎勵孩子一個他想要的禮物;存夠100元將獎勵他10%,等等。

  教孩子學會理財的好處

  好處一:養成孩子投資的能力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然後就是培養孩子投資理財的能力,不僅要讓孩子不亂花錢,更要使孩子懂得花錢,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如今,財商已成為繼智商、情商之後又一被廣泛認同的現代社會人的基本素質的一個方面,讓孩子學理財培養財商,有助於其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研究表明,財商和情商比智商更能關係到事業的成敗。

  好處而:培養孩子的信用能力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信任,而理財就需要這種能力。在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可見從貨幣角度來講,信用是非常重要的。

  好處三:養成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責任感

  孩子在學習到更多的理財知識後,便會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也就不容易受到欺騙,增強了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同時,孩子懂得了理財就會明白父母掙錢養家的不容易,也培養了其家庭責任感。

  培養孩子理財的注意事項

  1、不要回避金錢問題

  當孩子成長到3歲左右時,他們已可以聽懂成人談論錢的話題,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可能會讓他們忍不住困惑,去向父母詢問與金錢相關的問題。此時,家長千萬不要回避,應該藉此機會,向孩子講解這方面的內容,並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2、不要把錢展示給孩子看

  當家長不斷從錢包中取出信用卡付賬的時候,孩子肯定會對你手中的“卡片”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孩子,是不會從開始就能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絡在一起的。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告訴孩子為什麼會買不在預算中的東西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不在預算的購物項,會因為孩子的執意要求而臨時列上清單;或者家長自己食言,由於剛好趕上打折,便為自己增添了預算以外的物品?事實上,這是人之常情,但關鍵在於家長要給孩子解釋自己消費的決策過程,讓孩子看到你能夠靈活地使用所掙到的錢。

  4、家長要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家長對金錢的態度。孩子的財商教育重在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而不是知識。完全否認金錢的價值,甚至認為金錢是罪惡的觀念,是許多父母對待金錢教育的一大誤區。

  5、實際操作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如消費、儲蓄等,並讓孩子進行適當嘗試。帶孩子去商店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鼓勵他去購物付款,這樣既能幫助孩子瞭解金錢的實際價值,又能鍛鍊孩子的膽識。家長還可與孩子一起討論怎樣用錢,把省下來的零花錢、壓歲錢等存入專門的賬戶,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計算利息等知識逐漸地教授給孩子,培養孩子對理財的興趣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如何合理理財

2.如何做好家庭主婦理財

3.合理使用零花錢的倡議書

4.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5.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