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是一種美德,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孩子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去付出。孩子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回報社會。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感恩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父母教育孩子感恩的方法一

  案例引發我們的思考

  廣州市某中學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給媽媽洗腳”,學生大概有三種態度,一是“天啊,這是什麼作業,腳很髒啊,我怎麼能夠接受呢?”二是“莫名其妙,父母自己都會洗,用得著我洗嗎?”三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就算我們用生命來回饋,都無法報答父母的恩情,洗腳又有何難?”大部分中學生難以接受給母親洗腳的作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孝。

  父母辛苦養育孩子,孩子給母親洗一次腳絲毫不過分,但是卻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反感。對父母無私的付出,孩子並沒有很好地去體會,甚至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這是為什麼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原因。

  父母教育孩子感恩的方法二

  作為家長要正確理解感恩教育的內涵

  感恩其實講的是一種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一種表達。它不是給父母洗一次腳,端一次茶那麼簡單,而是懂得給予和珍惜,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慢慢養成的一種心態。

  1.先談“給”,家長在“給”的形式上出現了問題。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應該接受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有時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厭惡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迴應,父母就會表現出失望:“我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卻不領情。”值得家長思考的是,我們在為孩子付出的過程中是否徵求了孩子的意見,“我要給他什麼,怎麼給”,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孩子才會體會到父母用心為他考慮。父母要知道孩子的需要,並尊重孩子的需要,從這一點上看,孩子與父母應該是朋友關係。

  2.除了明白孩子的需要外,還要讓他了解,父母並沒有想要在將來向孩子索取回報。家長們常常會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真心的。

  3.再談“受”這一方,感受到對方對你的用心,接受的一方要懂得珍惜。家長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受一些“苦”,這個苦就是別太急著滿足他,只有當他有需要的時候才給,可惜我們的家長恰恰相反,孩子還沒有提要求,就已經提前為他“考慮周全”。從來沒有缺少過什麼,孩子也就不知道“有”與“沒有”的區別,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會珍惜。

  父母教育孩子感恩的方法三

  家長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的幾個方法

  1.學會感恩父母

  家長自己要明白,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孩子的婆婆爺爺、外公外婆不是保姆、書童、隨從,爸爸媽媽年歲逐漸增高,她們辛苦了大半輩子,理當安享晚年。我們應該為他們減負,讓他們從繁忙的家務中解脫出來。他們為我們做的很多事情是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我們應該要懂得感謝。如常回家看看,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掃掃地,涮涮碗,常對父母說聲“對不起”、“謝謝”、“我愛你們”等等。孩子見自己的家長對婆婆爺爺、外公外婆感恩,自然會感恩自己的父母。教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才會從內心深處學會感謝自己的親人、朋友,以及許許多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

  2.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親與母親既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個人,尊重他人的權益,關愛他人的需求。如家務勞動可以共同承擔,即使因為工作關係自己無法承擔,可以向對方常說“辛苦了”、“對不起”、“你真好”等;茶餘飯後不要說東家長西家短;對家裡的任何人多看其閃光點,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

  3.與人交往不忘感恩

  樂於助人,關愛他人,不管是家人團聚,夥伴交往,不稱王稱霸,不以“我”為中心。說出自己最感謝的人或事,學會讚美人與微笑,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大家分享,彼此互動,來培養感恩之心。

  4.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會感恩

  從家中的親人到朋友,從對一個人的感恩到對一件事或一個現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種美麗的景色,這些都是我們感恩的物件。我們生活在一個處處向我們表達著關切與愛意的世界,倘若我們對這些偉大而默默無語的愛視而不見,那就是蔑視生命、傷害友情,我們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從單純的感謝開始到懂得“感受到別人的關心牽掛並能給予迴應”也是感恩和責任心的表現。家長自己懷著一棵感恩的心,必然會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學會感謝父母、感謝自然、感謝朋友、感謝社會。

  5.培養家庭責任感

  根據孩子年齡,指導孩子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參與社群服務,如訪問敬老院,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體驗父母的辛勞,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有了感恩,孩子的心靈才會得到淨化,孩子的人格才會得到完善,孩子的生命才會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