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隨著經營環境的變遷,工業工程的角色亦隨之轉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業工程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業工程畢業論文篇一

  IE工業工程論文

  一、IE專業本科生培養QFD模型的構建

  1.顧客及顧客需求高等教育是特殊的服務業,學生通過教育得到知識和素質等各方面的技能,最後走向社會,社會上的單位接納從學校走出的學生,利用學生從學校獲得的各種技能,為企業自身謀求利益,因此,社會上的單位是最終的顧客。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期間,要繳納一定的費用,以此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學生也是顧客,他們所要獲得的是知識、能力和素養。因此,高等教育有學生和企業這兩種顧客。本文以問卷的形式向某校13和14屆的IE畢業生和招收IE專業的公司招聘專員徵集求職中的技能,並根據求職中技能的重要度對各種技能進行打分。具體技能如表1中第1列所示。

  2.關鍵質量需求確定根據學生和企業對求職中各種技能的打分,可以得到各種技能的重要度。根據學生和企業的問卷結果,再比較某校IE專業畢業生與省內以及國內重點院校的畢業生,得出比較分析資料Mi。改進目標是改進後希望達到的需求滿足程度,水平提高率是目標質量評估值相對於現有質量情況評價的提升比率。根據目前某校IE專業的現狀,制訂合理的目標,並計算出水平提高率,具體。

  3.製作質量表將技能需求轉換為技術質量要素,用KJ法聚類,將抽出的類似技術指標放在一起,從而將各類特性歸納、合併。通過彙總整理,將各指標的質量特性明確化。最後得到技術需求特性如表2中第

  4.關鍵質量特性確定利用式計算各項技術要求重要度Hj。通過對技術水平的分析及省內、國內競爭對手的比較,根據式計算技術競爭力指數。通過上述分析,繪製技術措施及競爭力表格。

  5.構建二級質量屋由第一階段質量屋,根據技術要求重要度,從6個技術要求中,選出技術重要度最高的前三個作為輸出特性指標,以對某高校本科生的培養機制進行改進:具有較為完善的實驗室以及實踐基地,較高的教學質量水平次之,然後是完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將這三個特性目標作為新的質量屋的左牆,並根據前面介紹的方法和步驟找出更精確更具體的改善措施。用同樣的方法,將第二階段的數字利用相關公式進行處理,利用富通QFD軟體。

  二、提高IE人才培養質量的改善措施

  1.構造良好的教學質量管理評估體系針對某項學習任務制定相關的學科內部標準,以此來監督各項指標的完成;在關注本校狀況的同時還要關注同類院校的動態,並在各個方面制定相關的外部標準。

  2.課程設定靈活性與適應性實踐與動手操作能大大提升IE本科生的培養質量,使IE學生在求職中脫穎而出,所以應該適當增加具有實踐性的科目,在實驗室或者實踐基地進行實習學習,增加IE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英語和計算機等部分科目,開展一定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以及各種軟體的興趣,讓學生掌握本專業的相關軟體,如CAD、Witness系統模擬、Minitab等軟體。

  3.授課水平高與考核機制完善改變傳統授課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還可以鍛鍊語言組織、團隊協作等能力;根據課程的特點來選取合適的考核制度,比如,AutoCAD課程,不應通過論文或者卷面考察。

  工業工程畢業論文篇二

  木材運輸管理工業工程論文

  1木材運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對木材運輸管理監督不嚴格。一些木材貨運部門只顧眼前利益,不執行木材憑證運輸制度,不支援林業部門對木材憑證運輸的檢查監督,助長了違法運輸木材歪風,給木材運輸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難,導致國家利益的損失。

  1.2現在大多數林業局僱傭林區居民的貨運汽車進行木材運輸。由於車輛工作時間的不固定性,不便於對車輛進行統一管理。一旦汽車在木材運輸過程中出現故障,管理者需要做大量的統籌協調工作,來呼叫其他貨運汽車,這就有很大可能會耽誤木材運輸,影響整個生產作業進度。

  1.3一些林業局使用多種木材運輸方式,包括森林小火車運輸、汽車運輸、牲畜運輸,由於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選擇運輸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不能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

  1.4在木材運輸過程中,由於工人操作方法不當造成木材損壞,降低了木材的質量等級。造成了木材資源的浪費,加大了生產成本,使經營單位的經營利益降低。

  1.5一些林業局木材運輸的現有生產工藝、生產設施、作業狀況和資訊系統落後,生產效率普遍較低,技術及管理還是沿用傳統的方式,缺乏一套科學的現代化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管理方法相對落後。

  1.6木材運輸管理人員配置不合理,執法檢查人員較少,且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木材巡查人員較少,面對大量的工作,只能忙裡偷閒,木材流失時有發生。

  2工業工程基本理論與方法

  2.1工業工程的定義工業工程IE的基礎最早的起源來自於工作研究主要構成來自泰勒的時間研究與吉爾佈雷斯的動作分析,之後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理論。美國工業工程學會AIIE對工業工程IE的定義“:工業工程是對人、物料、裝置、能源、和資訊等所組成的整合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認、預測和評價。”日本IE協會JIIE對工業工程IE的最新定義“:IE是對人、材料、裝置所整合的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為了對系統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在利用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中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的同時,還採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從上述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工業工程的目標就是設計一個生產系統及該系統的控制方法,通過不斷改善優化設計,使設計系統更加趨於合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獲得最佳綜合效益。簡單地說,IE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質的方法科學。

  2.2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工業工程IE是一門工程學科,是建立在大量的工程技術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但它不等同於一般的工程學科,它不僅包括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同時還包括社會科學和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它是一門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的相結合的交叉科學。IE是以整個生產系統作為主要活動物件,主要包括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其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IE的七大手法包:程式分析、動作分析、搬運分析、動作經濟原則、作業測定、佈置研究、生產線平衡。

  3工業工程在木材運輸管理中的應用

  3.1工業工程在木材運輸管理中應用的意義工業工程在我國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初期,工業部門開始對工業工程有所認識,並逐步在各行業推廣。迄今為止,我國已有許多企業在推行工業工程過程中得到利益。長春一汽變速箱廠在引進、消化、吸收“豐田精益生產方式”的經驗,結合工廠具體實情創造了“準時化生產方式”,這一體現精益生產內涵的管理方式在應用到工作中降低了流動資金70%,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湖北二汽的“一個流”生產和廠際運輸看板管理,都是中國式工業工程的傑出代表。在工作研究方面上海金陵無線電廠,成都紅光電子管廠,天津市電子局等都收到顯著的效果。工業工程在國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成功應用,表明工業工程在挖掘企業內部潛力,降低成本,使產品質量、企業效益的大幅度提高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將工業工程方法應用到木材運輸管理中是一種極其有意義的探索。工業工程從其誕生以來就始終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效率作為其核心內容,因此將工業工程應用於木材運輸管理中,利用工業工程的科學管理方法和系統優化技術對林業局現有木材運輸管理系統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優化,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改造現有管理系統,減少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工業工程在木材運輸管理中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2工業工程在木材運輸管理中的應用

  3.2.1對木材運輸車輛進行統一排程管理。應用排隊方法論建立所有運輸車輛的系統模擬模型,結合線性規劃理論劃對各運輸車輛的運量分配更加合理,給決策者提供了一個參考依據。在工業工程理論的基礎上研究和探討改進現有木材運輸管理方式,運用工業工程標準記錄統計方法,使現代木材運輸管理更加合理,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生產效率。

  3.2.2採用“7S”對生產現場管理。現場管理是指對企業的生產作業場所進行管理,以提高作業效率、減少浪費、工作環境的安全性等。有利於對木材運輸進行合理化地管理。3.2.3更加合理地設定崗位、配備人員。崗位設計評價是經典工業工程的基本內容,對木材運輸管理整個生產系統採用系統的方法,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崗位設計、評價以及薪酬設計的體系,並進行強化實施引進資料包絡分析方法,根據多項指標評價整個生產系統執行的效率,提高了評價的準確性以及對生產系統的改進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通過人員的合理配置,能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防止木材流失,切實保護企業利益,同時有助於保護森林資源。

  3.2.4實施零庫存,降低生產成本。零庫存是一種特殊的庫存概念,它不是指倉庫儲存的物品的儲存數量真正為零,而是通過實施特定的庫存控制策略,實現庫存量的最小化,甚至可以為零。零庫存是各大生產企業的追求,因為嚴格的零庫存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通過現代工業工程管理技術,不斷優化分析,使庫存儘量降低到最小值。通過控制庫存,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結束語

  工業工程技術體系是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管理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在來說相對比較成熟,適用範圍較廣。從木材運輸管理的現狀來看,急需工業工程這樣的科學管理方法對整個生產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提高木材運輸的效率,提高企業的效益,同時也有助於保護森林資源。

  工業工程畢業論文篇三

  推動市域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據統計,月兔集團、鑫新股份、鳳凰光學、異VC鈉公司、天海藥業等18家市範企業“十五”期間投入到資訊化的經費達7400萬元,從事資訊化工作人員為4612人。示範前與示範後統計資料的對比分析,可以明顯反映這18家示範企業的發展變化:年銷售收入由283625萬元增加到439240萬元,增長54.87%;年利潤由103249.7萬元增加到112498萬元,增長9%;年交稅額由25833萬元增加到31099萬元,增長20.4%;年存貨佔企業全部流動資產的比例由36.1%減少到26.3%;新產品開發週期由170.6天減少到103.9天。實踐證明:通過實施製造業資訊化工程,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加快了新產品的開發程序,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產品的技術層次,促進了企業規模的擴張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促進了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

  1、影響市域製造業資訊化的因素分析

  上饒市的製造業企業數佔工業企業總數的93%,呈現為數量相對較多,規模小,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合理,專業化水平低,創新能力不強,管理理念相對陳舊,實施製造業資訊化工程尚存在一定的影響因素。

  1.1管理者認識不足,管理不規範

  目前大多數市域製造企業決策者由於自身知識結構等原因對資訊化的認識程度和重視度不夠,不關心資訊化,沒有資訊化意識,沒有需求。不知道自己資訊化建設需要哪些功能,有什麼作用。沒有把資訊化戰略提到改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高度。缺乏緊迫感,特別是對企業資訊化帶來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變革審視不足。部分企業內部管理不規範,基礎資料不準確、不及時,直接影響資訊化應用的成效。

  1.2製造企業資訊化應用層次低

  從現狀來看,資訊系統建設水平處於一般事務處理和簡單資訊管理的階段。實現的部門多是在財務管理和辦公自動化方面。資訊化應用的深廣度和整合度較低。制約市域中小製造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表現在單項資訊科技應用參差不齊,如產品開發的CAD應用率遠遠高於CAM、CAPP、CAE,財務管理方面的應用也明顯多於其他方面的管理;而應用最普遍、最成功的CAD,主要只起“甩圖板”作用,較深層次的優化、模擬等應用很少問津;更高層次的如CAD/CAPP/CAM一體化或ERP應用中所有模組資料整合共享的幾乎沒有。表明中小製造企業的資訊化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不僅停留在單元技術的應用,而且應用層次不高,資訊系統的整合度很低,這與中小企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管理基礎薄弱、員工素質較低等因素有關。

  1.3實施製造業資訊化的人才匱乏

  人是製造業資訊化中最重要的因素。由於地域和企業的型別、待遇等因素往往比較難吸收引到滿意的資訊化人才。而好不容易招到或自身培養的資訊化人才流動性又大,使資訊化程序陷入困境。目前市域中小製造企業資訊管理力量薄弱,網路維護人員不足,特別缺乏既懂管理知識、又有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迫切需要高校或相關培訓機構培養專門適合於製造業資訊化高層次應用的專業人才。

  1.4實施製造業資訊化的環境欠佳

  上饒市IT產業不發達,製造企業資訊化所需要提供的硬體、軟體產品生產以及為企業資訊化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市域製造業資訊化的長足進展。在企業資訊化的過程中,除了製造企業自身要有資訊化的動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以外,還需要有合適的外部環境,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監督、資金投入、企業所在行業的資訊化應用水平、提供專業的實驗環境與公共服務體系以及來自合格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雖然我國的資訊化環境指數和製造業資訊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顯然其關注的重點不是中小製造企業,中小製造業資訊化建設中的一些特殊需求或困難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加強中小製造業資訊化建設

  推動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市域製造業是以傳統產業為主,應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推動傳統制造業的智慧化、自動化和在專業化基礎上的整合化和系統化程序,這將大大降低生產的物料成本、庫存成本、和勞動成本,提高勞動保護生產率,導致產品製造過程中附加值的增加。中小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依靠資訊化戰略。通過資訊化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生產要素總是由資訊化程度低的區域向資訊化程度高的區域流動和集結。市域中小製造業大多集中在消費品製造業領域中,資訊化的程序將促使企業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向深加工發展的輕型產業轉變。

  2.1轉變思想創新理念

  促進市域製造業資訊化建設,首先要轉變思想,創新理念。企業管理軟體是管理思想的載體,管理軟體的思想應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超前性。比如許多企業正在實施的企業資源計劃ERP,它不僅僅是個軟體系統,它首先是一套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世界上許多優秀企業管理經驗的結晶。企業管理者及全體員工都應提高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同時要認識到,資訊化並不能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資訊化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對大多數製造企業來說,要實施製造企業資訊化,首先要進行業務重組,改變傳統的企業組織及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管理機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所以企業的資訊化首先是一次管理理念的創新。

  2.2重抓應用培育示範

  “十一五”期間,我市要以製造業資訊化為重點,積極推進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要抓一批製造企業的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製造業的技術進步,促進傳統產業向高新化發展。進一步抓好中小製造業資訊化單元技術的深化應用,組織有條件的企業,在產品研製中全面應用CAD技術,研究推廣產品三維建模技術3D/CAD,數字化預裝配技術DPA,產品資料管理技術PDM,建立產品數字樣機DMU,研究設計優化技術和設計工藝資訊科技,並逐步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數字化PLM。視企業具體情況,選擇應用CAPP、CAE、CAM、PDM、三維CAD、模擬技術、並行技術以及這些單元的整合,促進資訊單元技術的應用逐步向整合技術發展。同時要再建立一批製造業資訊化應用的示範企業和示範區域,並通過輻射和擴散效應,提升整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

  2.3創新環境培養人才

  加快市域製造業資訊化的發展,提高市域製造業的整體實力,需要一個適宜的、寬鬆的內外環境。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在《制度重於技術》一書中強調:“資訊化要建立在社會全體成員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基礎上”,“目前中國市場制度的建立還遠未完成,在這樣的條件下,資訊化又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國制度和文化傳統對建設資訊社會的阻礙可能較之它對工業化的阻礙更加嚴重”。因此,我們應大力創新市域製造業資訊化建設的環境,儘快形成一個適宜而又優越的法制環境、人才環境、輿論環境、電子政務環境、製造業的標準化環境,並且整合優化這些環境因素,形成一種整合的增量資源,必將對於加快市域製造業資訊化的程序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其中人才環境非常關鍵,要重點培養技術與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形成一支推進市域製造業資訊化的人才隊伍。

  2.4利用網路搭建平臺

  資訊科技尤其是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使企業的生存環境和資訊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也迫使企業從偏重內部資訊的開發利用轉向重視內外部資訊的雙重開發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各種資訊網路的資源,是製造業資訊化的重要內容。在市域範圍內,要建立面向中小製造企業的基於ASP的資訊化公共應用平臺,為中小製造業低成本地提供產品設計、企業管理、網上交易、企業合作、應用系統評價推薦、病毒防禦、安全認證等方面的資訊化工具,以有效地解決中小製造企業人才短缺、資金不足與資訊化推廣應用的矛盾。平臺建設應由政府牽頭,軟體製造企業和應用企業多方參與,實行市場化運作。

  2.5政府引導加大投入

  實施製造業資訊化工程,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十一五”期間,要明確企業、政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在合力推進資訊化過程中的定位和分工,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要以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為龍頭,整合上饒市在製造業資訊化技術服務力量,政府主管理部門、製造企業、製造業資訊化產品供應商和資訊化專家學者及技術支撐單位既視作中心的資源,又視作中心的服務物件,為製造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創造客戶價值;針對不同規模企業、不同應用現狀、不同應用深度的企業推介優秀的製造業資訊化解決方案,搭建政府、資訊化產品供應商和製造企業之間的互動平臺,以推進製造企業,尤其是中小製造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市域工業經濟的發展。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廣開資金籌措渠道,保證落實到位。要採取政府引導、金融支援和企業為主的方式,除科技計劃專案支援外,還要充分調動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間資本參與制造業資訊化工程的積極性,通過政府的引導,更多地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形成政府、金融和企業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製造業資訊化建設是一場變革,是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和帶動企業各項工作創新和升級的突破口,是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客觀需要。在製造業資訊化建設中融入各種適用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把企業內部價值鏈上的全部業務活動連結到一個共同的系統中,讓物流、資訊流、資金流按企業目標流動起來,通過製造企業資訊化真正提高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是全面提升製造業水平,實現市域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有關工業工程畢業論文推薦: